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通方面提供给记者的数据,2016年,中通全年业务量跃居行业第一。这意味着,继2015年圆通业务量超越申通问鼎市场第一之后,2016年快递江湖头把交椅再次易主。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卓 每经编辑 赵桥
每经记者 李卓 每经编辑 赵桥
“通达系”(圆通、申通、中通和韵达)何时能够停歇价格战,或许谁也不敢给出一个明确说法。但在如此惨烈的价格战中,究竟谁最赚钱?随着通达系上市业绩报告的陆续披露,开始有了答案。
2月28日,中通快递(纽交所代码:ZTO)公布的其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报显示,2016全年公司收入为97.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8%;经调整的净利润为21.65亿元,同比增长76.8%。对比圆通、韵达、申通发布的2016年业绩预告或快报,中通交出的这份成绩单净利润仅次于顺丰,位居通达系之首。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在中通公布2016年业绩报告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中通或许的确是桐庐帮快递中最赚钱的企业,但差距也没那么大,“中通应该给国内的投资者更详细地说明自身财务构成。”
值得注意到是,据中通方面提供给记者的数据,2016年,中通全年业务量跃居行业第一。这意味着,继2015年圆通业务量超越申通问鼎市场第一之后,2016年快递江湖头把交椅再次易主。
快递物流专家赵小敏分析称,业务量头把交椅通达系轮番上位的背后,行业价格战会加速进行,“表面看起来,通达系之间谁业务量排名第一不怎么重要,但从企业内部和自身网络结构情况了解,谁是第一看得非常重。”
中通净利仅次于顺丰
不同于通达系其他快递企业的在A股借壳,2016年10月27日,中通快递在美国纽交所正式上市,融资规模达14亿美元,这是继阿里巴巴2014年赴美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中国企业赴美IPO,也是2016年美国证券市场最大IPO。
对比快递企业2016年业绩预告,圆通速递(600233,SH)预计2016年度净利润为13.5亿~14.5亿元。2月28日,韵达股份(002120,SZ)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73.61亿元,同比增长45.66%;实现归属净利润为11.76亿元,同比增长120.63%。同日,申通快递(002468,SZ)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99.82亿元,同比增长29.45%;实现归属净利润12.62亿元,同比增长64.97%。
2月22日,顺丰控股(002352,SZ)发布的2016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80亿元,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6.43亿元。这意味着,中通快递2016年净利润仅次于顺丰。
事实上,中通净利润位居通达系之首在业界预料之中。在2016年9月底中通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说明书时,其披露的2015年利润数据就远超其他通达系快递企业。但这也一度引发业界争议。
一位独立第三方财税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通的高利润数字背后可能会存在中美会计准则的差异,尤其是对一些资产类的会计处理上会造成部分差异。
对此,中通在2016业绩说明中给出的解释是:“智能快递促网络进一步降本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中通2016全年业绩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还在于,公司第四季度经调整的净利润增幅高于收入增幅,达7.40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52.7%。
中通快递首席财务官郭健民对此给出的解释是,2016年第四季度中通增加了500多辆自营卡车,其中超过320辆为高运力卡车,进一步降低了干线运输成本。此外,四季度中通新建7条自动化分拣流水线,进一步提升了分拣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业务量之争或加剧价格战
抛开业绩的中美会计争议,同样备受业界关注的是,快递江湖业务量的头把交椅或再次易主。
此前多年,快递江湖业务量第一的位置一直由申通占据。直到2015年,圆通速递董事长喻渭蛟首次公开发声,明确圆通已经超越申通跃居行业第一。
而中通2月28日提供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数据显示,2011年~ 2015年,中通业务量年复合增长率超80%,为行业主要快递企业之最。并且,2016年中通全年业务量跃居行业第一。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6年9月底,中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就显示,2015年中通快递业务量为29.5亿件,占据中国快递市场份额14.3%,这与当时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圆通速递(14.7%)几乎持平。
其实,决定通达系每年业务量市场排名的通常是每年的“双十一”。不过,随着电商造节的多样化,双十二、圣诞节等,每年整个第四季度的包裹量逐渐成为关键。
据中通2016年财报数据,公司2016年第四季度包裹总量为14.84亿件,比2015年同期的10.29亿件增长了44.2%。但这是否能成为超越圆通的佐证,还有待圆通2016年业绩报告。
赵小敏建议,上市以后的快递企业还是应该把快递安全放在第一位,尤其对人才的投资更显得重要(包括自有团队和加盟商)。同时加大网络投入,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及时回应用户关注的热点问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