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加宁发表演讲。魏加宁:我还是先做三点声明:首先,以下所讲的内容都是我个人的观点,既不代表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也不代表发展研究中心。其次,本人只是一个学者,讲改革与政治无关,完全是从学术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关于中等收入陷阱与基尼系数的关系。
首先,对于“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我想从基尼系数的视角来进行观察。
研究发现,大部分能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国家,其基尼系数大都是在0.45以下,而没有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其基尼系数大都在0.45以上。把中国的数据带进来以后可以看到,虽然这几年官方的数字有所下降,但好像依然在这条“分水岭”的上面。
二、影响基尼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基尼系数的因素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化因素。搞市场经济强调提高效率,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从公平的角度来讲,谁的效率越高,谁的收入也会越高。关于中国的市场化进展,根据王小鲁他们做的市场化指数来看,大的趋势是市场化在往前走,尽管2010年以后有一个下滑,之后又重新往前走。
第二,泡沫经济因素。日本当年出现泡沫经济的时候,社会学家就指出,泡沫经济会迅速拉大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中国的股市走势、房价走势,大家都很清楚,我就不细说了。
第三,科技创新因素。由于科技创新,加上风险投资,加上资本市场,这样一种组合就可以使那些掌握了新技术的人一夜之间暴富,迅速发家致富。但是那些没有掌握新技术的人,就会面临失业的威胁,至少也是低工资的风险。所以科技创新本身也是一个拉大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日本野村提供的图片,将来有很多职业是要被电脑替代的,有一些领域要被机器人替代的,这些失业者的收入问题怎么办?
第四,全球化因素。
第五,权力寻租因素。我推测,近年来官方的基尼系数有所下降,是不是与大力反腐有关?但是,要想巩固这一反腐成果,还是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彻底铲除腐败产生的体制土壤,尽可能缩短市场化的“过渡期”,压缩腐败产生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