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2016年大家是在苦练内功,我相信后面几年在创新方面会有一些突破,但这种突破一定不是全局性的,也不是全行业性的,不是说大家找到了一个新的模式,然后所有的人都活过来。”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编辑 官远星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编辑 官远星
消费已经连续3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但随着这块“蛋糕”日渐被摊薄,企业的感受似乎并没有那么乐观。在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研究会会长王永平看来,“增长是例外,下滑或者不增长是常态。”
几家欢喜几家愁。走过略显平淡的一年,2017年的商业地产会出现哪些变化?消费实力受到广泛认可的成都市场又将发生什么新动作?
2月23日,在“2017中国(成都)首届楼宇经济峰会暨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年会”上,包括王永平、九龙仓中国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营运)侯迅、言几又联合创始人但捷等在内的7位嘉宾围绕“变革——成都商业地产迈入3.0时代”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客群年轻化使商业迭代周期缩短
2016年,成都GDP超过1.2万亿,同比增长7.7%,其中,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47.4亿,同比增长10.4%。成都消费市场依然表现抢眼。其中,成都国际金融中心(IFS)和成都远洋太古里算得上是王永平所说的“例外”。
尽管目前九龙仓集团还未公布具体数据,根据成都IFS日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成都IFS业绩比2015年同期实现15%的增长,客流增长近20%;春节期间,客流量大增25%,销售额则同比增长了18%。
一个参考是,成都IFS 2015年的零售租金收入为6.05亿元;2016年上半年达到3.12亿元,同比增长9%,商场内租户营业额达到18亿元,同比增长13%。
成都远洋太古里方面,截至2016年12月31日,零售销售额增长78.3%,在太古地产布局的7家商业体中遥遥领先。
但尽管如此,摆在任何一个运营商、开发商面前的都并非坦途。
会上,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研究会会长王永平就毫不讳言地表示,刚刚过去的2016年,对于商业地产,“应该是平凡的一年,没有太多亮点。”他说,“我觉得2016年大家是在苦练内功,我相信后面几年在创新方面会有一些突破,但这种突破一定不是全局性的,也不是全行业性的,不是说大家找到了一个新的模式,然后所有的人都活过来。”
侯迅则表示,客群的年轻化让商业地产的运营、调整周期大大缩短,“消费者的年轻化和大家都喜好都在不断变化,并且这个变化会是一个常态,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现在是在与时间赛跑、竞争。”她透露,成都IFS去年的25岁以下的会员增长率达到38%。
在赢商控股董事长吴传鲲看来,客群年轻化带来的消费逻辑、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将非常迅速,这将倒逼购物中心、商业体缩短更新迭代的周期,“可能原来五年一调整,现在两年一调整。”
好的商业体本身会成为一个超级IP
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主动或被动,“变革”将成为商业地产新趋势,创新将常态化。
“过去大家都是在咖啡店里面读书,现在都是到书店里面喝咖啡。”说起曾经几乎被大众“抛弃”的书店又活过来了,王永平的这番总结可谓一语中的。
但同时,他更关心这些书店“能活多长”,“大家在书店里面约会、喝东西,买不买书呢?这个瓶颈如果不突破,是不是还需要创新?”王永平认为,未来这一年还需要不断地折腾、创新。
为此,作为“活过来”的书店的代表,言几又联合创始人但捷回应道,“我们现在卖书是挣钱的,比如在成都IFS开的新店,放了12万册的书进去,书籍还是我们的核心产品。”他说。
但捷也坦言,曾有很多人问他为什么在书店里放了这么多业态,包括超市、餐厅,甚至是发型造型、照相馆,“其实我们是希望把生活化、生活服务的东西装到一起,去做社交型和体验型的商业模式。”他说,“我们要从书店来改变生活方式,这个是我们未来要探索的一个方向。”
与此同时,随着大众消费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标签化、身份认同已经成为打动消费者的有效路径。
“不管是购物中心也好,还是品牌也好,场景化、主题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它们的终点都是IP化。”吴传鲲说,“未来好的购物中心本身会成为一个大的超级IP,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在侯迅看来,现在的商业地产就是一个IP,“我们在经营的,我们自己的IP。”只不过,这个身份不是一夕产生的,需要多年的积累和探索,“我们的经营者跟消费者一起共同探索自己的方向,将来全国的商业地产就会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她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