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秦风 戈安黎
榆林主要领导的人事变动,历来都被高度关注,谁来掌舵这座“中国科威特”之称的煤城、前任书记将被安排到何处任职?这些一度都是外界管窥陕北政经走势的起始点。
这一次,身为陕西省卫计委主任、党组书记的戴征社接替了胡志强,出任榆林市市委书记。这次的人事变动,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透露出哪些“非常规”信号呢?
首先,戴征社出生于1960年11月,现年57岁,距离正厅60岁的界限还有3年时间。而胡志强出生于1963年9月,现年54岁,距离正厅60岁的界限还有6年时间。
其次,用57岁的戴替换54岁的胡,未来的走势其实也较为清晰,无外乎要么被重用,要么不被重用,其实答案很快也就能揭晓(相当于废话是不?能看懂的自然会看懂,看不懂的再解释也没用)。
再次,对戴征社而言,榆林市委书记一职绝不轻松——经济如何保证、如何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做转型、多元化发展如何抵抗卖资源的诱惑、敏感而待建的榆林金融体系如何迅速加强……这些都是戴征社需要面对的。
戴征社,曾经与上官吉庆搭班子
随着4月19日一纸任命,这位即将步入耳顺之年、履职从未出过关中的关中人,将前往榆林,担任榆林市委书记。
毕业于西北农学院的戴征社,其首份工作与所学的农业机械化颇为契合——在岐山的农机管理站、农牧局做技术员、干事。8年时间,让戴征社成了农业方面的行家里手。即便后来在其他岗位,视察农业时也展现出很高的专业知识。
尔后,戴征社在岐山的隔壁——眉县又干了六年。在此他先后担任该县的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等职。
20多年的基层经历,2002年担任宝鸡市委常委的时候,戴征社已过不惑之年。坊间对于戴征社的评价是“不错的人,适合干事”。
宝鸡人应该都记得,2008年,受汶川地震的波及,位于秦岭北麓的宝鸡也遭受了一场灾难,受灾居民近90万人。事故发生后,时任市长的戴征社一直在救灾一线指挥。
另外,戴征社在宝鸡时还曾与如今担任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的上官吉庆搭过班子。戴征社在做市委副书记和市长时,上官吉庆担任宝鸡副市长。2011年12月,戴征社辞去市长职务,上官任该职。
在戴征社、上官吉庆等人领导努力下,宝鸡的环境让包括西安在内的很多城市都艳羡。
离开宝鸡的戴征社,之后在省商务厅担任过厅长,也在省政府担任过副秘书长。此次职位变动之前,其担任的职位还包括省卫计委党组书记、主任。
胡志强,榆林经济转折点上关键人物?
对于胡志强来讲,从履职榆林市长的第一天起,就注定成为一个受关注的官员,这很大程度上与榆林这座城市的受捧有关。
1963年出生的胡志强毕业后并未入仕。他任职履历基本可分两个阶段——从商,为政。
第一个阶段,胡志强先后在华晋焦煤和神华集团任职。这两家企业,都是大型煤炭企业。尤其是神华,众所周知——拥有员工逾20万的特大型国有能源企业,也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供应商。
在他工作的前20年,几乎一直在煤炭系统。这或许也是他被调任能源之都榆林任职的一个原因。
2008年,胡志强来到了榆林市,开始担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随后任职市长,市委书记。
胡志强任职榆林的前4年,正是榆林煤炭“黄金十年”最后的时期,大约在2011年左右,煤价暴跌,榆林命运开始翻转。之后的6年,榆林经济受创,止跌,企稳,回暖漫长而相互交叠的时期还在继续。
在榆林这样产业机构极度单一、有庞大的能源经济托底和决定沉浮的城市,主政者的执政风格都会被模糊。
在煤价下跌之后的五六年里,胡志强领导的班子力图使榆林经济转型,尤其专注煤炭深加工领域。而最近一年里,榆林又在文化旅游领域发力,使得榆林经济多元化发展。
不可否认,煤价下跌让榆林这座城市受到重创,但随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为经济企稳做了重要的准备工作。
胡志强为人比较平和,据说几乎没在公开场合批评过下属官员。不过,陕西范围内开始关注并改变行政效能的背景下,他在今年3月走访基层时,指责某些地方“基层党建不规范,存在‘两张皮’现象!”措辞相当严厉。
戴征社接任榆林,并不轻松!
4月19日,原陕西省卫计委党组书记、主任戴征社任榆林市委书记,而原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另有任用。
离任榆林,和任职榆林,都备受关注!这可能是因为榆林这座城市自带光环吧。
发现地下的能源之前,这是一座名副其实极度贫困的城市。上个世纪后20年发现并陆续开采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后,榆林倏然成为近50年来最受关注的能源城市。其巨变,其造富程度,其为传奇故事提供素材的能力,以及过山车般的起伏“剧情”,使得这座城市一直处在时代的风口。
如今的榆林,自诩是“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这当然有自嘲之意,但对如今的接任者来讲,的确不轻松: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榆林经济的主体和基体还是煤炭,如何处理好煤炭开发与转化,依然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保证。但就目前而言,榆林背后的能源市场虽然基本企稳,但是增长之势并不明显,这可能是戴征社履职后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戴征社当然还要面对经济多元发展的问题。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特色农业、新材料产业、物流与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壮大与抚育,使得榆林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榆林金融体系薄弱,这方面亟待加强,且本身也是潜在风险。此外,直至现在,榆林民间借贷遗留的债权责纠纷和信任危机,依然没有多大的改观,这都可能是接下来榆林经济要步入正轨的障碍。
而在陕西省层面,一度将榆林定位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但是煤炭价格暴跌之后,陕西一定程度上将发展的重心转向关中,这也是陕西在“大西安”发力的一个原因。
但不可否认,榆林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盐矿等资源是陕西经济的重要保证。尽管市场因素很容易让能源价格波动,但从经济体量来讲,能源依旧有绝对优势。在这一点上,榆林是有自信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