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育研究基地选址北上广的原因是,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科研力量雄厚、有能力保障大熊猫繁育研究的技术和条件。
《“帼帼”母女离世后的追问》追踪:计划北上广将建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大熊猫“帼帼”与“花生”母女上海身亡事件关注不减。1月20日,国家林业局回应记者时提到:“(大熊猫母女患病期间)有关方面做了最大努力。”对于网友们质疑的上海野生动物园饲养是否规范、是否具备饲养资质、上海野生动物园饲养大熊猫期间事故不断等问题,国家林业局未明确回复。
与此同时,国家林业局确认计划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繁育机构迁移到栖息地外,是否必要?
回应
异地保护系通行做法
国家林业局在回应中提及,在大熊猫疫病防治等科研领域,还需进一步加强探索和攻关。
繁育研究基地选址北上广的原因是,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科研力量雄厚、有能力保障大熊猫繁育研究的技术和条件,“并且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公众宣传和科普教育的条件更好、影响更大。”“异地保护系通行做法。”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回应,大熊猫野生种群虽然仅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的少数地区,但大熊猫的适应能力非常强,目前圈养的大熊猫种群已在国内外多地繁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基地已经挂牌,是否意味今后的上海科研基地就在此选址?”面对记者的问题,国家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并未回复。
去年3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基地正式落户上海野生动物园。公开资料显示,“花生”恰是在该基地诞生的首只大熊猫幼仔。
质疑
繁育机构有必要迁到栖息地外?
根据2015年发布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相关资料,我国现存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258万公顷,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其中,四川面积达202.7万公顷。北京、上海、广州,并不在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分布区。
四川大学教授、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冉江洪亮出观点:“借展大熊猫无可厚非,但在栖息地外设立研究机构值得商榷。”
冉江洪认为,盲目设立大熊猫科研机构有两大弊端:大熊猫科研的终极目的是放归野外,复壮野外种群,但栖息地外不具备野外放归条件;科研机构越建越多、越搬越散,浪费资源和成本不说,还不利于科研力量的集中和研究的专业化。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国内大熊猫研究泰斗胡锦矗更是直言:“在栖息地外盲目设立科研机构需要慎重。”与冉江洪一致,胡锦矗认为,大熊猫外迁中,最难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野化放归。在他看来,野化放归是研究的重中之重,而这些大都市周边没有栖息地。从目前来看,除了驯养繁殖,其他的研究空间不大。“适当外迁可以,但要选好地方,更要优选具备资质和能力的合作单位。”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北上广地区有技术力量不假,但四川拥有最大的大熊猫野生和圈养种群,两者的合作可以是多方式、多层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