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众惠相互)对外宣布,已在2月10日获得保监会的开业批复,并于本月14日获得相互保险社营业执照。这意味着在国外经营数百年的相互保险组织形式正式引入国内,可以开展相互保险业务。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袁园
每经记者 袁园
每经编辑 姚祥云
在首批相互制保险组织获准筹建8个月后,中国首家相互保险社正式落地运营。
2月15日,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众惠相互)对外宣布,已在2月10日获得保监会的开业批复,并于本月14日获得相互保险社营业执照。这意味着在国外经营数百年的相互保险组织形式正式引入国内,可以开展相互保险业务。
根据保监会的批复,众惠相互经营范围主要包括“信用保证保险”和“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现在还没有具体成型的产品,官网也没有正式上线,不过都在推进中了。”众惠相互董事长李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前期信用保证保险将主要围绕发起方的上下游、快消、物流等成熟的产业链来做,业务也会以小额、分散为主,短期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险的投保标准则相对宽松,而且也会接受网上投保。
“从目前国内的大环境来看,相互保险虽然有其发展的优势,但作为新事物,相互保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监管层和从业者共同努力去完善监管规则和市场体系,以推动相互保险往前发展。”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燕表示,监管层对于相互保险的发展十分重视,而且也在酝酿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促进该领域的发展。据悉,第二批相互保险社牌照已经在酝酿中了。
经营理念:共有、共治、共享
2015年1月,保监会出台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随后在6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发展相互保险等新业务;2016年6月22日,保监会批准筹建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和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
“传统的相互保险是指有相同风险保障需求的投保人,以互相帮助、共摊风险为目的,为自己办理保险的保险活动。”刘燕表示,与股份制保险公司相比,相互保险的核心特征是“共有、共治、共享”。
此外,相互保险共有、共治、共享的互助模式、不追求短期效益、没有股东盈利压力、经营成本低廉、专注发展符合会员长期利益的高保障产品等特征,也决定了其内部管理机制区别于现行的公司制度,《公司法》、《保险公司章程指引》等法律法规亦对此无效,这给首批筹建的相互保险带来了很多挑战。
“很多工作如果拿到一个股份制公司来看不是什么难题,但是放到一个全新的业态中去实践,每一步都必须足够专业和耐心。”李静表示,由于国内目前没有该类型的相互模式,所以很多章程和规章制度都需要发起人和管理层慢慢去探索。
众惠相互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章程的制定和设计过程中,众惠相互内部一直都跟保监会保持积极沟通,对于监管层发现的问题,也是积极修改。“我们跟监管层对接工作的模式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述众惠相互内部人士表示,毕竟是初次在国内引进该模式,监管层可能也希望通过首批筹建这几家的制度建设,来建立一套适用的、成型的模式。
“成立相互保险社的最大难点在首次会员大会的召开,召开会员大会的最大难点在章程的起草”,李静透露,仅在章程这一环节,就持续了六个多月,易稿数十版。“章程报到保监会之后,共修改了64个地方,而章程一共也才210个条款,监管层修改了近三分之一。”
而在法人治理方面,众惠相互采取的是会员代表制度,所有的会员代表均是由会员共同选出,直接参与到公司决策、管理层人事任免的各个环节。而能成为会员代表的自然人,不仅需要有对相互保险方面的认知、某方面的专业能力,还要有信用和公信力以及愿意参与到管理层的决心。
“前段时间,我们召开了首次会员大会,参会人员一共是546人。”李静表示,首次会员大会时,会员对相互并不是很了解,需要提前逐个拜访,介绍众惠相互的运作机制和法人治理。
据悉,众惠相互前期会员主要有四大类:1、初始运营资金出借人及其上下游企业或服务对象。 2、熟悉且有数据积累的产业链企业,如快消品和物流产业链企业。 3、发起会员企业的员工。 4、众惠相互员工。
“2019年我们的整体目标是用相互制模式打通并深耕产业链,形成特定领域的鲜明特色和领先优势,输出管理能力,实现可复制的经营模式。”众惠相互相关人士介绍说。
业务发展:线上+线下以产业链为核心
除却章程和公司治理,相互保险的业务模式也是值得区别于大家所公知的网络互助平台和保险公司。
资料显示,众惠相互主要发起会员为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先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金银岛(北京)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和李静、宋伟青等2名自然人,一般发起会员为天云融创数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546家企业和自然人。该组织的初始运营资金为2亿元,后增资到10亿元。
