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突破政策特事特办?江淮合资大众能实现市场换技术吗

    中国青年报 2017-03-30 09:30

    就在媒体对此事进行讨论和跟进时,在安徽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官网上,显示大众汽车和江淮汽车合资生产新能源车项目的页面已被移除。大众与江淮的“联姻”又陷入了一片疑云之中。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官网公告显示,省发展改革委已同意《关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生产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核准的请示》。此事在业内迅速发酵,“第一家新建纯电动乘用车资质的合资企业”、“大众在中国的第三个合作伙伴”、“电动车市场狼来了”等声音瞬间多了起来。

    就在媒体对此事进行讨论和跟进时,在安徽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官网上,显示大众汽车和江淮汽车合资生产新能源车项目的页面已被移除。大众与江淮的“联姻”又陷入了一片疑云之中。

    觊觎中国纯电动车市场

    在中国汽车合资历史上,最成功的企业莫过于大众。北有一汽-大众,南有上汽大众,“南北大众”以相当高的占有率影响着中国乘用车市场。

    2015年大众“排放门”丑闻爆出,中国成为其救命稻草。中国市场的巨大红利让大众在支付巨额赔偿后仍能得以喘息,也让其更加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燃油汽车油耗管理政策和汽车碳排放限制法规的出台,大众汽车需要在纯电动车领域做出成绩,才能确保其在中国市场的主流地位不被后来者颠覆。

    从大众去年发布的“2025战略”来看,到2025年大众集团的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200万~300万辆,占总销量的20%~25%。这一销量自然离不开中国的贡献。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曾表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在纯电动车领域的投入,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比起在燃油车市场中的顺风顺水,大众在中国的纯电动车布局却发展缓慢,无论是车辆更新速度还是技术研发水平,都不能为其拔得头筹。以纯电动车作为切入口,建立新合资企业,无疑是其迅速提升在华利润的最佳方式。

    对于江淮汽车而言,虽然其在纯电动车领域已经有不小的进步,但在产品性能、品质上还有待提升,大众的技术刚好可以弥补上述不足。更重要的是,倘若与大众成功合作,江淮汽车可以借此机会提升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快速布局新能源市场。这也将成为江淮继“商转乘”之后的第二次大战略布局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涉嫌违反产业政策

    虽然安徽省发改委已经批准了“江淮大众”合资项目,但合资并非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根据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申请流程,项目在获得地方政府的批复后,将由地方提交到国家发改委进行审批。国家发改委会对新建企业投资项目申请组织专家进行评估,由纯电动乘用车行业专家库中的专家组成投资项目评审委员会,对投资项目申请企业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符合性进行审查,并在30个工作日内出具评审意见。

    目前大众与江淮的合资项目仅通过了省级发改委审批,尚未得到国家发改委认定,因此并没有获得生产资质。

    更重要的是,2015年修订版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下文简称《目录》)中规定:“汽车整车、专用汽车和摩托车制造: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含两家)以下生产同类(乘用车类、商用车类、摩托车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如与中方合资伙伴联合兼并国内其他汽车生产企业可不受两家的限制。”

    从这条规定不难看出,《目录》不仅明确了汽车行业坚守50%股比和“一女嫁二夫”的合资底线,也显示出我国对汽车整车制造外商投资的尺度和要求。

    目前大众汽车在华已经有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两家生产乘用车类的整车产品合资企业。而大众与江淮的合资是大众在华第三家乘用车类的整车产品合资企业,违反了《目录》的规定。

    由于大众与江淮合作生产的是纯电动乘用车,而《目录》中并没有关于燃油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合资的具体区别。因此可以认定,大众与江淮合资已经跳出了《目录》的限制。如果该合资项目获得了最终审批,大众将是中国第一个突破政策限制的外商企业。

    “联姻”动了谁的奶酪?

    虽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但与世界同行相比差距并不悬殊,国家扶植力度也比较大。因此,新能源车也被很多中国汽车企业视为“弯道超车”的机会。比亚迪、北汽、上汽、奇瑞等自主品牌都在新能源车领域下足了功夫。

    如果大众与江淮的合作可以跳出《目录》限制,顺利落地的话,那么第一家新建纯电动乘用车资质的合资企业即将在中国市场诞生,也有可能改变中国纯电动汽车领域的格局。

    一旦大众与江淮合资通过最终审批,那么其他国外车企将以此为例,寻找合作伙伴,进行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的合作。“纯电动乘用车合资企业”可能会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市场上的合资品牌纯电动车扎堆儿出现,自然会对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战略”造成影响。

    对于大众与江淮的合资,汽车业独立撰稿人钟师抱有比较乐观的态度:“如果大众和江淮进行合作,影响不会很大。”他表示,“因为中国纯电动车市场足够大,潜力也大,现在没有饱和,所以大家都可以分到蛋糕。”

    钟师同时表示:“自主品牌在纯电动车领域做得已经很好了,与国外企业的差距不像燃油车那样悬殊,因此就算大众江淮合作,那么大家在市场上也是公平竞争。”

    从长远来看,纯电动乘用车合资企业一旦出现,就势必会加速中国纯电动车市场的成长和发展,随着更多车企和资本的进入,未来纯电动车的竞争也会逐渐变得激烈起来。

    在大众江淮合作之前,身为比亚迪、戴姆勒“混血儿”的新能源品牌腾势,并没有因为比亚迪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和戴姆勒的品牌优势而实现销量增长,2016年销量居全国69家车企中的倒数第一。

    由此可见,纯电动乘用车合资企业虽然有双方的支持,但是也可能会“水土不服”。江淮汽车去年净利润为11.62亿元,利润率仅为2%,而收到国家和地方新能源汽车补贴却达到43.87亿元。如果江淮真的想要在纯电动车市场打一场“翻身仗”,仅仅靠与大众合作“市场换技术”,显然是不够的。

    近年来,优秀的自主品牌已经用事实告诉人们: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具备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成为市场强有力的竞争者。在中国汽车市场30多年合资历史中,“市场换技术”已经成为笑谈,套上新能源的外壳只是让其变得更加光鲜罢了。

    上一篇

    三星S8系列发布 :除了无边框 AI也成了卖点

    下一篇

    中国信达:批复50亿基金应对西王齐星担保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