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牌照稀缺+蓝海市场+资金来源 上市公司抢滩参与成立险企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1-03 00:30

    引人好奇的是,上市公司争相抢滩设立险企,究竟是因为保险公司有怎样的吸引力呢?斥资数亿元的入股又能否为这些上市公司们带来丰厚回报呢?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左越 实习记者 董雪 每经编辑 谢欣    

    每经记者 左越 实习记者 董雪 每经编辑 谢欣

    刚刚过去的一年,“保险”是资本市场里受到瞩目的一支力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里保险与资本市场的紧密联系不仅是多家险企举牌上市公司,同时还有众多上市公司也选择参与设立险企,切入保险行业。

    引人好奇的是,上市公司争相抢滩设立险企,究竟是因为保险公司有怎样的吸引力呢?斥资数亿元的入股又能否为这些上市公司们带来丰厚回报呢?

    70家上市公司参与成立险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公告统计,2016年以来,共有70家上市公司参与成立保险公司。同时,还有多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是全资子公司也参与其中。

    这70家上市公司直接参与成立的保险公司共有43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43家当中,人寿保险占据了最大比重,共计有19家人寿类保险公司。具体来看,仅2016年6月中下旬就有3家上市公司宣布参与发起设立人寿类保险公司,其中,6月14日,红豆股份公告称,公司拟参与成立国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天之后,保千里宣布公司将参与共同设立中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月22日银之杰公告称,拟参与设立安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而另一大特点则是上市公司在选择参股成立保险公司时,出现了多家上市公司抱团成立保险公司的景象。例如,正平股份、金杯金工、中化岩土三家上市公司共同参与设立九信人寿保险,上述三家上市公司的参股比例分别为15%、17%、18%。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拟参与成立的保险公司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其中不少是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以爱尔眼科大股东、莱美药业等公司共同设立的爱尔健康保险公司为例,爱尔眼科就曾在公告中提到,爱尔眼科可以共享爱尔健康险的客户资源,增加公司的客户来源,分享新的客户价值,拓展公司未来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其次,有助于公司为客户提供全过程、一站式的综合诊疗服务,爱尔眼科眼健康管理和眼科疾病诊疗业务与健康保险的紧密结合,将与现有业务形成全面协同效应,实现在眼科细分领域的健康管理闭环,培育眼健康生态圈。

    上市公司为何都盯上保险?

    为什么保险公司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成功设立保险公司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哪些方面的好处?

    “能拿到稀缺牌照参与一个蓝海市场,外加多一条资金来源的通道,很少人不动心。”阳光人寿四川分公司资深业务主任兰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这样总结。

    保险自身的行业收益是其吸引力的一个方面。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险行业分析师表示,目前国内保险的密度和深度都比较低,市场的空间非常大。保险行业的发展现在进入了加速期,去年保费的规模较往年有显著增加。《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保监会发布的保险业经营数据后发现,去年1月~11月原保险保费达到约2.89万亿元,较前年同期增长28.9%,跟往年同期增长率均低于20%的情况相比有大幅提速。

    而梳理上市公司公告,“提升盈利能力”“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优化投资结构”等也正是这些上市公司参与投资设立保险公司的目的之一。

    另一方面,保险(尤其是寿险公司)是优质资金的来源。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保险另一方面的吸引力在于其资金在配置上的灵活性,以及资金来源的低成本。险企保费在做配置的时候是偏向长周期的配置,投资范围广,投资周期特别长,这部分资金来源是非常优质的。该行业分析师将保险的资金与银行的资金进行了比较,银行的配置主要放在贷款,一般配置周期比较短。而保费在做配置的时候偏向长周期,比如在投资布局中,险资在全球收购一些大型的酒店、房地产等,这也能看出险资在配置方面的优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安硕信息联手券商分析师“忽悠式”披露遭处罚 部分投资者已提交诉讼

    下一篇

    保险是块“热豆腐”上市公司要吃不能“心急”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