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时间已经过去,个人征信牌照发放的这只“靴子”迟迟未能落地。4月10日,中诚信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毛振华在某论坛上表示,监管部门迟迟不发个人征信牌照,其顾虑或许在于征信机构的独立第三方定位。零壹财经分析师孙爽也分析称,牌照未发放的原因还包括基础设施和征信机构产品体系有待完善等方面。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朱丹丹
每经记者 朱丹丹 每经编辑 姚茂敦
两年多时间已经过去,个人征信牌照发放的这只“靴子”迟迟未能落地。
4月10日,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毛振华在“零壹财经新金融春季峰会·重塑信用链”论坛上表示,监管部门迟迟不发个人征信牌照,其顾虑或许在于征信机构的独立第三方定位。
“未发放的原因包括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征信机构产品体系有待完善;部分征信机构并非‘独立第三方’;是否发放给政府机关或者事业单位仍然有待研究。”零壹财经分析师孙爽也分析指出。
至于首批8家机构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多家相关机构人士处了解到,个人征信牌照何时发放目前还不清楚,不过每月还照例向监管层报告,相关产品开发也在做。
个人信息采集的边界待明确
早在2015年1月,央行就印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批准了芝麻信用、考拉征信等8家机构开展个人征信市场化进程。
过去两年多,关于个人征信牌照发放的消息不时传出,但至今未见落地。
4月10日,毛振华在上述论坛上表示,监管部门迟迟不发个人征信牌照,其顾虑或许在于征信机构的独立第三方定位。
“现在没有把8张牌照发出来是中国征信市场之大幸。”他还进一步分析指出,把(个人征信牌照)给了某些保险公司背景的,其他的保险公司可以要;给了民营的,国有可以要……当一百多家有资格申请牌照时怎么办?所以牌照没有发出来是大幸。
对此,孙爽也表示,未发放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这里主要指的是没有《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采集的边界和监管尺度有待明确。 这种情形下,如果央行作为征信业的行政监管部门发放个人征信牌照,可能会出现持牌机构大量违法的“尴尬”现象。还有征信机构产品体系有待完善;部分征信机构并非“独立第三方”;是否发放给政府机关或者事业单位仍然有待研究等。
孙爽分析,征信是金融的基石,是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而金融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是受到强监管的。由于征信涉及个人信息保护,它所受到的监管可能比其他金融机构更为严格。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牌照迟迟未下发,但首批8家获准开展业务的机构准备工作仍正常进行。
一家征信机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个人征信牌照现在还没有结果,不过每月还是照常向监管层报告,最近该公司有个关于个人征信的小产品要上线。
“我们都从急变成不急了。”另一位机构人士也向记者表示。
征信行业空间巨大但道路漫长
我国信贷总额的快速增长,无疑为征信带来了市场基础。
数据显示,2016年12月底,我国贷款总额约112万亿元。
“因为信贷需求量大, 移动互联网技术强,以及法制不断完善,牌照有望下发,公信力有望增加,所以中国征信行业前途光明。” 孙爽坦言。
易观的报告也分析指出,作为金融基础设施,随着金融信贷以及类信贷的普及,征信行业将有非常大的空间。
不过,孙爽亦表示,征信行业的道路漫长,这是由于前期投入巨大,现阶段无公信力,参与共享信息的机构有限,因此难以收费,只能靠副业输血等。
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我国征信业大概有四种子业态,即个人征信、企业征信、信用评级和其他信用服务。
“目前看来,信用评级机构数量是最多的,但是要注意这些都是纳入统计范围的,有些机构没有备案/拿牌照,但在实质上做着个人或者企业征信业务。”孙爽表示。
零壹财经创始人兼CEO柏亮也坦言,前几年个人征信相关的监管措施出来,试点企业开始成立,现在基本上遍地开花,不管是否拿到试点资格,有没有经营资质,上百家的企业以征信的名义开展业务,都已经非常多了。同质化的产品非常的严重,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信用体系如何建设?
此外,随着征信市场的加速发展,这两年来,监管层也加大了对征信行业的监管力度。
据零壹财经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73次因违反征信相关规定而被处罚的事件,其中超过一半事件被指认违反了《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被处罚机构绝大部分是银行,也有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