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月9日),百度通过内部邮件宣布对医疗业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和优化,并称集中优势资源,将医疗业务的重点布局在人工智能领域,以便更好地适应医疗行业新发展,更加有效地布局医疗领域。
每经编辑 赵娜
每经记者 赵娜 每经编辑 吴悦
2月8日晚,百度医疗事业部被传整体裁撤。今日(2月9日),百度通过内部邮件宣布对医疗业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和优化,并称集中优势资源,将医疗业务的重点布局在人工智能领域,以便更好地适应医疗行业新发展,更加有效地布局医疗领域。
今日中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第一时间从百度方面了解到,即日起,百度医疗事业部智能小e团队和拇指医生团队,转入AI体系;医疗事业部内容建设团队,转入搜索公司。医疗事业部其他业务将予以关停,相关人员将结合公司发展需要在内部提供转岗机会。
百度医疗事业部主要以线上挂号和问诊为主,基本属于浅层的医疗O2O,除了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已经多次提到,挂号只是浅层服务技术含量不高,这次调整正式表明百度以O2O为医疗触点的尝试宣告结束。他昨日参会时更提出,“能够改变医疗的最最重要力量也是人工智能。”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智能问诊还是精准医疗,都需以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为前提,但目前市场仍存在采集量有限、数据流通整合和监管归属等瓶颈和盲点。
“开刀”医疗事业部,放弃简单O2O
百度(移动)医疗事业部成立于2015年1月,与其医疗广告业务相对独立。据亿欧去年年中梳理,自2012年至今,百度自身开发了百度医疗大脑、百度医生、拇指医生、百度健康、百度医学、Dulife和药直达(百度直达号旗下的一款细分产品,目前已关闭)七个医疗板块。
该事业部主要以线上挂号和问诊为主,基本属于浅层的医疗O2O,但简单的导流并不能解决医疗本身的主要痛点,此套体系更与百度搜索体系下的医疗广告业务分属不同部门,业务各自独立。
随着今日百度宣布对医疗业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和优化,标志着百度此前以O2O为医疗触点的尝试宣告结束,今后将以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作为新的探索契机跟方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百度方面确认到,即日起,百度医疗事业部智能小e团队和拇指医生团队,转入AI体系;医疗事业部内容建设团队,转入搜索公司。医疗事业部其他业务将予以关停,相关人员将结合公司发展需要在内部提供转岗机会。同时,调整之后,原百度医疗事业部总经理李政将转至AI团队,参与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解决方案。
开年内部演讲中,李彦宏刚刚谈到了内部架构治理问题,并称,“要淘汰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如果做不出来,就别在那儿混了,别在那儿撑着了。该撤就撤,该关就关,该并就并。资源向我们有优势、战略上重要的项目去聚焦。”
而在1月,百度高层先是引入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加盟,后传出李彦宏夫人马东敏回归百度出任CEO特别助理并加入总监会。这些都被视为重视人工智能战略和优化业务架构的决心。
对此次“开刀”医疗事业部,有观点认为,意味着百度将集中核心资源,充分发挥其更擅长的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将医疗业务的重点,从低层次的服务转而聚焦更高层次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研发与创新方面。
改变医疗的最大动力是人工智能?
就在昨日,参加第17届中国企业家论坛亚布力论坛时,李彦宏表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医疗挂号预约服务、智能诊疗、基因分析和精准医疗、新药研发。
“能够改变医疗的最最重要的力量就是人工智能。”在他看来,第一阶段的挂号等服务技术含量并不高,而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将重新定义医疗行业。例如未来,可以通过智能诊疗系统帮助医生来诊断、通过人工智能收集数据进行基因测序、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新药研发和测试等。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百度、腾讯在内的互联网巨头和初创企业,都在慢慢耕耘这一领域。挂号、问诊、导诊、慢病管理等细分方向是目前移动医疗的主要摸索发展方向。而在医疗资源不足、分级诊疗制度不成熟等背景下,互联网作为渠道和相关技术的探索地,对医疗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的问题依然“治愈力”有限。
有业内人士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政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医学模式的进步以及行业人的观念转变。医学可能是相对倾向于保守的行业,医学从业者厌恶风险,对于改变并不是积极主动的心态。
李彦宏本周则对内再提医疗,“我们不是某一个垂直的行业的公司,我们更像一个平台公司,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行业都非常非常了解。但是我们跟有些行业关系比较近,比如医疗行业。”
去年10月,百度推出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内的新成果——百度医疗大脑。公开资料显示,其通过海量医疗数据、专业文献的采集与分析进行人工智能化的产品设计,模拟医生问诊流程,与用户多轮交流,依据用户的症状,提出可能出现问题,反复验证,给出最终建议。在过程中可以收集、汇总、分类、整理病人的症状描述,提醒医生更多可能性,辅助基层医生完成问诊。
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医疗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业内人士曾对记者直言,目前绝大部分公司对这类大数据仍停留在想象阶段。未来5年到10年,对健康大数据的挖掘和开发将是互联网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此外,政策上,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数据的归属和使用问题,中国的患者健康数据没有明确规定由谁来保管或使用,如果不能明确数据的使用权限,任何进行健康大数据开发的人都会面临法律障碍。而数据如果不能流动、整合,所谓的大数据就没有价值。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