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新年峰会发布了《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7)》阶段性成果。《报告》指出,在各类融资渠道中,股权投资、产业并购和企业上市方面发展较快。其中,2016年新增股权投资基金披露募资总额2000多亿元,新三板挂牌的文化类企业激增,约700家企业成功挂牌。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健
每经记者 胡健
文化金融热点事件频发,在近几年来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近日召开的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新年峰会发布了《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7)》阶段性成果。
作为我国首部文化金融蓝皮书,《报告》揭示了近年来我国文化金融领域发展的众多趋势。在各类融资渠道中,股权投资、产业并购和企业上市方面发展较快。其中,2016年新增股权投资基金披露募资总额2000多亿元,新三板挂牌的文化类企业激增,约700家企业成功挂牌。
《报告》还显示,2015年文化类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融资5873.19亿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年末银行贷款余额约2458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5.7%,高于总体增长率,2016年预计可接近3000亿元。
不过,文化金融并非在所有领域都是齐头并进,互联网+文化金融方面就有喜有忧。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主任、文化金融蓝皮书主编杨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由于受到互联网金融整治周期的影响,除了文化众筹以外,其他互联网金融都没有大的增长。
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金巍介绍,2016年国家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专项整治也带来了规范和创新的平衡期,国家对P2P、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形式资管等进行重点整治,很多文化类众筹平台受到影响,尤其是股权众筹部分。
他认为,专项整治有利于金融风险的管控,对正在形成的互联网文化金融业态提出了警示,在整治周期结束之前,这一领域文化金融类的创新活动将受到一定抑制。
和我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相比,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尚不完备。乐视控股高级副总裁、乐视金融CEO王永利在大会致辞中介绍,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2.7万亿元,占到GDP总额的3.97%,预计2016年会超过4.1%。
盈诚投资公司总经理宁辰认为,金融企业需要投资可以估值、具有风险控制手段的标的资产,而文化企业往往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经营历史短、业绩波动大、财务制度不甚健全的特点。解决这个困境的方法之一是在文化金融领域发展第三方服务,比如电影金融领域的完片担保公司、票房收账公司等。
为了促进金融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政府层面也在近几年里多次发布文件支持。2014年3月,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随后地方和基层相关的“实施意见”相继出台,北京、南京、深圳等地的文化金融合作项目纷纷落地,形成了数个全国性文化金融中心城市。
2016年,财政部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将逐步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参股基金等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杨涛认为,这种改革思路将文化产业的财政政策与文化金融市场紧密连接在一起。
此外,2016年7月出台的《关于深化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的意见》明确了五类企业中“投资运营类企业”的分类表述,表明一些国有文化企业将向文化金融类企业转型,以管资产的方式管文化会成为新模式。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