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问母亲,每次投资都没有兑现,难道都没有引起重视?“他们把那些项目说得活灵活现的。”这是老人唯一能够给出的解释。
3月9日,胡效敏老人的儿子正在帮她做腿部按摩。 摄影记者 王勤
由于患上脑梗塞,一年之后半身不遂,70岁的胡效敏躺在沙发上,身体彻底垮了。让老人欣慰的是,过去6年时间,她共花了80万元先后投资了6个“项目”,按照合同,回报可达数百万元。
在生病后,她将这笔丰厚的“遗产”告诉了儿子。不过,巨大的打击随之而来——这6笔投资全是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如今很多迹象表明,她的所有投资连本都收不回来。
更让老人一家苦闷的是,如今已没钱看病、心理也承受巨大落差,还要在每天“领取小礼品”的骚扰电话中,“毫无尊严地生活”。
“遗产”在哪
母亲6年投资6项目 至今本钱都没收回
3月初,一个周末早上,胡效敏的儿子陈杰过来了,他把母亲扶到沙发上躺下,盖上被子。
去年4月,胡效敏在家中突然呕吐,短暂休克,后被确诊患上了脑梗。一年来,病情越发严重,下半身瘫痪,生活已不能自理。于是,陈杰辞去工作,隔三差五就来照顾母亲。
“你着急走不?”胡效敏对儿子说道,“我给你说个事。我从2011年开始,投资了好几个项目,现在可能没办法管了,你去看一下,能收多少钱。”
“你投了多少?”陈杰问母亲。“可能有七八十万。”胡效敏指了一下自己的房间,所有投资资料都在里面。陈杰打开一个盒子,里面堆满了各种项目的合同、材料和借款单。根据资料中注明的金额,母亲共计投入了80余万元。“反正这些以后都是你们两兄弟的。”母亲说。
随后,陈杰将所有资料拿到客厅,依次翻阅起来……
“你这些借条还盖了手印的啊。”陈杰看到欠条中注明的借款人——张春明,成都世晖旅游项目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借条显示,胡效敏在2011年先后借给了对方48万元,至今没有收回。胡效敏说,当年她参加了世晖公司的一个旅行团,“在景区,旅行社的人说团费不够,要向跟团的老年人借钱,后来本该归还的钱,旅行社称拿去投资老年公寓了。”
同样在2011年,胡效敏还投资了一份“私募股权基金”,向一家名为“天津海之龙”的公司,投资16万元,协议中称:投资时间为2011年9月23日至2012年3月22日,收益为所投资金的10%。但到现在,老人连本都没有收到,协议原件还在家中。
两年后,胡效敏又出资6万元,入股一家名为北京精彩无限文化传播的公司,尽管持有一张权益证书,但老人称一直没有过任何收益。 2014年到2016年,老人又先后投资了3家公司,其中向成都兴远兴公司投资2万元,向重庆绍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都公司投资5.5万元,两份协议上均写明每月收取的利息比例,目前协议都已过了借款期限,借款协议仍保留在胡效敏手上。胡效敏说,支付成都兴远兴公司投资的2万元时,对方只收取了1.8万,当场返还2000元作为接下来5个月的利息。而从第6个月开始,每月400元利息再没有收到过。
同样,重庆绍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都公司在第一次收取胡效敏33600元时,也当场返还了600元,作为第一个月的利息,此后便再无后话。
老人第6项投资,是将5.5万元借给成都兴海碧城林建筑规划有限公司,借款期限从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公司承诺将给一定比例的分红,借款到期后将归还老人投资款或兑换成等值相应房产。“如果兑现了,这些借条、协议都应该收回或作废。”看到这里,陈杰已不忍再往下翻阅……
追债无门
1家公司被查 5家公司已联系不上
为了弄清楚母亲的投资,到底还有多大的收回可能性,陈杰开始逐一对这些投资项目进行了解,不过第一项投资就给他当头一棒。
经网上查询,陈杰轻易就找到了成都世晖旅游项目投资有限公司6年前欺骗老年人被查的消息。有报道称,这家公司专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生旅游服务,先是以低价旅游服务吸引老人,稳定客户后以投资为由,向客户借钱,数额为几万元不等,承诺高额的利息。
