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速放缓,但影视文化产业仍是前景广阔的大方向。“电影行业,我们长期看好。”是每经影视记者采访多家影视投资公司得到的答案。随着消费升级,人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不会减,资本对电影就仍有热情,只是热情高低程度的问题。
每经编辑 丁舟洋
每经影视记者 丁舟洋
虽然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速放缓,但影视文化产业仍是前景广阔的大方向。
“电影行业,我们长期看好。”是每经影视记者采访多家影视投资公司得到的答案。随着消费升级,人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不会减,资本对电影就仍有热情,只是热情高低程度的问题。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京津及华北地区总经理刘纲表示,中国正在向电影第一大国迈进,迈进的过程中出现泡沫。通过资本博弈和市场纠偏机制,会自发进行调整一部分。此外,政府监管、和舆论监督,也能起到作用。
2015年和2016年一季度赚了大钱的“保底发行”,在2016年一季度以后却几乎全军覆没。
“因为《美人鱼》这一部的成功,一招鲜,就让和和影业屹立潮头,后来又有了阿里影业的投资。这对新公司来说诱惑太大了。”一家大型影视文化创投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每经影视记者表示,“2017年对保底发行,新公司还是跃跃欲试的。”
在卓然影业CEO张进看来,2016年失败率如此之高的保底发行,在以往是未曾见过的。“原来的这些不理性的资金,2017年肯定基本都撤掉了,赌不起了,已经上不去桌子了。但有些更理性的资金,更合理的保底数字和方法会进来。”
保底发行模式本身是好的,但2016年在中国电影市场发生的“《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就是把保底发行玩变味儿了。
张进认为,保底发行会进步到一种新模式。“可能是设一个基础相对安全的票房数字,在此之前设几条更细化的票房线,到达每条票房线后,对应的收益分配也不一样。这对双方来讲是一个公平的契约。‘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约定,说大家来赌呗,过了5亿全是我的。’那这不是疯了嘛。制片过程中就那么大的风险,万一主演吸毒了怎么办。”
2016年年底上映的《长城》,口碑引发了极大争议。但从规范的电影工业制片体系的角度上来看,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认为,《长城》提供了“完片担保”制度的示范。
在欧美电影金融体系中,“完片担保”这项专业性极强的保险服务堪称影视投资者的一颗“定心丸”,完片担保虽然不能保证一部影片的盈利能力,但能担保一部影片在预算内完成。如果影片无法按期完成,完片担保公司将按承诺的保额赔偿给投资人。
“当然‘完片担保’这不是一般的小投资电影能玩的,都必须是从大制作开始。随着成功案例越来越多,中国电影慢慢会接受这种完片担保制度。因为这是一个先进的制度。”石川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