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要对标成都、杭州、武汉,西安的干部们正信心满满,要掀起追赶超越的热潮!粉巷君(微信ID:粉巷财经)邀请了在杭州、西安都生活过的部分企业家,讲述他们眼中两座城市在投资环境方面的差距。
每经编辑 秦风 树也
西安要对标成都、杭州、武汉,西安的干部们正信心满满,要掀起追赶超越的热潮!粉巷君(微信ID:粉巷财经)邀请了在杭州、西安都生活过的部分企业家,讲述他们眼中两座城市在投资环境方面的差距。
第一期的讲述者为马悦,原杭州奥普浴霸的CEO,现任西安三花良治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从杭州回归西安创业的马悦,倾力于智能马桶盖生产,不仅将产品卖到了日本,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还到企业进行了参观考察(国务院副总理考察陕西马桶盖公司,31分钟谈话内容曝光银行业“大动作”)。
我是60后,是一名地道的西安土著。上个世纪90年代末,市场经济迎来了春天。这时浙江小商品开始走向产业化,迈向国际化。但内地尚未被这股春潮吹动,商业思想还在沉睡。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开放的市场环境与我一直追逐的自由高度契合。而陕西在这方面一直欠缺——地处大陆腹地,闭塞在市场环境和思想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我在家人的一致反对中辞掉了“铁饭碗”,去了杭州一家主营洁具的私企。
初入杭州的感受:每个人都想干事
杭州的任职经历,重塑了我的认知。不是体制内外的区别,更多的是干事时的氛围。
西安的感受:很多时候,你需要更多的精力游走于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看他们打太极,最后逼得你要通过走关系去办事。
我到了杭州发现,不再是在西安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的节奏。我感觉这里每个人都想干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我接触的政府部门,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企业上,为其保驾护航乃至开疆扩土。
在这家企业,我从销售代理一路升迁,最终担任该公司的CEO。在公司业绩蒸蒸日上的时候,我又一次选择了离开,2002年,我再次回到西安,自己创业做专业洁具。
有人说我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认同这个观点。但站在个人情感上,故乡情结一直割舍不下。另外我有自己的考量:西安适合研发,在回来之前,我看好的洁具项目已经有一家研究院在做,并且成效显著,生产出了第一代智能产品。
彼时浙江的创业环境已经相对成熟,包括我原来所在的洁具公司在内,诸多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竞争自然也就相对激烈。而当时的陕西才开始觉醒,创业土壤还很广阔。这都是我选择回来的原因。
当然,创业的过程是很痛苦的,西安有创业环境,但创业空气稀薄,政府和群众的思想也不够前瞻。这对我们企业来说,形成了许多掣肘。很多时候都得靠自己——政府没有办法理解你的想法,就更谈不上支持了。
回到西安:政府和企业很多时候是分开的
政府和企业究竟是什么关系?杭州给我的感觉是:相辅相成,政府既铺路又搭桥,对企业而言,是保姆,也是领头羊。
浙江第一代工业,是从其他人不愿意干的实业起步。比如,要做打火机,要去国外买设备,没钱怎么弄?政府会告诉你,钱我来给你出,以后从产品的利润中慢慢还。实业搞起来,政府发现品质提不上去,就又搞装备竞赛,大家都争着引进最好的设备去搞生产,提高品质,扩大产能。
这之后,马云他们出来了。事实上,即便他们搞金融,也都是围绕着实业来做的。
当时我们在杭州开发产品,一个产品一旦市场化之后,政府马上就给你补贴,鼓励你去做技术改造。
回到西安,明显的感觉是,政府和企业在很多时候是分开的。做企业的老想着去投机,政府不愿意去辅导企业,说了也没用。久而久之,各行其是,成了陌路人。这种巨大的差异感在我回到西安十多年后,仍能明显感觉到。
我在浙江时,总为他们当地政府的务实而震撼。他们在实业经济发展方面所作的工作,经常让我这个西安人自惭。
对比陕西,一些职能部门的意识却有些模棱两可。实际上,陕西以前在这方面是走在前列的,当年电视有“黄河”、“海燕”、“如意”,冰箱有“长岭”,洗衣机有“双鸥”, 都曾风靡全国。可如今,这些企业都去了哪里?我们的职能部门在这些品牌逐渐消亡过程中,又做了哪些努力?你很难说得清。
杭州市领导对生病的我说:“杭州需要你!”
现在西安市政府提倡“店小二”精神。在10多年前,我就提前享受到了这种服务。
我当时任职的企业,杭州当地一些职能部门的领导会经常来到企业了解情况,提供上门服务。他会仔细问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现场就有针对性地解决。
有一件事,让我印象颇深。
有一次得了肺炎,杭州市经委的副主任和另外一个同事第二天来医院看我。这位副主任跟我说:“我们知道你从西安来,企业在你来之后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也知道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我们会想办法解决。”
最后他们告诉我,如果哪一天你不在这个企业呆了,但一定要记住,杭州需要你。多会留人才啊!
我从惊讶变成了感动,作为一个西安人,我印象中这不是政府该干或者会干的事。
如今我们西安开始提倡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营商环境,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五星级服务员”。意识到问题,欠缺什么,就补什么,这是个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希望能贯彻下去,毕竟,我们在这座城市见过太多的反面例子。
想必很多在西安经商的人都有过这个经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样的事年年有,年年改,但多年来改善了多少,实在不足道。
西安产业引导上的努力与南方城市差别太大!
服务意识之外,陕西这边政府的产业引导作用与南方城市有着明显的区别。
地方拥有一个产业的基础,但要如何做大做强或者如何转型升级,更多的需要政府来引导扶持。
目前,全国80%的灯来自广东中山古镇,它是亚洲灯都。这个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就是由于政府鼓励大家做基本的配件,做灯饰、做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提供资金、引进技术,提供一切便利。很快就形成了很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如今,无论是产业规模、市政建设、经营环境、区域品牌和投资环境,古镇都走在全国优秀乡镇的前列。
如今放眼我们陕西,在实体消费品产业方面,无论是品牌建设还是产业链建设方面,都是凤毛麟角。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陕西在这方面已经开始有所改观。
就我的公司来说,我们与省政府将联合设立一个洁具产业园。到时将把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链放到这个工业园里面,破解洁具产品原材料供应链周期长、品种多、供应商不集中等问题,生产也将全部实现自动化。同时园区还将成立国家级的检测中心。
届时我们就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将有效整合资源,形成一定的规模。在我看来,政府的产业导向不是倾向某个人、某家企业,而是整个行业。政府要比企业家更具有前瞻性,我做不好洁具,你就换家企业来支持。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