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甚至几度发文,指出“天量再融资叠加野蛮减持”是A股两大“出血点”,并指出“监管层正在研究再融资相关政策”。事实上,从资本市场“抽血”角度讲,IPO的确远远不敌再融资。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曾剑 每经编辑 张海妮
每经记者 曾剑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在追究近期A股大跌的原因时,市场突然发现新股发行提速只是一个导火索,规模远远大于IPO的再融资不可忽视。面对市场对再融资使用效率及使用率的诟病,2017年1月20日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行再融资制度有必要对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予以优化调整。总体考虑是严格再融资审核标准和条件,解决非公开发行与其他融资方式失衡的结构性问题,发展可转债和优先股品种,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对此,不少私募认为应该加大多层次再融资渠道的建设。
对于近期A股的调整,市场都在找寻原因。其中,IPO、再融资成为热议词,其中再融资更是成为舆论声讨的重中之重。新华社甚至几度发文,指出“天量再融资叠加野蛮减持”是A股两大“出血点”,并指出“监管层正在研究再融资相关政策”。事实上,从资本市场“抽血”角度讲,IPO的确远远不敌再融资。
再融资规模远超同期IPO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A股新股发行约300家,首发募集资金规模为1865.36亿元,平均每家募资约6.22亿元。而上市公司通过定增、配股募集的资金约为2万亿元。具体来看,A股自2016年以来实施了855次增发,合计募集资金约1.97万亿元,平均每次增发募资金额超过23亿元,合计发行费用超过160亿元;同期,配股家数为11家,募资总额298.51亿元。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内容显示,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6年至今,上市公司通过定增、优先股、配股、可转债等再融资方式合计融资规模接近2万亿元。具体来看,上市公司实施定增的家数达到781家,总计募资总额超过1.73万亿元;而同期发行优先股的上市公司仅有8家,合计募资1623亿元;同期配股家数仅有10家,合计募资176亿元;同期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家数为90家,合计募资规模为876亿元。
因统计范围不同,两份数据有一些差异,但反映出的总体趋势一致,那便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模远远超过同期IPO的规模,几乎超过10倍。
事实上,过去几年中A股持续上演着相同的戏码。新华社文章指出,2014年、2015年A股市场总体融资额分别为7490亿元和15215亿元,其中IPO占比分别为8.9%和10.4%。按此计算,最近三年再融资在A股融资总额中的平均占比高达约九成。
增发规模逐年递增
在上市公司多种再融资方式中,增发又是最大的“蛋糕”。自2016年以来,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募集的资金占比超过85%。相较之下,其他几种方式募资无疑相形见绌。
分行业来看,上市公司2016年度通过增发募资约1.72万亿元。其中,化工行业2016年度增发募资额达到1659.74亿元,占得花魁;其次是商业贸易行业,合计募资总额为1485.18亿元;紧接着是公用事业和房地产行业,两者募资规模大体相当,分别为1267.76亿元、1250.89亿元。甚至连资金大户银行业也通过增发募资282.70亿元。
具体到公司层面,长江电力、紫光股份、石油济柴等10多家公司的融资额都在100亿元以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近年的资料发现,A股市场的增发规模在近两年呈现暴涨态势。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上市公司2015年增发募资总额约为1.34万亿元;2014年度增发募资总额为6897.3亿元;2013年度的数据为3703.17亿元,2012年为3541.17亿元。就年初的情况而言,上市公司对增发的兴趣仍然十分浓厚。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公布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公告的达20家,意向募资总额合计约300亿元。此外,多个重磅增发也已经落地或可能在2017年落地。譬如:上汽集团募资规模为150亿元的非公开发行于2017年1月21日完成;华资实业募资总额高达316.8亿元的非公开发行在2016年7月获得证监会批准。一旦正式拿到批文,也随时可以付诸于实际。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