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万达商业拟发300亿公司债 已等候半年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5-03 22:24

    5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项目信息平台获悉,大连万达商业2016年10月份在上交所申请发行不超过300亿元的公司债,时隔半年后,显示最新状态为“已接收反馈意见”。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舒曼曼    

    每经实习记者 舒曼曼

    5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公司债券项目信息平台获悉,大连万达商业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商业)2016年10月份在上交所申请发行不超过300亿元的公司债,时隔半年后,显示最新状态为“已接收反馈意见”。

    上述发债申请自2016年10月14日开始,直到2017年4月28日,项目动态一栏显示“已接收反馈意见”,此前上交所已对其此次发债发函问询,其曾做过一次答复,而这次所显示的最新状态,意味着上交所已收到其答复材料。

    万达商业上述发债能否顺利通过,暂不得而知。但从目前已有案例来看,在楼市从严的调控背景下,即便是一些已通过交易所审核的公司债,仍有不少未能发行,因为这些房企所涉及的小公募类公司债须获得证监会进一步审核,而此类审核要更严一些。

    资金将全部用于偿还借款

    从募集说明书来看,万达商业本次债券募集的300亿元将全部用于偿还公司金融机构借款,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截止到2016年末,该房企部分待偿还金额合计499亿元,待募集资金到账后,将根据实际情况先后偿还其中的300亿元。

    从上述问询与答复材料来看,当前交易所对房企发债申请的审核依然较为严格。

    2016年10月28日,深交所下发了《关于试行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公司债券分类的函》,该文件明确了对房地产业采取“基础范围+综合指标评价”的分类标准。

    上述基础范围所涉及的发行人应资质良好、主体评级在AA及以上,是能够严格执行国家房地产政策和调控政策的房企,包含以下4种类型:

    (1)境内外上市房企;

    (2)地产央企;

    (3)省级政府(含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地方政府所属的房企;

    (4)中房协前100名的其他民营非上市房企。

    沪、深交易所还针对房企发债做出了明确要求:房企募集到的资金不能用于拿地。

    回顾万达商业2015年8月和2016年4月份的前两次窗口期发债,申请均不超过一个月便通过。

    去年,龙湖地产、招商蛇口等一线优质房企中,拟发公司债也有被终止的先例。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房地产首席分析师柳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来看,不排除交易所控制的原因。上交所之所以控制,主要是因为2015-2016年公司债发行过多,企业杠杆率上升过快。在未来,房企发行公司债或将越来越难,极个别类似保障房的申请会容易一些。

    对于后续能否通过,柳阳表示目前还不好判断,长时间未批复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双方都在等监管口径。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现在的时间点上来看,债券融资适当收紧是主要原因。从万达实际情况看,也与其发债目的和发债规模有关,虽然从万达企业规模来看,300亿元资金并不算多,但从审核的角度看,超过150亿都属于规模庞大的融资计划,因此审核会比较严。预计后续或压缩发债规模。

    万达多通道探路融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6月末,万达商业有息负债规模达到2145.6亿元,其中短期借款8.8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241.24亿元,长期借款1241.43亿元,应付债券654.03亿元。

    万达商业表示,随着开发规模的持续扩大,公司未来的借款金额还可能继续增加,如果销售回款、融入资金等现金流入的时间、规模与借款的偿还安排未能合理匹配,可能面临一定的偿债压力。

    2016年,整个万达集团调减600亿元地产收入目标,显示其去地产化加速。根据克而瑞最新发布的2017年1-4月中国房企销售金额榜单显示,万达流量金额达340.3亿元,销售面积为257.6亿元,排名均靠前。

    对于接下来发债可能遇到的问题,严跃进表示,目前融资环境收紧,房企债务融资成本增加,投资者对于房地产企业后续经营是否“靠谱”也心存疑虑,万达大规模投资文化地产项目后,部分项目或出现短期流动资金压力,这是值得警惕的。此外,在开拓新项目时是否会和当前政策调控有冲突也是万达值得关注的内容。

    上周五,中国证监会发布的IPO排队企业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万达商业在主板排队企业中位居60位,与3月2日的第89位相比减少29位,且早在3月7日就显示为“已反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独家!曾和徐翔齐名,敢死队三剑客之一的舒逸民,新马甲或首曝光!

    下一篇

    美的联姻伊莱克斯成立合资公司 仍需监管机构审批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