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傅克友
股票上涨是不是好事?当然是。经济形势向好是不是好事?当然是。但是这两天的情形,让人高兴之余又心生忧虑。
昨日(2月14日),“一带一路”概念股再现涨停潮。而且人们发现,节后股市的行情正是被天山股份、青松建化这些基建股带起来的。分析家相信,“一带一路”投资机会有望贯穿全年。
而根据已经披露的各个省份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显示,至少16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超过GDP。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投资“大手笔”,所以基建概念股会受到二级市场热烈追捧。
这让人不禁忧虑:这种为追求经济高增速而用固定资产投资进行推动的发展模式未必健康,我们是不是又在重回投资驱动经济模式的老路?
14日最新发布的经济数据,似乎也在印证这样的忧虑。1月份CPI同比上涨2.5%,涨幅继续维持“2时代”;而1月份PPI同比上涨6.9%,创逾五年新高。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9.1%,影响PPI上涨约6.7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31.0%,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12.9%。这说明,固定资产投资有些来势凶猛。
这真是一件为难的事。PPI起不来吧,担心通货紧缩如影随形;PPI这才冒出头来,又开始忧虑是不是投资拉动用力过猛了。但这次对“固定资产投资赶超GDP”的忧虑,也许需要换一个视角。
在很大程度上,之所以觉得“固定资产投资赶超GDP”可怕,是将固定资产投资作为GDP的一部分。但问题是,这里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全都是GDP的一部分。因为只有生产活动成果才能计算到GDP中去,而固定资产投资包括了土地购置费、旧建筑物购置费和旧设备购置费等。这种数据上的直接对比,显得并不科学。
当然,即便有这种概念错位,16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超过GDP的现象,也容易得出投资拉动明显的结论。问题在于,这样的投资拉动是不是必要的?
固定资产投资热的兴起,需要放在两大背景下来看。一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二是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前者可以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省份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GDP;后者可以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西部一些省份比例那么高。
两者实际上又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加快弥补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而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也带给“一带一路”巨大的腾挪空间。
考虑到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认为中国经济不再需要投资拉动,显然不符合实际。当东部沿海省份达到70%以上城镇化率时,很多西部城市还不到50%甚至更低,这些地方更多依赖投资拉动,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各个省份201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其实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布局。比如,新疆2017年目标增速达到50%以上,而东南沿海省份,则固定投资比重较低,但不能说,需要投资拉动的省份经济就不健康。
因为这些省份的经济结构,也许恰恰就需要更多的投资来支撑。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由于基础设施的改善,每年经济增长率提高1.6%。其实,在发达地区,一些城市基础设施也还有非常多的缺口。现在经济不振就是建设基础设施的时机。而“一带一路”战略与这个内在的投资需求产生了共振。
如果要说有什么值得忧虑,也不是固定资产的投资总量,而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和方式。今天的固定资产投资,应该和以前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模式有很大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更多地引进民营资本,带来更高的投资效率。
事实也正在验证这样的判断。2月13日,财政部PPP中心公布全国PPP项目库第五期季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入库PPP项目共计11260个,投资额达13.5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的PPP项目有1351个,投资额共计2.2万亿元。如果考虑到市场的力量正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固定资产投资赶超GDP”可以不用那么担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