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召开2017年法治蓝皮书发布会,发布《2017年中国法治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吕艳滨介绍,在实地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在政府网站上搜不到等。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记者 张怀水
3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召开2017年法治蓝皮书发布会,发布《2017年中国法治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发展报告》首次对100个县级政府进行了政府透明度指数评估,评估对象为国家预防腐败局办公室、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1月4日发布的《关于公布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单位的通知》确定的100家试点单位。
值得关注的是,对100家县级政府透明度指数评估当中,只有27家总分在60分以上(满分100分),超过70%的评估对象总分不足60分,最低分仅为12.75分。
据《发展报告》显示,此次的评估内容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规范性文件等8个部分。
县级政府评估合格率不到30%
根据《发展报告》的评估结果,县级政府的公开情况与较大的市的政府相比,总体仍有不少差距。县级政府透明度指数低于60分的比例达到73%,而较大市的政府透明度指数低于60分的只有8%左右。
其中,县级政府透明度排名靠前的有:上海市浦东新区、安徽省宁国市、安徽省怀远县、天津市武清区、北京市顺义区、北京市房山区、上海市徐汇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浙江省永康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从排名来看,上海市、北京市、安徽省和广东省的区县政府透明度较高。
49家较大的市的政府透明度总体评估结果当中,厦门、广州、成都位列政府透明度评估的三甲,只有4座城市的得分低于60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吕艳滨表示,今年是《发展报告》连续第8年对较大的市进行政府透明度指数评估,并首次对县级政府进行政府透明度指数评估。
本次对县级政府透明度评估的项目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占总分10%)、规范性文件(占总分15%)、行政审批信息(占总分15%)、行政处罚信息(占总分15%)、社会救助信息(占总分10%)、教育信息(占总分15%)、政府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占总分5%)以及依申请公开(占总分15%)。
吕艳滨介绍,在实地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三大类。一类是线上、线下信息不一致,用动态信息代替政府信息。“比如执法人员赴某地检查,却找不到执法的结果。领导去基层调研,却没有调研内容等。”
“第二类是需求导向不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在政府网站上搜不到。比如义务教育划片的信息、保障性住房信息等。第三类是信息无障碍阅读有待普及。目前,超过40%的较大的市的政府网站未设置障碍浏览功能。提供无障碍浏览功能的28家较大的市政府网站中,仅6家提供了阅读辅助功能,未提供语音辅助功能。”吕艳滨说。
部分地方政府公开信息年度报告重复率超90%
根据《发展报告》的阐述,2016年部分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日益精细化、规范化。各地权力清单、环境保护、棚户区改造、社会救助、教育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情况普遍较好。
吕艳滨介绍,例如北京市梳理并发布了重点领域政务公开三级清单,列出市、区、街镇三级959条目录信息、4909项内容标准,让每一级政府知道该公开什么,如何公开,这是巨大的创新。
与此同时,吕艳滨也告诉记者,地方政府在进行政务公开时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重复率很高。我们怀疑有些是他们自己抄自己的,或者抄其他部门的,甚至跨区域抄其他部门的。”
《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仅就49家较大的市的政府、100家县级政府近3年年度报告的概述进行对比后发现,4家较大的市的政府、24家县级政府的年度报告重复率超过90%。”
“在县级政府中,桂林市临桂区2014年年度报告与其2013年年度报告重复率达到100%;云南省腾冲市2014年报告与其2013年报告的重复率也同样达到100%。”《发展报告》中提到。
在吕艳滨看来,政府透明度评估结果出现一系列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地方政府有没有从思想上加以重视。“政府信息一定要强调公众本位,老百姓能不能得到信息,能不能听得懂、看得懂,看了以后有没有获得感,这是最关键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