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蓝色光标“抽屉协议”纠纷继续 收购标的业绩承诺补偿无处落地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5-04 00:47

    蓝色光标并不承认李芃与赵文权之间的协议,其认为股东间的私人协议不能免除李芃等原股东对蓝色光标的业绩补偿承诺,而赵文权是为取得经营权“迫不得已出具个人承诺函”。

    每经编辑|每经记者 李少婷 每经编辑 陈俊杰    

    每经记者 李少婷 每经编辑 陈俊杰

    一份“抽屉协议”让业绩承诺补偿无处落地,蓝色光标(300058,SZ)与其全资子公司西藏山南东方博杰广告有限公司(以下下称博杰广告)原股东的纠纷仍未了结。

    5月2日,蓝色光标公告称,博杰广告未能完成2016年业绩承诺,向博杰广告原股东李芃、博杰投资、博萌投资提请仲裁。而另一条公告则显示,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支持了李芃部分知情权诉讼请求。

    现任股东与原股东何以至此?事情的导火索源于博杰广告2015年业绩滑坡,未能完成业绩承诺。而正当蓝色光标董事会决议问责博杰广告原股东时,李芃以一份与蓝色光标董事长、实控人赵文权的“抽屉协议”意欲“脱责”,但蓝色光标以协议是股东间个人行为与李芃等针锋相对,双方最终对簿公堂。

    5月3日下午,记者致电蓝色光标,向其确认相关诉讼的进展情况,对方公关回应称“暂时确实没什么进展,有新的动态上市公司会披露。”

    业绩承诺未达成仲裁追索

    5月2日,蓝色光标因博杰广告2016年未能实现业绩承诺,通过公告向“广大投资者诚恳致歉”。另外,蓝色光标表示,公司已向博杰广告原股东李芃、博杰投资、博萌投资提请仲裁,要求其进行现金补偿。

    根据披露的信息,博杰广告2016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为9728.48万元,远低于2016完成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不低于28745万元的业绩承诺。

    蓝色光标表示,因博杰广告未能完成2016年业绩承诺,公司根据博杰广告减值测试的结果对博杰广告计提2399.62万元商誉减值和2149.59万元无形资产减值。《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蓝色光标2016年度资产减值约1亿元,其中,因博杰广告未完成业绩承诺造成的资产减值占总比近半。

    而博杰广告未能实现业绩承诺已不是头一回。2015年,博杰广告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为9480.03万元,未达到承诺的27376万元。蓝色光标2015年年报显示,对博杰广告计提商誉减值1.09亿元,无形资产减值6亿元。

    蓝色光标依照其与博杰广告原股东签订的《以现金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协议书》和《盈利预测补偿协议书》,认为博杰广告原股东李芃、博杰投资、博萌投资需进行相关补偿。

    但博杰广告原股东显然不愿配合。记者于5月3日下午致电博萌投资,对方表示博萌投资与李芃均需通过律师才能回应记者采访,但其律师已休假。

    “抽屉协议”风波仍未平息

    博杰广告原股东的不配合由来已久,二者走向仲裁之路的背后是长达一年的纠纷。

    2016年4月,因博杰广告未完成2015年业绩承诺,蓝色光标通过董事会决议,拟回购注销李芃所持有的2870.2169万股股票、博萌投资229.3307万股股票,并提请股东大会授权公司董事会全权办理。

    但李芃与博萌投资于2016年5月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蓝色光标撤销上述董事会决议。根据蓝色光标2016年年报,该项诉讼尚待法院判决。

    博杰广告原股东与蓝色光标争议的焦点在于,李芃与博萌投资是否应当承担因博杰广告未能完成业绩承诺所触发的现金补偿。

    这一争执源于一份李芃与蓝色光标实控人赵文权之间的“抽屉协议”。据李芃及博萌投资2016年5月向《上海证券报》提供的信息,赵文权曾向李芃承诺,李芃被免职之后,如博杰广告实际经营业绩未能完成承诺,导致李芃及其他转让方应进行股份补偿及未能获得4亿元奖励的,将由赵文权“兜底”。2014年,蓝色光标自李芃手中收回了博杰广告的经营权。

    蓝色光标随后回应并不承认李芃与赵文权之间的协议,其认为股东间的私人协议不能免除李芃等原股东对蓝色光标的业绩补偿承诺,而赵文权是为取得经营权“迫不得已出具个人承诺函”。

    两方就此僵持不下。2016年7月,李芃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股东知情权诉讼。2017年5月2日,蓝色光标公告称,其将依据终审判决在判决生效十日内向李芃提供2013年8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间的公司债券存根、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供其查阅、复制。

    而蓝色光标于2016年6月对李芃等人提起仲裁,要求其配合注销其股票,并返还调增价款共计约9269.44万元。根据蓝色光标2016年年报,因仲裁委员会仲裁程序需要,此项仲裁期限延长至2017年7月14日。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GRGC沽空:操纵股价,估值过高 丰盛控股回应:业绩可观,指控无据

    下一篇

    财报内控被德勤否定 *ST中安董事会怒了:咱另请高明复核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