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前景无疑是美好的,但目前来看共享单车企业在商业模式上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后面的比拼将体现在供应链获取能力、硬件迭代以及车辆运维成本的控制上,也体现在谁能有效激活中国整个单车市场,更体现在如何加强“自治”的层面。
随着共享单车的快速兴起,“一地单车”已经成为许多大城市的普遍现象。这当中,有使用者的责任,或许也有企业的责任。
《证券时报》在2月10日刊发《马路变成“停车场”:有共治才有共享》文章,关注到深圳市罗湖区梨园路成为了共享单车的“停车场”,道路两旁停靠了数百部共享单车,其中以摩拜单车为主。不过,这些共享单车多数都是被损坏的单车,许多车上贴着“刹车已坏”等字样,不时有货车将共享单车运到这里,直接放在了人行道上,严重堵塞人行道。
这不禁让人怀疑:如果说使用者乱停放单车导致对环境秩序以及出行安全产生了影响,共享单车企业似乎也存在“乱停放”问题。随后,摩拜深圳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给记者回复,称这是深圳临时车辆停放场地,场内既停放了从市内收集回来的故障车辆,也停放了通过大数据后台监测到的、使用频率较低的车辆,收集回来后将再次投放到较多市民使用的区域。记者质询相关路段是否为政府批准的堆放单车位置时,对方并未给出明确答复。
然而,记者昨日再次到梨园路调查发现,路面上的共享单车已被全部运走,梨园路也恢复了往日容貌。
得益于对出行“最后一公里”巨大市场的精准把握,并提供了明显优于城市公共自行车等短途工具的用户体验,国内共享单车行业火爆依旧。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近日发布的《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6年,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实现了从245万到1886万的巨大增幅。甚至有观点认为,即便一家企业在一个城市投放20万辆车,也很难做到完全把竞争对手挤出去。
由此可见,几乎所有的共享单车都是依靠资本成长,但如果类似乱停放等现象不能加一监管,共享单车市场的红利期或将加快结束。对于想要加入共享单车行业的创业者而言,这时需要的不只是投机和勇气。
共享单车前景无疑是美好的,但目前来看共享单车企业在商业模式上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后面的比拼将体现在供应链获取能力、硬件迭代以及车辆运维成本的控制上,也体现在谁能有效激活中国整个单车市场,更体现在如何加强“自治”的层面。
现在,多家共享单车企业都出台了信用惩戒条款,提醒使用者停放在规范区域内,而深圳已经围绕轨道、公交站点试点建设一批自行车停放区域。此前,深圳四家共享单车企业也联合发布《深圳市互联网自行车行业自律联合声明》。这些举措不仅是对使用者的约束,也是对单车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实则也是在考量每家共享单车企业的生存能力。因为“停好”,方能“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