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新亿控股股东万源汇金曾明确承诺,*ST新亿2016年和2017年实现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亿元和5亿元。*ST新亿2016年报显示,其实现营业收入1269.77万元,净利润-318.19万元。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鄢银婵 每经编辑 姚治宇
每经记者 鄢银婵 每经编辑 姚治宇
*ST新亿(600145,SH)控股股东以前所作的业绩承诺与上市公司去年业绩表现相差甚远。
*ST新亿近日公布的2016年报显示,由于去年无法正常经营,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269.77万元、-318.19万元。据相关公告显示,*ST新亿控股股东新疆万源汇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源汇金)曾明确承诺,*ST新亿2016年和2017年实现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亿元和5亿元。
由于距离业绩承诺目标甚远,且其在年报中关于承诺事项“得到严格履行”的表述,5月2日,*ST新亿公告称公司为此收到上交所问询函。据统计,这是其在重整计划之后收到的第15份问询函。
值得注意的是,万源汇金曾公开表示未来将为上市公司注入现代农业、大健康等资产,但由于*ST新亿目前还处于证监会立案调查阶段,资产注入事项仍被搁浅中。同时,有分析认为,即使资产注入成功,今年要实现5亿元净利润还有很大难度,这类优质资产比较难找。
*ST新亿称承诺严格履行
*ST新亿5月2日的一则公告,令公司当前所面临的境况凸显无遗。
*ST新亿2016年报显示,其实现营业收入1269.77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19万元。
关于亏损原因,*ST新亿在年报中称,当前公司《重整计划》已执行完毕,原有业务已剥离,但部分维权股民向新疆高院申请对*ST新亿破产重整一案进行再审,新疆高院已经受理申请并立案审查,目前尚无核查结论,公司无法进行优质资产注入,无法进行正常生产经营。
据2015年12月11日发布的《重整计划(草案)》显示,万源稀金(万源汇金曾用名)承诺,*ST新亿2016年和2017年实现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人民币4 亿元和5亿元。如果未达标,由万源汇金在相应会计年度审计报告出具1个月内以现金方式向*ST新亿补足。
这意味着,公司2016年业绩远未达到上述承诺目标。不过在2016年报中,*ST新亿在披露承诺事项履行情况一栏时,对于“万源汇金所作出的上述盈利预测及补偿是否及时严格履行”,显示为“是”。5月2日其公告称,该事项引来上交所关注问询。
上交所在问询函中表示,要求公司和万源汇金分别披露万源汇金作出的公司盈利承诺是否严格履行。如万源汇金确实未能及时履行,披露未完成业绩承诺的具体原因、利润补足安排以及下一步的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ST新亿第一次未实现营业目标,《重整计划》曾提及“2015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但当年的营收仅为390万元。
资产置入滞后
一家目前生产处于停滞状态的上市公司,其控股股东为何提出如此高额的业绩承诺?
因严重资不抵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均已经陷入困境的*ST新亿,为避免破产清算,在2015年底推出《重整计划(草案)》,安排对出资人权益进行调整。
这份《重整计划(草案)》拟通过重整投资人受让公司转增股份的方式,为公司带来14.47亿元现金,同时控股股东万源汇金还拟豁免公司11亿元债权,合力促使公司净资产“转正”。
“对于*ST新亿而言,首要任务是要让公司经营步入正轨,也就是控股股东要注入优质资产才能让公司的盈利能力提上来。”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本市场分析人士表示。
不过,这一资产注入计划却因为种种原因搁浅至今。
据工商资料显示,万源汇金成立于2014年12月19日,注册资金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7月,万源汇金曾因为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而被塔城地区塔城市工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信息,随后在8月被移出。
为了快速提升公司业绩,*ST新亿也曾多次努力尝试。比如去年5月,其发布关于修订公司章程的公告,其经营范围变更为“大健康产业、现代农业、物联网、文化教育娱乐产业、商业服务、建造业、能源与环保、高新技术项目的投资、经营管理等。”
*ST新亿在2016年报中也透露,“公司及公司控股股东正在积极遴选优质资产,并已开展项目前期的尽职调查工作和商务谈判,争取尽快将具备较强盈利能力及成长性的优质资产注入公司,未来亦不排除适时注入关联方或第三方的现代农业、大健康、物联网、矿业等各类型优质资产,通过多种方式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与盈利能力。”
多名分析人士则认为,目前市场上能够达到年净利润超过4亿元的热门资产并不多,找到相关标的并达成重组意向并不容易。
5月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ST新亿董秘办欲了解详情,对方工作人员称自己并不清楚情况。随后记者又致电了该工作人员所提供一位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对方称自己暂时不方便回复。
(实习生陈月花对本文亦有贡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