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企业家在慈善事业上的差距,实际上也体现了社会责任感的差距。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的慈善事业显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每经评论员 傅克友
美国东部时间3月20日,101岁的戴维·洛克菲勒去世。此事之所以成为全球媒体昨日关注的焦点,显然并不是因为他享有“全球最长寿亿万富豪”的称号。
从财富上来看,这位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传人,身家不过32亿美元,仅仅位居全球富豪榜第603位。即便算上家族财富,净资产也不过110亿美元,早已不复富可敌国的往日荣光。要知道,70年前老洛克菲勒的个人财富,可以占到美国GDP的1/65,按照现在的比例折算相当于3000亿美元以上,被认为是人类近代史上的首富。
很多人认为,戴维·洛克菲勒之所以可敬,正是因为他没有去拼命壮大自己的财富帝国。但是,他留给世界的遗产,却远远超过了自己的身家财富,因为他继承了洛克菲勒家族的企业家精神。
洛克菲勒家族的企业家精神,其中有美国式的创新和创富精神,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家对外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内传承的家族文化和家族精神。当一个企业做大做强之后,必然面对如何调整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家族代际传承的问题。
这样的关系和这样的问题,正是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家当前正要面对和解答的课题。在这个意义上,戴维·洛克菲勒留给世界的遗产,可以带给中国企业家更多的启示。
尽管戴维的祖父老约翰·洛克菲勒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我的名誉不是虚名,是血汗浇铸的王冠”,他坚信自己“装在我口袋里的每一分钱都是干净的,我之所以成为富人,是我超群的心智和强烈的事业心得到的回报”,但实际上,垄断的石油帝国始终免不了“原罪”的追问。为了消解他的家族在民众眼中的财富原罪印象,老洛克菲勒表示要“把钱返还给社会,造福我的同胞”。
正是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老洛克菲勒和钢铁大王卡耐基成为现代慈善捐助的先驱。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3年成立,老洛克菲勒一生捐款总额高达5亿美元,超过其一半身家。回馈社会,也成为洛克菲勒家族的传统。
戴维·洛克菲勒继续了这样的传统,他也承诺会将自己过半财产捐赠给慈善事业,而在他的一生中,已经向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大学捐赠近20亿美元。
从比尔·盖茨到巴菲特,再到扎克伯格,美国大多数企业家热衷慈善,也继承和发扬了这样的传统。今天中国的富豪和民营企业家,同样面临当年洛克菲勒式的追问,即当他们完成了原始的财富积累,需要回头看看收入差距的现实,为改善和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作出更多努力。
正如戴维·洛克菲勒所说,一个拥有巨大社会财富的人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这不仅在于他们有更多的财富,可以回馈社会;更在于他们有企业家的能力,可以让钱花在刀刃上。
根据福布斯研究,中国是全球产生富豪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美国。然而,根据胡润2014年的报告,中国排名前100的慈善家慈善捐款总额为8.9亿美元,与美国排名前100名慈善家77亿美元的捐款总额相差甚远。这种差距,实际上也体现了社会责任感的差距。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的慈善事业显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戴维·洛克菲勒的另一项遗产是企业家精神的家族传承。尽管洛克菲勒早已不再具有世界首富的地位,但家族的财富帝国并没有没落,而且已经繁盛了6代,从未引发任何争产风波,这不得不算是一个传奇。而这样的财富家族在美国并不罕见,洛克菲勒只是一个典型的标本。
“富不过三代”是中国的一句民谚,也是历史上很多财富家族的通病——第一代胼手胝足打拼,第二代大树底下好乘凉,第三代就泯然众人也——而随着历史进步,当今具备了崭新企业家精神的财富传承者们,能否改变“富不过三代”的旧面貌,核心就在于能否保留企业家精神的真谛,而这一点,不是家族基因决定的,更多是家族文化决定的。
洛克菲勒家族的创始人老约翰,深知财富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毁灭人的道理,因此时刻给子女灌输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其名言是“从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他的儿子小约翰选择了以信托的形式,将财富传承给后代,使遗产始终是一个整体,可以发挥规模优势,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既有价值观的传承,也有制度的支撑,而且要保证后代有企业家精神才可以参与企业管理,凭实力担任一定职务。
戴维·洛克菲勒就是洛克菲勒家族企业家精神的传承者。他去世所留下的,同样还是这样的企业家精神。对当代的中国企业家来说,这样的精神同样难能可贵。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