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不再,这种外生的开放红利也越来越少。新的开放红利在哪里?自贸区应运而生,它不能再指望外生的开放红利,而要更多挖掘内生的开放红利。特别是第三批自贸区蓄势待发,令这种内生红利的特点越来越鲜明。
每经评论员 傅克友
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在即,我国将形成1+3+7的自贸试验区梯度发展新格局,这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有专家表示,新一轮的开放红利将开始密集释放。
所谓新一轮的开放红利,不只意味着自贸区的数量越来越多,开放红利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自贸区带来的开放红利,和以前的开放红利在内涵上已经不再一样。
在某种程度上,以前的开放红利是一种外生的红利。中国打开国门加入WTO,意味着进入了既有的世界贸易体系和产业体系,并通过市场经济的制度变革,利用自身的人力成本等优势,获得源源不断的开放红利。这种情况下,谁先开放谁就获得开放红利;谁越开放也就获得越多的开放红利。这也是沿海经济特区能够以天时地利人和政策优势先富起来的原因。
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不再,这种外生的开放红利也越来越少。新的开放红利在哪里?自贸区应运而生,它不能再指望外生的开放红利,而要更多挖掘内生的开放红利。特别是第三批自贸区蓄势待发,令这种内生红利的特点越来越鲜明。
所谓“内生红利”,首先在于自贸区的开放红利,更多来自内在的改革。也就是说,它不只是开放,更是一种改革。以开放倒逼改革,在改革中走向开放。
上海自贸区是中国自贸区的标杆,它取得的一些成果,也许可以说明这种内生红利的来源。比如,它确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确立符合国际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确立适应更加开放环境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制度,确立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现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政府职能转变等。
与以前那种靠优惠政策和政策优势的开放红利截然不同,这里对体制机制的改革力度越大,新的开放红利就越多。
“内生红利”的第二层含义,在于自贸区的开放,不只是对外的开放,更是对内的开放。
与以前那种沿海发达地区引领向东向南的开放格局不同,自贸区向内陆腹地布局,意味着地方开放型经济的全面开花。第三批自贸区中有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地,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些自贸区的设立,很显然与“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相辅相成。“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意味着内陆腹地走向更加开放的“内生红利”。
与此同时,先行自贸区的经验并不是垄断的,而是共享的,甚至非自贸区也可以对标学习。
比如,成都在四川获批自贸区之前,就加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的成功经验。目前,由国家部委负责复制推广29项改革事项,成都已完成27项。成都自身在市场监管、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经验,也在成都全域复制推广,并可以力争上升为全国经验。这等于在开放中学习,在学习中开放。内生红利就来自于这样的相互学习机制。
“内生红利”的第三层含义,在于自贸区的对外开放是双向的开放,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走出去,就意味着内生的开放红利。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无疑需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化竞争,去获得一个更大的市场。
按照全国两会上商务部部长钟山透露的数据,2016年我国境外企业实现销售额总计达到1.5万亿美元。但这还远远不够。
自贸区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外资,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能够为海外投资并购提供种种便利化政策和便利化途径。中国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第三批自贸区的挂牌,无疑将大大推进这样的进程。
“内生红利”的第四层含义,在于自贸区的贸易开放更多的是服务贸易的开放,而不是货物贸易的开放。
货物贸易的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来料加工,产业结构初级,附加值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提高出口品附加值的唯一方法,而服务贸易则是方向。拿2015年来说,中国商品贸易接近四万亿美元,中方顺差就有六千亿美元。而我们的服务贸易只有七千亿美元,而且,跟我国大量的商品贸易盈余不同,服务贸易还连年赤字。
自贸区的红利,意味着服务贸易的增加,附加值的提升,当然是新的开放红利。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