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经营带来“流量拜物教”,这种新的资本依附形式会伤害影评写作本身。当下,微信公众号无疑已成为最主要的影评发布平台之一,各路活跃的网络影评人纷纷入驻,在自媒体环境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特征鲜明的“公号影评”。
媒介经营带来“流量拜物教”,这种新的资本依附形式会伤害影评写作本身。
当下,微信公众号无疑已成为最主要的影评发布平台之一,各路活跃的网络影评人纷纷入驻,在自媒体环境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特征鲜明的“公号影评”。
要想评价这种公众号影评写作,不能不考虑公众号的自媒体属性,及其对影评人生存的影响。影评人进入微信公众号之后,最大的变化是,他们从传统的内容生产者变成了媒介运营者,成了独立的市场主体,要为媒体的经营效益考量。这种身份的转变产生了多重的效果。
首先是,由于“用户”是商业效益的基础,因此取悦用户比取悦片方重要得多,“掉粉”比得罪导演严重得多。于是,力争真实、直接、轻松、“毒舌”……公号体影评致力于经营一种虚拟人格,形成一种亲切的个人化交流效果,以此来吸引读者、黏住读者。
其二是,影评人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使得影评走向大众化和职业化。过去我们常说职业影评人在中国电影产业环境中很难生存,缺少大报大刊的稳定稿酬支持,很容易被产业吸纳、被片方拉拢。在微信公众号崛起之后,这个局面被彻底打破了。如今,少数运营良好的公众号已经市值不菲,有的已经完成了几轮融资,估值数亿元。它们专注于内容创业,形成了差异化的风格,拥有大量用户粉丝,开辟了自己的盈利方式,比如片方或电影周边产品投放广告以及付费阅读等。
片方资本与广告投放并不代表公号就一定会被收买,沦为红包影评,相反,微博、微信上影响力大的影评意见领袖现在是越来越不好收买了,对大的自媒体运营者而言,失去用户信任是最大的风险。因此他们声称“不被片方和市场左右的独立性”“站在与用户统一的立场”。作为媒介经营者,他们要为自己的产品——影评负责,注水或者软文都会让自媒体“掉粉”,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能否获得用户信赖,显得越来越重要。
但我们也要警惕新的问题,媒介经营带来了流量拜物教,这种新的资本依附形式也会伤害影评写作本身。一些等而下之的公众号,为了吸引用户,走向了极端和反面——低俗、粗鄙、标题党、洒狗血、无中生有、黑白颠倒;利益的诱惑、对流量的追求,使一些作者放弃了对电影的真诚的个人判断;一些优秀的影评人深入介入公众号运营后,对专业性的弃守,也让人惋惜。
希望这些只是公众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随着微信公众号日趋饱和,影评类公众号竞争也越发激烈,良性的竞争一定能够带来影评行业的优胜劣汰。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我们也要相信主流用户的判断,相信那些公正、真诚、有创造性的影评终会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