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如果特斯拉那场事故发生在当下德国,判决会反转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5-16 17:55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牛小欧    

    每经记者 牛小欧 每经编辑 杨翼

    NBD汽车(微信号:NBD-AUTO)了解到,德国日前通过了允许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未来在特定条件下代替人类驾驶的法案,这是该国首部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

    对此, 正在参加2017中国汽车论坛的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主席的特别代表慕容特(Thomas Meurers)在接受NBD汽车采访时表示,“不少企业都表示在2020年实现自动驾驶,现在已是2017年。德国政府正是看到无人驾驶技术已日趋成熟,有很多车型开始具备此功能,必须要给新技术好的框架,这样能使其健康成长。”

    一直以来,对于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事故后的判罚都没有明确界定,这使得自动驾驶成为“实验室里的成熟技术”,到现实路况中,就充满隐患。

    此次德国明确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规范,被认为是自动驾驶走向“大众化”的第一步。这部的法律规定:若发生在自动驾驶过程中(由于系统失灵酿成事故),则由汽车制造商承担责任。所有自动驾驶汽车必须安装类似飞机“黑匣子”的装置,用于记录相关系统运行、要求介入操控和人工驾驶等不同阶段的详细情况。

    如果碰撞事故套用德国新法律,谁担责?

    在德国出台自动驾驶汽车相关法律的背景下,我们来回顾一个触目惊心的案例。

    去年1月,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郸段发生一起特斯拉追尾致死事故,一辆特斯拉轿车撞上一辆正在作业的道路清扫车,特斯拉轿车的司机高某不幸身亡。值得注意的是,事发当时司机高某并没踩刹车,也没有躲避。

    对高某家属提出的“自动辅助驾驶致死”说法,特斯拉的回应是“没有证据表明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动驾驶)在事故发生时处于运行状态”,“无论如何,Autopilot不是这一事故的‘原因’,因为该技术只是一种驾驶辅助系统,协助一名注意力集中的驾车者。”

    假设此事故能够适用德国新出台的自动驾驶法律,又会有怎样的结果?

    对此,专门负责交通事故的律师纪瑞华向NBD汽车分析称,德国新法案明确了此类事故的责任,在“黑匣子”辅助下,如查明事故发生在人工驾驶阶段,相关责任则归驾驶员;若发生在自动驾驶过程中(由于系统失灵或未识别障碍物酿成事故),则由汽车制造商承担责任。

    纪瑞华进一步指出,在此个案中,汽车制造商如无证据说明驾驶员有过错,如果套用德国新出台的法律,责任在制造商一方,这是典型的取证责任案例。

    根据德国的新法律,当汽车高度自动或完全自动驾驶系统运作时,驾驶人可把方向盘和刹车控制交给汽车,但驾驶人必须坐在方向盘后,如自动驾驶系统出现意外,驾驶人要能及时介入并切换到人工驾驶模式。

    而相对德国的新法规而言,美国的相关法规似乎更“偏袒”生厂商。

    今年1月,美国相关部门发给特斯拉的一纸免责文书,主要针对此前发生的事故。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表示,“无证据表明去年5月发生在佛罗里达的特斯拉致死事故,是由自动驾驶系统所致”

    美国的此举被外界解读为,是鼓励企业在技术上采取更大胆的步骤,同时也在给消费者提醒,自动驾驶功能在目前阶段不能百分百信任。

    此外,德国的新法规要求“驾驶人必须坐在方向盘后”,而目前一些企业设计的产品则已经取消了驾驶员的“角色”。例如谷歌创始人Sergey Brin曾表示,谷歌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车内无方向盘、油门或刹车,取代的是传感器及软件系统。

    亟需法律规范的自动驾驶时代

    放眼全球,自动驾驶领域已成为各方关注和投资的热点,在获得美国加州公路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许可证的公司名单中,除苹果外还有29家公司,其中既有大众、梅赛德斯-奔驰、福特、日产等传统车企,也有谷歌、特斯拉、百度、优步等科技公司。

    在此背景下,各国均在规划和制定相关法律。英国已出台法案,旨在自动驾驶汽车普及前,简化保险流程;日本今年将放宽无人驾驶汽车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纯自动驾驶汽车路试。

    我国目前虽未有相关自动驾驶法案出台,但业界也在努力促成相关法律的落地。在去年和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分别提交了《加快自动驾驶立法的提案》和《关于审慎开放地图精准测绘,降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壁垒的提案》。

    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向NBD汽车​表示,要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就要通过跟政府或有关机构持续探讨,尽早解决法律上的问题或政策导向。

    综合来看,德国此次出台自动驾驶法律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将带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出台相关法律,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每经记者梁薇对此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武侯区出台专项政策扶持金融产业发展 企业最高可享5000万元财政支持

    下一篇

    绩优股调整或近尾声 部分绩优基金经理称机会来了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