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亭说,大量同质化作品泥沙俱下,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少数优秀作品反而被淹没在海量劣作之中。
来源:人民日报
想看啥就给你提供啥,结果悲剧了——
“网络文学精品哪儿去了?”(深观察)
记者 张 贺
“网络文学的精品哪儿去了?”2月23日,在移动阅读终端掌阅科技的一场作家签约仪式上,掌阅副总裁游亭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了签约更多优秀作家,游亭近来一直在浏览各大文学网站的数据,他发现持续付费读者数量在减少,有的知名作家的作品,愿意持续付费的读者只有1000人,过万就是非常优秀的了。这与几年前网络文学所谓“神作”动辄吸引数百万付费用户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网络文学精品力作缺乏的另一个证据是,近年来市场表现火爆的IP影视剧,其网文原作大都是5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创作的,如《鬼吹灯》写于2006年,《诛仙》写于2003年,《盗墓笔记》写于2006年,《甄嬛传》2007年出版……2015年以来,在“IP热”的带动下,网络文学的变现能力令资本格外垂青,作为IP影视剧改编源头的网络文学作品在短期内被购买、开发,长达10余年中沉淀的优秀作品在两年内被“消耗”殆尽,这使得网络文学市场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下一轮的沉淀和积累。
“为什么今天我们看不到精品的网络文学了?”游亭认为,根子在于今天的内容生产已完全被用户主导了。“通过大数据,平台很容易就知道用户的偏好,用户喜欢看什么,平台就生产什么、推送什么,大量同质化的作品纷纷出现。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你看过一本霸道总裁爱上我,可能就不会再花时间去看同类的作品了。”游亭说,大量同质化作品泥沙俱下,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少数优秀作品反而被淹没在海量劣作之中。
百度文学总经理许斌1998年进入网络文学行业,他认为商业力量对网络文学的成长是一把“双刃剑”。早期“能赚钱就是好作品”的粗暴标准促进了市场竞争,使好作品得以涌现;但在商业压力之下,网络文学行业也会有所扭曲。在他看来,现在的网络原创文学有点两极分化。一种是纯粹为了商业去创作,这种作品在商业价值上也许并不低,但是从口碑甚至未来10年是否仍然有生命力来看,很多作品是没有的。另一种就是不那么在乎商业回报,不追求短期要赚很多钱,而更追求读者是否说写得很好,的确与众不同,几年后还有人看。
许斌说:“实际上,‘IP热’起来以后,影视圈青睐的是这样的优秀作品。再过几年,所有的从业者都会发现,纯粹的商业化创作,所谓的模仿、同质化,不会是你获得最大利益的来源。只有那些有体力但没太多创作力的人才会选择那条路。更多的人会选择把自己的作品写得更好,更有口碑,更加精品化。”
游亭也表示,作为平台,其实并不希望平台上只剩下缺乏特色的同质化的商业作品,他们在与作者签约时也会重点考虑作品的质量和生命力。
那么,谁能在精品化的创作道路上坚持下去也许就决定了未来的高度。
由于网络文学创作模式与传统文学不同,通常都采取边写边放上网的方式,为了维护一定的点击量,写作者要不断更新。如果隔一段时间没更新,读者就会不停地催,“挖坑不填”“太监帖”等抱怨就会大量出现。如果点击率下降了,帖子没人提了,作家的压力就更大。知名网络作家天下霸唱曾表示:“网友是不管你的身体、工作等等情况的,你必须不停地写、写、写。这样就可能会有很多口水产生,也可能在情节的构思方面出现纰漏,作品的粗糙就是难免的。”
早期网络文学作家大都出于爱好和兴趣而投入创作,这与今天大量直接冲着赚钱而来的商业写作者不一样,前者的作品更具个性和文学追求。签约掌阅的网络作家天使奥斯卡入行已经10多年,一向以更新慢而被读者抱怨,他说在创作中最看重的一点是“写得让自己开心”。尽管写得慢,还是有大量读者耐心等待更新,追着看。
曾以穿越小说《回到明朝当王爷》获得大量读者的网络作家月关则认为,作为创作者当然要有自己的坚持,但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网络作家其实是在和读者一起玩,互动过程必然要有。他说:“即使东西是自己写的,不需要考虑别人的意见,但是读者的反应必然要潜移默化影响你的作品。我们不是对读者的意见言听计从,哪怕多数读者的态度,你也要有自己的取舍。”
由于工作关系,许斌接触过不少网络文学作家,但顶尖作家和优秀作家乃至和普通作家之间有一个区别令他印象深刻。“顶尖作家会情不自禁地谈起他的创作,他会眉飞色舞地和我说接下来的故事是什么,人物是怎么回事,哪怕我根本没提起这个话头,他还会讲自己的创作。而别的作家,哪怕就是比他们略低一点点的作家都不会聊这些事,除非你自己跟他提。那些大神级的作家,你不想跟他聊,他都会跟你说下一本书会怎么样。这就是所谓的热情。”顶尖的网络作家具备了天赋、坚持、健康以及热情,“我还没见过谁具备了这四点而没有起来的。”许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