该公司的欺骗手段,和胡效敏所述经历刚好吻合。经成都商报记者证实,世晖公司负责人张春明已于2011年涉嫌非法集资,在成都被乌鲁木齐警方抓获。
最近一周,陈杰根据部分项目协议留下的电话拨打过去,当初接待老人的成都兴海碧城林和重庆绍河两家公司,电话已成空号。而天津海之龙公司合同封面上的两个座机,竟被告知并不存在。
根据胡效敏6份“投资项目”协议中注明的公司地址,成都商报记者逐一探访。据了解,5家公司2014年到2016年先后搬离了协议中的办公地点。成都兴远兴公司所在的莱蒙都会商务中心物业人员说,该公司去年12月已搬走。位于华敏翰尊国际大厦的北京精彩无限文化传播公司成都公司,也是大门紧闭。
母亲初衷
拿钱投资 只是想给儿子们挣点钱
退休前,胡效敏是一位语文老师。“以前我们家是做生意的,父母去世后,又留下了几十万。”老人说。
胡效敏被骗始于2011年参加世晖旅游公司的旅行团,她说,以前当老师时没时间出去耍,退休了想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世晖的低价团正好符合她一向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在海南的酒店内,公司员工称团费不够向老人们借钱,再将钱置换成老年公寓,老人每年可收租金。“我当时就想,手里有点钱,银行利息低,可以投资,给儿子们挣点钱。”
陈杰问母亲,每次投资都没有兑现,难道都没有引起重视?“他们把那些项目说得活灵活现的。”这是老人唯一能够给出的解释。
儿子反思
如果当初能多问几句 帮母亲把把关……
得知自己被骗后,巨大打击给老人带来的绝望,远比半身不遂更让家人担忧。“她现在完全处于半崩溃状态。”
3月16日,陈杰将母亲扶到沙发上,老人重复着一句话:“都是骗人的。”刚躺下不久,手机响了,陈杰正要起身去拿,母亲叫住他:“不要接了,肯定是打电话喊我去领礼品的。”父亲接起电话,问清来路后怒斥道“你们这些骗子,不要再打电话来了。”
在胡效敏家中,这样的电话此起彼伏。她的手机几乎被投资公司、活动通知短信霸占。电话挂掉不久,又响了,“你听嘛,我妈都这样了,这些骗子还在骚扰。”陈杰说。果然,打电话的又是一家所谓的投资公司,他把电话挂了扔在桌上,这位40多岁的男人流下眼泪,他对追回这些资金已不抱希望,只想讨回一个公道,“我们全家被这些公司害得没有尊严了。”
陈杰说,平时没和父母住一起,每个周末过来看他们一次,母亲时常从外面拧着鸡蛋、面条回来,很得意地说:“今天去参加活动送的。”但种种迹象并未让陈杰引起重视,“如果当初多问几句帮母亲把把关,能否避免今天的困境?”面对母亲的“投资”资料,他认为,父母身体没有问题,子女不可能随时守着他们。即便跟他们讲很多骗术,但始终防不胜防,“一旦被骗子公司盯上,很难再扳回来。”
专家建议
靠子女陪伴防骗不现实 可发挥社区、物业亲近功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樊平说,通常情况下,如果老人不愿意,子女不能强行限制父母对财产的处理权,这是限制民事行为自由。不过,每年了解一下父母的经济状况,甚至看下银行存款、房产本,是完全可行的。
“在当下这个社会,城里父母和子女的生活在空间上和结构上分开了,子女用‘看守’来杜绝父母上当受骗的方式,几乎是被堵死的。”
樊平认为,时代飞速发展,但老年人没有跟上,类似的风险对他们的生活来说完全是空白,没有这个积累和知识储备,这一点是最致命的。
曾被成都某钱币收藏品公司骗走100万元的杨松柏(化名)说,“你永远不要问老年人为什么会去相信这些骗子公司。”在他看来,问这种问题的,要么是本来就知道真相,要么是以前被骗过的人。“正在被骗的老年人什么都不知道,有挣钱渠道谁不想去争取。”
针对当下老年人被骗的问题,樊平建议社区或物业提供一些咨询、建议方面的相关服务甚至财产顾问,“但是必须要有亲近性,如防火防盗一样深入人心,如果把它搞成专业机构,老人不会主动前往。希望政府、银行能够重视老年人被骗的现象,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和转型期,他们靠自己很难再赶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