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统计发现,去年33家寿险公司退保金同比出现增长,19家寿险公司退保金同比增长超过50%。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68家寿险公司退保金高达4136.69亿元,同比增长7.11%,占保险业务收入的比例为20.29%。
保监会规定的年度报告披露大限已到。截至4月30日,除华汇人寿外,共有73家寿险公司发布了2016年年报。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去年33家寿险公司退保金同比出现增长,19家寿险公司退保金同比增长超过50%,全行业超4000亿元的退保金直接考验着寿险公司的流动性和管理能力。
受访的保险业内人士表示,退保金增长比例高的保险公司几乎都以中短存续期产品为主。
行业退保金超4000亿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68家寿险公司退保金高达4136.69亿元,同比增长7.11%,占保险业务收入的比例为20.29%。
具体来看,33家寿险公司退保金同比出现增长。其中,19家寿险公司退保金同比增长超过50%;34家寿险公司退保金同比出现下降,其中,中法人寿、华泰人寿、复星保德信、中荷人寿退保金同比下降超过50%。
从退保金额来看,排名前五的寿险公司分别为中国人寿、人保寿险、新华人寿、安邦人寿、富德生命人寿,退保金额分别达到739.22亿元、552.84亿元、437.77亿元、299.82亿元、234.9亿元。以上五家保险公司退保金合计2264.55亿元,约占全行业非上市人身险的一半,其中安邦人寿与富德生命人寿两家公司就占据了全行业的1/8左右。
安邦人寿、富德生命人寿、人保寿险退保金均同比出现增长,分别增长258.21%、214.21%、29.6%;另一方面,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同比出现下降,分别下降30.7%、19.43%。中国人寿在年报中表示,退保金同比下降是由于业务结构改善。
91金融CEO许泽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数据来看,退保并不是2016年保险行业的共性,行业内分化严重。虽然有多家保险企业退保金大幅增加,但大型保险公司的退保金多数出现了下降。
许泽玮认为,退保金增加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保费增加、保险产品设计欠合理、服务不佳等;但也有一些保险产品,设计之初就有变相鼓励退保的行为,客户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在短期内退保不仅没有损失,而且还有收益,这与传统意义上的退保有所区别。同时,退保金居高不下可能还与保险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式有关。
多公司退保金大增
记者注意到,去年多家保险公司退保金大幅增长,上海人寿退保金同比增长超过1000倍,国联人寿退保金同比增长达59倍,珠江人寿退保金同比增长超过15倍,渤海人寿退保金同比增长近14倍。
不过,上海人寿、国联人寿、珠江人寿、渤海人寿2015年退保金的基数都比较小,分别为0.03亿元、0.0005亿元、0.07亿元和0.1亿元。
上海人寿年报中表示,2016年公司以长期人身险产品为主,在整体公司战略发展及主要产品体系框架下,保证了公司整体风险情况在可控范围之中,相关风险发生率基本好于精算假设。压力情景下各项保险风险均在预期可控范围之内。
此外,和谐健康、中银三星人寿、天安人寿、前海人寿、安邦养老等公司退保金同比增长超过5倍。
慧择网事业部副总经理谢淑贞表示,退保金增长比例高的公司几乎都是以中短存续期产品为主的保险公司。而之前已成交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多为1~2年可快速翻本有收益产品,到去年是产品兑付时间,客户兑付量增加导致退保保费提升。反观像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太平寿险等公司退保同比增减比例是下降的,这些公司业务条线成熟,主要以个险为主,中短存续期产品在整体业务中占比相对较少。
不过,也有保险公司退保金出现降低的趋势,中法人寿、华泰人寿、复星保德信、中荷人寿退保金分别为0.11亿元、3.09亿元、0.036亿元和2.0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0.27%、57.08%、53.25%和52.5%。
一位华南地区寿险公司相关业务人士表示,保险公司一般根据实际经验和预期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作为退保率假设。退保率假设按照产品类别、交费期限的不同而分别确定。不过,退保率假设受未来宏观经济、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数据显示,去年全行业退保金总额占保险业务收入总额的比例为20.29%,一些公司明显高于这一比例。
中融人寿由于2016年被停止开展新业务监管措施影响,全年保险业务收入仅有0.24亿元,退保金高达30.09亿元。此外,君康人寿、中邮人寿、中银三星人寿、中韩人寿、人保寿险的退保金占保险业务收入的比例也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分别是70.34%、66.06%、57.92%、55.32%、52.41%。平安养老、平安健康、国联人寿、和谐健康等7家公司退保金占保险业务收入的比例不到1%,31家公司退保金占保险业务收入的比例不到10%。
许泽玮表示,如果保险公司的退保率在一定范围之内,例如百分之十几、二十几,对保险公司来说都没有什么实际性损失,只是保费总数额的一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