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鄢银婵 每经编辑 赵 桥
每经记者 鄢银婵 每经编辑 赵 桥
尽管共享汽车规模化尚未成型,但相关概念公司已经启动了资本化运作。今年4月,位于宁波的一家“共享汽车”概念企业——宁波今日共享汽车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今日共享;871322,OC)成功在新三板基础层挂牌。
据申报材料显示,今日共享的控股股东是宁波轿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轿辰集团)。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公司,是一家汽车综合服务店(4S店)为主体的大型汽车服务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主打“汽车共享”概念的今日共享主营业务仍然为传统的汽车租赁,而体现为共享汽车概念业务“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的核心系统则采用了外包模式。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梳理资料发现,在轿辰集团的股东表中还出现了九鼎系、新湖系、复星系旗下的公司。
系统软件采用外部合作方式
尽管眼下不少汽车分时租赁公司都带有互联网属性,但今日共享却是一家脱胎于4S店集团的租车公司。
今日共享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其股东分别为轿辰集团、汪杏康、热虎投资、车坐标广告,分别持股61%、27.75%、6.25%和5%。其实际控制人为汪剑君、旺小君。
轿辰集团原本为一家汽车修理厂,经过多年发展,旗下投资子公司达57个,其中品牌4S店38家,代理宝马、一汽奥迪、凯迪拉克等16个品牌。在共享汽车模式的描述中,今日共享称其分时租赁车辆均为新能源汽车,且可实现全程自助、按需付费、随借随还等功能。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今日共享的主营业务仍然为传统的汽车租赁,包括长租和短租。而体现为共享汽车概念业务“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其系统软件方采用了外部化合作的方式。
今日共享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公司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务主要同杭州车厘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车厘子)的车纷享平台进行合作;今日共享仅提供运营车队、场地及人员。二者的合作模式为,今日共享向车厘子收取用户租金、车厘子则向今日共享收取技术服务费。
“对汽车共享公司而言,地面端的汽车提供、场地服务都属于硬件,偏传统租车板块,而共享汽车系统平台、车载硬件终端、运营培训、网络推广等带有互联网属性的才更具有创新性的共享基因。”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表示。
“汽车共享业务要做大,肯定需要向一线城市进军,但这家公司采用了系统外包模式,很可能系统供应方会在当地有自己另外的合作车企。”贾新光补充说。
车厘子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2011年,在2013年便推出汽车分时租赁服务,目前总共设有250个网点,74个充电桩个,在杭州、北京、常州、青岛、宁波等5个城市均有布局。
贾新光表示,由经营4S店背景的公司来操刀共享汽车的硬件环节,在对汽车厂商的B端资源,共享汽车的保养维护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一领域尚有市场空间,不排除其市场份额扩大的可能。
今日共享亦表示,“公司计划与政府、行业上下游公司合作,设置新能源汽车充电点、停车位并配套安装充电桩,开拓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市场。”
业绩逐年走低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共享所披露的股东中,仅有持股6.25%的热虎投资来自于轿辰集团外部。相较而言,其控股股东轿辰集团背后,则有多家资本大鳄蛰伏,包括九鼎、新湖、复星三家资本谱系的身影。
轿辰集团工商档案显示,集团拥有10名股东,其中新湖系旗下的浙江新湖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12.42%股份,苏州嘉岳九鼎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则持有其2.33%的股份。
此外,持股比例2.17%的宁波创业加速器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创业)的背后则有“复星系”加持。工商档案显示,宁波创业的股东之一为上海杉控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8.75%,与创业加速器投资有限公司并列为其第一大股东,而上海杉控投资则由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100%控股,后者则为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与此同时,上海杉控投资还持有创业加速器投资有限公司6.67%股份。
工商档案显示,早在2010年12月,上述3家资本便已进入轿辰集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日共享挂牌新三板并非轿辰集团首次尝试资本化运作。早在2010年12月,轿辰集团便进入上市辅导期;2011年9月其向证监会报送完成上市申请材料;2013年3月底,由于当年初的在审IPO财务大核查,令其无奈申请终止审查。
今日共享董秘办人士在提及此前轿辰集团申请IPO终止审查一事时表示,主要原因是当时业绩下滑,无法满足上市需求。
引人关注的是,眼下今日共享的业绩同样有下滑迹象。据其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394.36万元、1109.90万元和1062.9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50.29万元、负27.67万元和负74.67万元,呈逐年下滑态势。
贾新光认为,目前共享汽车的主要市场在一线城市,江浙一些城市的居民汽车保有量本来就比较高,共享汽车能否在这些城市取得好的发展还有待观察。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