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傅克友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昨日落下帷幕,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也成为媒体当天最为关切的重头戏。外界关注的,不光是总理的回答又有多少脍炙人口的金句,更重要的是从中解读一个大国的为政之道。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李克强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关于“本届政府过去四年多最重要的成就以及最难攻克的难关”的问题时,如是表示:为政之要就是要舍小利、顾大义、顺民心。
事实上,“舍小利、顾大义、顺民心”是新闻发布会上贯穿始终的三个关键词。为政之道需要“舍小利、顾大义、顺民心”,中国经济改革也需要“舍小利、顾大义、顺民心”。这三个关键词,同样解释了中国经济运行所需要的逻辑。
一个人的行为选择有利义之辩,一个政府的经济政策选择也有着利义之辩。利益和大义很多时候是一致的,但有的时候又未必一致。而民生所需,民意所指,民心所向,就是大义所在。所以,当利与义不一致的时候,可能就是和公共利益有冲突的时候,就需要舍小利、顾大义、顺民心。
这种利义冲突,最直接的表现是在简政放权的改革中。用李克强的话说,就是推进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发现“这里面的名堂多了”,不仅是审批权,还有名目繁多的行政许可、资格认证、各种奇葩证明,让企业不堪重负的收费等。
一些政府部门难免有自己的既得利益,这就是小利。而这种小利,在过去有可能是以大义为代价换来的,即政府管了不该管的事情,束缚了市场主体的手脚,降低了行政效率,甚至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舍小利、顾大义、顺民心”,意味着政府要更大力度地减税降费,特别是那些名目繁多、企业不堪重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事中事后监管和优化公共服务上,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环境。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李克强说,不仅会触动利益,而且要触动灵魂,得把那些不应该有的权力砍掉,要压缩寻租的空间。李克强在谈到简政放权时特别强调,需要政府进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内,要用壮士断腕的精神坚韧不拔地加以推进。
当然,大义并不排斥利益。很多时候,大义意味着更大的利益,意味着全局和长远的利益。比如,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法则,需要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和短暂的利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短期阵痛,来换取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不再强求以前那种高速的增长,而是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这也是一种“舍小利、顾大义”。换句话说,这种经济向好势头,不是靠大水漫灌的强刺激来获得,而是通过推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使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也是符合长远利益的。
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的绿色环保,意味着更多的民生福祉。所以,李克强说,治理雾霾要坚定地向前推进,真正打一场“蓝天保卫战”。这意味着要转换经济模式,也需要放弃眼前的“小利”。如何安置好职工,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和淘汰过剩产能中最重要的问题;以及对70年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问题,表示“可以续期,不需申请,没有前置条件,也不影响交易”,则是“舍小利、顾大义”过程中的“顺民心”之举。
这种“舍小利、顾大义、顺民心”的经济逻辑,不仅体现在国内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也体现在中国对外经济政策中。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原则,是大义,因为这符合经济学常识,也符合全球人民的利益;而设置贸易壁垒,反对自由贸易,关起门来以邻为壑,则是只为一己之私的小利。
当前,国际上有种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自由贸易受到挫折。中国始终坚持一贯的立场,即维护经济全球化,支持自由贸易,特别是在一些国家贸易保护色彩越来越浓的背景下,中国的开放大门依然越开越大。
正如李克强所说,实际上,全球化使各国都受益了;贸易战带不来贸易公平,而且双方都受损。这来自对国际贸易“大义”的深刻洞察。中国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而是希望看到贸易平衡,这也是实实在在的“舍小利、顾大义、顺民心”之举。
◎为政之道需要“舍小利、顾大义、顺民心”,中国经济改革也需要“舍小利、顾大义、顺民心”。这三个关键词,同样解释了中国经济运行所需要的逻辑。
◎大义并不排斥利益。很多时候,大义意味着更大的利益,意味着全局和长远的利益。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