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诺奖得主托马斯·苏德霍夫:中国科研评判标尺可以更多元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5-12 01:13

    每经编辑 吴林静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赵桥

    德国生物化学家托马斯·苏德霍夫,因为其研究成果解答了细胞如何组织起内部最重要的运输系统之一——囊泡传输系统的奥妙,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5月11日,在2017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上,托马斯回忆,当初在实验室研究整个过程的机制,花了25年的时间。近年,中国掀起“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热潮,托马斯团队的科研精神感染着在座的创业者。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托马斯对中国“创新创业”建言:“中国应该有更多的创新的点子、创造性的思想,应该给科研本身更多的耐心。” 

    “决定科研影响的是内容”

    公开报道显示,中国作者每年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突破10万篇,“论文大国”的称号流传开来。然而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论文大国”并没有造就“学术大国”“学术强国”。此前,著名医学期刊《肿瘤生物学》撤下107篇来自中国的论文,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托马斯如何看待中国的创新能力时,托马斯直言不讳地说:“我认为中国在很多地方都具有创新,但也有一些领域没有那么富有创造力。”

    托马斯认为,中国科研的一些评价标尺有待进一步多元化,以刺激科研工作者对于科研本身投入更多的关注和耐心。托马斯举例称,“我看到很多高校或者科研机构非常依赖一些简单的测量参数,比如发表论文的数量,或者期刊的影响因子方面。但我们任何一个科学家都知道,科研的好坏、影响有多深远,并非以论文发表数量多少和期刊影响因子多高为准绳,而只取决于它内容质量的好坏。”

    无独有偶,就在5月9日晚,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 Fraser Stoddart在浙江大学的演讲中也提到了科研的质量问题。据公开消息,J. Fraser Stoddart提到,与他一同分享诺奖的另一位得主法国科学家Sauvage,其科研成果“仅仅只是一篇影响因子才不到3的杂志,而且还是用法语写的。然而就是这个工作的重要性,让Sauvage拿到了诺贝尔奖。”Stoddart进一步表示:“在目前片面追求影响因子的学术界,我们更应该像Sauvage那样追求更纯粹的学术。”

    “获诺奖不是计划,享受探索过程”

    托马斯与众多创业者分享了他20多年研究突触传递分子机理的过程,他感叹道,“在科学界,我们要进行创新是很难的,创新意味着我们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进入别人没有涉足过的领域。”

    在托马斯看来,获得诺贝尔奖并不是一个计划得来的结果。“我认为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享受去发现、去探索的这个过程,充满好奇心,真正能够在探索发现一个事物的过程中得到乐趣。”托马斯认为,这一点比任何东西都更重要。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创新创业的大军。对此,这位“中国女婿”透露,他接触到很多中国的年轻人,有很多了不起的想法,“他们坚信自己所从事的这个领域,并且将科学作为追求真理的方式,而不是为了其他的目的。这样的年轻人,对于中国的发展其实非常有益。”

    托马斯自身,也将这样纯粹而专注的科研精神发挥到极致。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管是中国,亦或其他国家,能够获得来自全世界各个地方的资源和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交流。不过,托马斯自己的选择则是,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可以做研究院、实验室的顾问,但不会再分出更多精力去开设更多的实验室或是工作站,“我目前只有一个在旧金山的实验室,它已经占据了我大部分时间,专注于它已经需要我付出足够多的精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美菜网创始人刘传军接受每经专访:生鲜已成电商“必争之地”

    下一篇

    股价遭负面质疑后暴跌 平潭海洋回应称将采取法律措施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