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委外资金的大规模流入,机构定制基金在2016年的公募市场大行其道。尤其去年下半年更是井喷式爆发,仅8月的新发基金数量就超过200只、创下历史记录,因此市场和投资者普遍认为定制基金是从年中开始发轫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有这么一家公司从2016年初甚至2015年底就开始发力委外业务,并在此后成功拿到了不少委外资金,在其27只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中超过半数都高度疑似机构定制产品。
每经编辑 李蕾
每经记者 李蕾 编辑 江月
由于委外资金的大规模流入,机构定制基金在2016年的公募市场大行其道。尤其去年下半年更是井喷式爆发,仅8月的新发基金数量就超过200只、创下历史记录,因此市场和投资者普遍认为定制基金是从年中开始发轫的。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有这么一家公司从2016年初甚至2015年底就开始发力委外业务,并在此后成功拿到了不少委外资金,在其27只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中超过半数都高度疑似机构定制产品。
今天,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就带大家来看看这家堪称定制基金"先行者"、半壁规模已经"通道化"的创信合金基金公司。
说起创信合金,或许很多投资者都不大了解,因为和诸多大型公募和市场上比较活跃的基金公司相比,这家公司确实亮点有限、名头也不够响亮。
没有常见的"委外大股东"。公开资料显示,创金合信成立于2014年7月9日,由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占70%)、深圳市金合信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占30%)共同发起设立。
规模平平,委外就占半壁江山。注册资本1.7亿元,注册地位于深圳,目前资产合计156.13亿元,在116家基金公司中排名73位。
成立近一年之后的2015年5月,该公司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只产品创金合信聚利债基。整个2015年,其总共发行了7只产品(A、C份额合并计算),除了创金合信沪港深精选的业绩排名靠前之外,其余产品的表现均都称不上亮眼,似乎并没有引起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
不过,这也不妨碍人家成为行业内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据理财不二牛的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底开始,创金合信似乎就已经率先开展了机构定制基金的业务,当年成立的几只基金都高度符合定制基金的几大特征:户数200~400户,认购金额为整数+零头,名称高度相似等等。而这个情况到了2016年初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大多数公募还在懵懂地考察或观望的时候,创金合信已经开始马不停蹄地试水,并在2016年下半年迎来了自己委外定制业务的春天。
下面是理财不二牛纯手工进行的统计,从这里可以窥见创信合金走上机构定制基金路的一些节奏和路径↓↓
怎么样,看完之后是不是要感叹一句"出名要趁早"。多位接受采访的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创信合金在2016年确实拿到了不少委外业务,甚至有人半爆料地称"他们真的拿了很多大银行的钱",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如今看来似乎也是不无道理。
毕竟是从2015年底、2016年初便开始布局委外业务,从时间上来说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也难怪这家在行业内并非明星公司的公募能在2016年下半年拿钱拿到手软了。
最近基金不是在集中发布年报吗,理财不二牛决定根据公开资料统计一下创信合金旗下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结果如下表显示。我们选择了占比在90%以上的产品,和上面的统计叠加或许能看得更加清晰。也就是说,除了个别几只发起式基金,其余产品更像是纯粹是为机构量身打造的"壳"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创金合信在公开资料中对自己的投研能力推崇有加,强调曾获得诸如"综合管理实力大奖"、"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人奖"、"中国最佳财富管理品牌"等权威奖项。
也有第三方评价人士告诉理财不二牛,机构在选择委托基金的公募时也会考察其投研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所以并没有银行等大股东"撑腰"的创金合信能拿到大量委外也或许从侧面反映了机构对其能力的认可。不过他同时指出,机构定制基金普遍都存在机构撤出导致的净值异动隐忧,数量越多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越大,"把机构和零售基金分开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公募不应该成为机构资金的通道"。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