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秦风
梳理政治版图,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元素,不断地以其自有或衍生出来的方式发挥影响。单纯以地域划分,具体到某一个省份,探讨这里走出去的官员群体,是一个难以绕过的话题,陕西省亦难例外。
两年前,随着中宣部一波大的人事变动,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进京赴任,担任中宣部副部长一职。
彼时,接任景俊海出走后空缺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的梁桂,现已是陕西省常务副省长。
而今,据最新消息,经中共中央批准,景俊海任北京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这从某方面来讲,也传递出一个信息,景俊海同志在执掌国家意识形态要冲的中宣部,工作成绩很受组织的肯定。
可以大胆推测一下,这位陕西籍干部的未来非常可期。从年龄上来讲,57岁的景俊海尚不满60岁,未来还是很有想象的。
学而优则仕:十年讲坛,驰援西高新
景俊海同志在入仕之前,曾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作了近十年。
如今看来,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的景俊海依旧保留着明显的学者气息,颇为严谨。 对于“学者型官员”,外界普遍认为这个群体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公众形象。如今不少国家部委或省市的领导,多数出身于高校、科研机构,或者本身就是某个行业的专家。
事实上,无论是老师或者学者,其学而优则仕,都应在当前的政经大语境下去看待。
生于1960年的景俊海,老家在陕西白水县,此处位于陕北和关中的过渡地带,独特的气候和土壤,让这里成为世界上苹果最佳优生区。不过在景俊海出生的时候,正值大饥荒席卷,白水这个地方与很多地方一样,同样遭受了灾难的考验。
18年之后,景俊海来到距离县城100多公里外的省会西安,求学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所学专业为应用物理。
毕业之后,景俊海选择留校成为该校的一名教师,三尺讲坛,三千桃李。这一呆,便从1982年呆到了1992年,并于1992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但在1991年,西安发生了一件事,最终使得景俊海的教师生涯告了终结。
这一年,经国务院批准,西安高新区获准设立。根据最初的规划,这个新区块规划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如何发展、能发展到何种程度,无从借鉴、无从知晓。自省至市,陕西开始了一条摸索的改革之路。
各方人才也逐渐在官方的引导之下,集聚这里,这就包括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借调来的景俊海。1992年9月,景俊海在被借调一年之后正式成为高新管委会的项目开发部副部长。
这一走,便告别了学校(后在2000年,西安电子科技大特聘其为兼职教授),走上了从政之路。
两入西高新:与段先念“风格迥异”
对于当初选择离开学校来到高新区,景俊海曾在2006年的一次公开讲话中如此表述,“在高新区刚刚成立的时候,我就放弃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很有发展潜力的教师职业,全身心地投入高新区事业”,“我们是在一片农田的泥泞之中冒雨奠基的。那时,我们只有10万元的启动资金,人员只有十几个。”
从一片泥泞中起步,景俊海先后担任了高新管委会项目开发部部长兼创业中心主任、管委会副主任等职。直到2005年5月,他被调至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西部开发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兼市科协副主席,第一次离开了高新区。
西高新的第一个十年,被称为一次创业阶段。其在规划建设、环境营造和体制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绩,综合指标在2000年底居当时全国53家国家级高新区的前五位。
离开半年之后,景俊海在2003年初的时候再次回到了高新区,担任管委会主任和党工委书记。曾任职于高新区的一位朋友告诉粉巷君(微信ID:nbdfxcj),景作为园区的第一任领导,其在任时的很多政策对整个西安体制创新工作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高新区这里也曾走出了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段先念。当时景、段两人同时在高新区,用上述人士的话说来,两人的风格迥异,在行事上有着各自明显的特点。后来段去了曲江,以极具争议的理念和手段,开拓出了如今的曲江,走出了一条与高新区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
26年过去,如今的西高新已然成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最完善的国家高新区之一,也是陕西省最大的经济增长极。
这对于包括景俊海在内的“先行者”们来说,他们在这其中的功绩不言而喻。
新媒体时代下的告诫,可惜有些人没听
2001年到2011年,是西高新的二次创业阶段。2011年,全园区企业营收已迈过4000亿的大关。
作为这一切的缔造者之一,景俊海于2008年2月卸去了高新区的工作,成为陕西省副省长。担任了上海世博会陕西参会的工作组组长和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要负责人。两次活动,让陕西和西安给外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年之后的,景俊海接替胡悦,成为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在2014年陕西省举办的庆祝记者节当天,景俊海曾告诫,新闻工作者要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新闻传播规律和传播艺术,善于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遗憾的是,当时有些与会媒体在随后的几年期间并未很好地经营新媒体,逐渐走了下坡路……
2015年以来,中宣部领导班子多人调整。同年6月,景俊海赴京,担任中宣部副部长。再到如今的北京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以景俊海为例,粉巷君(微信ID:nbdfxcj)大致梳理了一下从陕西走出去的官员,无论是陕西籍亦或是在陕西有着长时间工作经历的,有“陕西履历”的人还真不少。
往近了说,在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之前,李建国、赵乐际、赵正永三人先后担任过陕西省委书记一职。如今,赵乐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建国任政治局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副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赵正永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其中赵乐际为西安人。
如果将视角缩至陕西籍上,正部级、副部级官员也不在少数。粉巷君(微信ID:nbdfxcj)简单梳理下,正部级的仍在任的官员人数在10人以上。不过实际上,不少陕西籍官员,属于异地升迁,与陕西本土并无多少直接关联。
以地域划分官员,实则是出于统计只用。套用《人民的名义》里沙瑞金的一句台词“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人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