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也成为两会“热词”之一。
早在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时,就提出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2017年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扶贫”更加聚焦“精准”二字,这也是众多与会代表关注的“风向标”。
春江水暖鸭先知。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东旭集团董事长李兆廷在企业运营中,也对精准扶贫作出思考。
两会期间,李兆廷提出,以振兴实业为基础的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核心,企业界应积极投资贫困地区农业,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农能,从而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长效扶贫模式
“精准扶贫”作为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正受到业界的诸多关注。
然而,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脱贫攻坚工作仍然十分艰巨。
国家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仍有4335万人。而其主因之一为“灌水式”、“输血式”传统扶贫模式仍在沿用,部分企业也尚未认识到投资扶贫产业、进行产业扶贫重要性。
不过,“硬币”的另一面,则是企业家在扶贫模式方面不断的创新探索。
以东旭集团为例,其拥有三家上市公司、两百余家全资及控股公司的多产业大型集团公司,产业涵盖光电显示、新能源、地产城镇化、金融投资等多个实业领域。
而作为这家大型集团的掌舵人,李兆廷认为企业家不仅担负着民族工业崛起的责任,还应该拥有朴素的实业报国理念,并看到了产业扶贫的“新机”。在他看来,新形势下,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已紧密相连,成为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群体。
按照李兆廷的理解,企业界对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解和贯彻落实,应当深刻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现况。具体而言,要认识到农村贫困的根本问题在于农业问题,而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问题。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应该牵住牛鼻子,从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问题,建立长效扶贫模式。
让精准扶贫能够命中“靶心”
建立长效扶贫模式只是第一步,如何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则更为重要。
伴随着东旭集团的发展,精准扶贫也成了重头戏。东旭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东旭蓝天在不影响农业生产情况下,一方面在农业用地加盖光伏发电系统,售电获益;另一方面租用土地建造农光互补项目,开发商将土地租金降低近五成转租农民,同时解决大量农村就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仅是东旭集团“精准扶贫”众多探索之一,具有前瞻性产业报国理念已被融入企业文化,而在两会中,李兆廷呼吁,希望政企各界关注贫困地区农业投资,让精准扶贫命中“靶心”,并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强化鼓励企业投资贫困地区农业的宣传导向。大力宣传产业扶贫、共同富裕的理念,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推动企业投资贫困地区农业的舆论环境;二是保证企业投资贫困地区农业能够获得稳定合理的回报,实现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三是各级政府部门对企业投资贫困地区农业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在融资、财税、价格、补贴等方面给予有力度的优惠政策,为企业投资贫困地区农业开辟绿色通道,创新模式,调动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四是农村贫困地区要因地制宜,进行有针对性地现代农业布局。要用好当地的资源禀赋,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积极引进有能力拉动产业发展的企业,整合资源,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产业增值能力;五是企业界不仅要“实业兴邦”,更要“产业兴农”、“产业扶贫”。紧紧抓住振兴实体经济这条主线,创新产业扶贫路径,将现代技术、管理和人才等要素引入农村贫困地区,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助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