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是2066亿美元,金融云占据其中超过20%的份额,并在不断扩大中。“在新疆塔城,有不少针对农业、牧业的小贷公司,业务很接地气,但没有专业人才和技术系统,基本上是靠手工记账。”用友金融总裁李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肖乐
每经记者 肖乐 每经编辑 姚祥云
触手可及的金融云服务正在向更多中小金融机构渗透。“在云服务时代,原来只有大型机构可以享用的IT服务,现在一个新创立的金融机构也可以享用。”用友集团董事长兼CEO王文京4月21日在第十一届中国金融业高层论坛上表示。
用友金融正在推动小贷、网贷、商业保理、保险中介、私募股权投资等金融机构向其去年底上线的金融云平台“链融云”上迁移。王文京认为,金融云服务中小金融机构有清晰的商业逻辑,一是商业空间大,云计算服务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二是成本低,在云服务架构上,不存在大量IT资源浪费,因为可以按需使用。此外,云计算时代,不再需要购买服务器、不再需要运维系统、不再需要养一个庞大的团队,可以降低企业IT使用的难度。
实际上,在金融科技需求增长愈发明确的情况下,各路玩家早已在金融云市场展开了竞争与合作,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公有云巨头提供底层基础设施,金融机构与科技巨头合作建设行业云,传统软件企业为金融机构建设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平台。
来自IT调研与咨询服务公司Gartner的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是2066亿美元,金融云占据其中超过20%的份额,并在不断扩大中。
中小金融机构缺乏IT技术能力
“在新疆塔城,有不少针对农业、牧业的小贷公司,它们的业务很接地气,但没有专业人才和技术系统,基本上是靠手工记账。”用友金融总裁李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有6家小贷公司接入我们的链融云之后,发现系统可以完成的工作远超他们的想象,贷前、贷中、贷后的业务都可以通过链融云的公有云服务来完成。”
在金融IT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各类金融机构对于技术平台的需求日益增强,尤其是相对缺乏技术能力的中小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的转型过程中,愈发需要外部机构的助力。
“一些大的银行,例如工行,有自己的研发实力,但其他的一些金融机构仍需要专业的科技公司提供技术支撑。而中小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实力更弱,很多小微金融机构没有IT部门,他们需要向标准化、成熟的金融科技公司进行采购。”李友表示,“现在的金融机构也在逐渐缩减人员规模,优质化管理,没有技术这是很难完成的。”
“作为中小银行,要在科技上具有核心的领先力量是非常难的。但银行还是有自己的优势,一定要专注于自己的客户、市场的变化和趋势以及跟合作伙伴共同发展。”上饶银行副行长俞坚表示。
俞坚指出,在当前热门的“聚合支付”领域,上饶银行正在与阿里、腾讯合作,打造平台,“今年整个银行业都在发力‘聚合支付’的市场,未来这个市场可以涵盖任何支付的行业,发展前景很好。”
各路玩家竞合金融云市场
2016年7月15日,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十三五”期间,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云计算架构规划,制定云计算标准,联合建立行业云平台,主动实施架构转型。
招商证券研报分析指出,我国云计算在IT支出中的渗透率刚过10%,且预计银行作为对于数据安全与信息系统稳定性要求极高的行业,其云计算的渗透率更低。而据IDC数据预测,2016年至2020年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1.9%。
实际上,华为、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公有云巨头都在抢占云计算市场的高地,标准化程度高、市场蛋糕巨大的金融云市场更是必争之地,科技巨头早已经跳进了银行家的地盘。
据了解,阿里金融云目前已服务了中国银行、民生银行、银河证券、阳光保险集团、友邦保险、陆金所、红岭创投等超过2000家金融机构。
3月31日,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兴业数金)宣布与IBM合作,正式对外发布了金融行业云服务品牌“数金云”。“兴业数金刚成立时就制定了三步上篮战略,即银行云-金融云-普惠金融云。数金云是面向金融行业的,从基础设施到解决方案的全面行业云计算服务平台。”兴业数金总裁陈翀介绍。
除了公有云巨头和大型金融机构,一些传统的软件公司也在发力金融云市场。A股上市公司润和软件今年初公告宣布,拟募资不超过8亿元,其中约4亿元投入金融云服务平台项目,建设覆盖银行、保险、新兴金融企业的SaaS应用平台,向不同的金融细分行业提供营销服务、渠道管理、数字化监督等云端核心业务。
李友告诉记者,用友金融旗下链融云能够为中小金融机构及企业金融建立一套SaaS服务模式,是接下来的一个重点发展领域,“金融科技需求的发展是确定的。金融企业的互联网转型领域非常大,在各个领域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的深化、管理效率的提升,业务的创新部分,以及渠道类的金融业务创新都需要系统来支撑,金融云服务市场需求很大。”
不过,金融业务“云化”虽是大方向,但不会一步到位,“对于少数企业,特别是在今天还受到监管约束的金融机构,我们可能还需要一个过渡,有的业务还不能一步就到公有云,但是方向大家可以看到,一定是走向公有云的模式。”李友表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