按照其前期申请资料显示,众惠相互拟在运用大数据风控技术对企业开展信用评定的基础上,以互助合作形式专门针对特定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帮助它们提高信用等级,顺利从银行等贷款机构获得贷款,进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由此,在保监会的批复中,明确显示众惠相互的主要经营业务范围有三大块:信用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
作为以财险为主营业务的相互保险组织,显然信用保证保险会成为其主要支柱业务。不过,就目前市场经济走向和保险机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发展来看,信用保证保险虽然颇受关注,但是其存在的风险也很相对很高。
“在做信用保证保险这方面,我们会主要以发起会员的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业务为主。”李静介绍,前期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会围绕发起会员比较熟悉的、快消和物流等特定产业链领域开展,主要做小额、分散等业务。“相互最大的特色就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会员会主动地控制风险。同时,相互保险社对管理层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在控制风险这方面也是有着丰富的经验的。此外,在特定的供应链模式,有利用控制信用保证保险的风险,有专业能力和数据积累的方面来做业务。”
虽然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主要针对会员上下游产业链开展,并且不接受主动投保,但众惠相互的很多运营机制和业务开展却会依托互联网来开展,短期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也可以通过网络投保。“相互保险一定要与互联网、金融科技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李静指出,除了新技术的应用,相互保险还需要找到最合适的产业场景,以中小微企业组成的封闭性上下游产业链客户是典型的相互保险应用场景。
既然如此,那么,众惠相互和保监会一再发布风险提示的网络互助平台有哪些不同呢?“我们是由保监会批准成立的相互保险组织,接受保监会的监管,所有资金流向和风险管理都要在监管制定的投资运营规章制度和偿二代的风险管理框架中进行。”李静表示,在产品开发方面,也会有专业的精算师保费计算和产品设计。
据悉,众惠相互首批保险产品已经上报监管层,目前正在走流程。
专家:补短板 填空白 任重道远
虽然众惠相互是国内首家开业的相互保险社,但是相互保险这一模式在国际上却已经有百年的发展历史了。
在世界范围,也已经成长起一批大型相互保险企业,如荷兰Achmea相互保险公司通过合并逐步发展壮大为世界500强。根据国际相互合作保险组织联盟(ICMIF)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全球相互保险收入1.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总份额的27.1%,覆盖9.2亿人。在发达国家,相互保险的市场份额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在法国占比高达46%、日本占比45%、德国占比43%、美国占比37%。
正是看到了国外的发展态势,政府和监管层才开始不断放开相互保险的大门,并给予了很多政策方面的支持。“相互保险作为新兴业态,有望成为保险业增长的新引擎”,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我国开展相互保险试点,定位为现有市场主体的合理和必要补充,侧重于“补短板、填空白”,与现有股份制主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作为新事物,以相互保险社为运营模式的相互保险仍面者很多问题。“相互保险社的模式主要面临四大方面的挑战。”刘燕表示,第一个挑战,国内目前不管是公司法还是股份制,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相互保险跟国内的传统文化不一样,是另类的,需要市场和消费者接受;第二,价格相对合理、服务相对较好的相互模式,对投保人是十分有利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相互保险所建立的服务理念对中国的保险业是非常珍贵的火种,但现有的环境和法律框架还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第三,资本市场对保险业的看法主要停留在能给企业提供资金链,还没有改变原来的认知;第四,互联网的发展让向公众募集资金行为变得越来越容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保险业的发展是一个好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过犹不及,这会影响行业的发展。
即便面临种种困难,监管层对于开展相互保险的决心却是十分坚定的,希望通过设立相互保险社的模式,来填补保险市场的空白领域。
此前,保监会相关人士在批准第一批相互保险社的时候也曾表示,会对这3家的筹备和运营情况进行监管。等后期这种模式成熟之后,或会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则进行牌照审批。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