强监管下的银行同业业务正面临巨大的调整压力。
一方面,银监会密集出台政策规范同业业务,尤其是要求各级监管机构要锁定资金来源与运用明显错配、批发性融资占比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一对一”贴身盯防;督促同业存单增速较快、同业存单占同业负债比例较高的银行,合理控制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规模;另一方面,5月份、6月份同业存单面临大规模到期的高峰期,在当前流动性紧平衡、资金成本不断抬升且同业存单续发受限的情况下,不少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面临巨大的到期偿付压力,相应的,同业理财也面临兑付压力。
根据Wind数据显示,5月同业存单的到期量为1.57万亿元,为次高峰(历史最高峰为3月的1.59万亿元);另外,6月份也是到期偿还高峰,到期量为1.4万亿元。也就是说,5月、6月2个月的同业存单到期量就接近3万亿元。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昨日在“2017中国银行业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表示,本轮金融业加杠杆是通过同业存单和理财加杠杆进入债券市场,当监管开始对这一套利机制进行重点限制后,中小银行过去依靠“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进行快速扩表的方式就不可持续,这时就要特别警惕中小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特别是流动性风险和期限错配风险。
“同业理财和同业存单是否成为压断同业链条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是需要思考的。当负债端发行成本上升,资产端收益率下行,收益空间持续压缩,这时中小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就需要警惕。”巴曙松称。
华创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屈庆在会上也表示,在未来的3个月甚至是半年的时间里面,宏观市场仍会面临很大的调整压力,这种调整的压力来自监管不断的收紧,导致了很多金融产品面临非常大的流动性风险。
“银行同业、理财面临的困局会传递到券商、基金等委外机构,如果后者的产品到期不能正常兑付,银行理财面对投资损失,会向哪类群体违约?对老百姓不太可能,银行对同业违约的压力则是有的。”屈庆称。
当流动性风险成为当前金融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配置高流动性资产就成为各类金融机构的优选。屈庆称,当前金融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是变相的“钱荒”,因此“钱最值钱”。
中国银行投行与资管部副总经理宋福宁也表示,今年资管行业发展最大的变化就是强调“稳”,整个发展更偏向于负债的稳定性。因此,不论是资产端还是负债端,流动性管理非常重要。例如,从资产端看,利率债目前有较好的投资价值,不仅是因为其收益率可观,还因为它可以质押,易于理财的流动性管理。
此外,对于下一步监管政策的调整方向,巴曙松预计,将会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监管框架,现有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的激励和惩罚机制相对单一,主要是靠差异化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续可能会把考核结果与各项准入和资质进行挂钩,强化监管约束;与此同时,微观审慎监管会打破银行与非银的套利交易结构,弥补宏观审慎监管的失灵。二是从建立统一的资管监管框架开始,提高监管协调性,将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实现去杠杆、去非标、去通道、打破刚兑、禁止资金池的监管目标。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 孙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