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闫冰竹:坚定服务实体经济 中小银行迎发展新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2-29 23:38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万敏 每经编辑 姚茂敦    

    每经记者 万敏 每经编辑 姚茂敦

    1996年,在整合北京市原90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北京城市合作银行正式组建。两年后,北京城市合作银行更名为北京市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大大拓宽;2005年,北京市商业银行再次更名为北京银行;2007年,北京银行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

    截至2016年三季度,该行资产总额达到2.04万亿元,前三季度实现利润总额186亿元,同比增加7亿元,增幅4.05%;实现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加9亿元,增幅6.06%。

    北京银行的20年同时是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的20年,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特别是首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区域经济共融的一体化加快,为北京银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北京银行的20年同样也是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作为一位银行家的20年,从筹建、引资、股改到上市,他带领北京银行经历了一番脱胎换骨的变化。

    近日,闫冰竹董事长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专访,系统阐述了他对中小银行业发展的经验总结、对银行业与当前中国金融行业的看法。

    中小银行坚守定位

    NBD:中小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不仅适应我国经济成分多样化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您认为中国的中小银行发展历程具有哪些特点?中小银行的改革发展有哪些成功经验?

    闫冰竹:20多年来,广大中小银行在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应运而生,依托祖国经济腾飞崛起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总体上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华丽蜕变,并在整顿开拓、化解风险、战略创新、完善治理、特色打造的过程中,为中国金融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化解历史风险,铺平了改革发展道路。我国许多中小银行都脱胎于城市信用社,在成立之初就面临城市信用社经营不规范、产权不明晰等问题带来的严重风险隐患,在创业初期就肩负起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地区金融生态稳定的艰巨任务。以北京银行为例,创业初期,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身努力,逐步化解核销了高达67亿元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走出了生存的困境,实现了浴火重生,为未来的改革发展卸下了包袱,这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开创性,对中国金融风险的化解也具有借鉴意义。

    二是实现战略突破,拓宽了改革发展空间。在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批中小银行敏锐把握现代金融发展趋势和宝贵历史机遇,通过一系列战略突破走上了创新发展的高速轨道、打开了走向未来的广阔空间。

    三是完善治理机制,构筑了改革发展活力。发展中,广大中小银行坚持将党的政治核心作用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进行有机结合,并持续推进管理再造工程,改革组织管理架构,形成职能清晰、运作高效、监督有效的运行机制,为长远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四是坚守差异定位,锻造了改革发展特色。广大中小银行用差异定位打开市场空间、用特色服务锻造竞争优势,为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供给结构优化和金融服务水平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以北京银行为例,通过打造“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等特色品牌,开辟了金融创新蓝海。

    五是严格风险管理筑牢了改革发展保障。发展中,中小银行积极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保持了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

    NBD:总体而言,中小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与中国近20年来经济的快速崛起过程密不可分,在这个过程中,中小银行是如何与中国经济的改革发展相互促进的?

    闫冰竹:20多年来,广大中小银行始终坚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鲜明发展定位,实现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是始终不忘服务地方经济的初心。20多年来,中小银行矢志不移、深耕本地,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亲缘优势,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重点任务、存在短板,向地方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土地及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投入了大量金融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繁荣注入了强劲金融动力。

    二是始终坚定服务中小企业的特色。经过20年发展,中小银行已经成为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力量。以北京银行为例,20年累计投放超过2万亿元,支持近12万余家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在北京地区每4家中小微企业就有1家是北京银行客户,带动就业数百万人。

    三是始终专注服务市民百姓的需求。20年来,中小银行主动与地方公共服务管理部门合作,承担了市民生活缴费、社保医保代发等一系列职能,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基础性普惠性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NBD:中小银行的出现和壮大,通过促进银行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推动了整个行业从计划垄断经营向公平竞争经营的转变。通过引进竞争机制为社会提供了品种更多、水平更高、质量更好的金融服务,进而也提高了我国银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您认为中小银行在促进中国银行行业的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闫冰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银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逐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银行体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大中小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鲶鱼效应”,激发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竞争活力。

    差异化服务定位,优化了金融组织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及其他各类中小企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大中小银行的成立和发展,适应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成为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小银行机构多,分布广,定位明确,是我国银行体系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机构之一。

    通过“鲶鱼效应”,激发了金融体系竞争活力。在发展中,广大中小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做“小”文章,做“专”业务,做“新”机制,做“特”产品,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通过“鲶鱼效应”,打破了原来金融“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银行体系竞争,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激发了整个金融系统的活力,也为居民享受更多优质金融服务提供了便利。

    坚持“重心下沉”,提升了中小企业服务水平。定位于“服务中小”,广大中小银行在服务民营资本、小微企业、“三农”建设等方面更有优势,数据显示,中小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远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中小银行平均每个网点贷款支持的中小客户数量普遍是银行业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有相当一批中小银行80%以上的贷款发放给了中小企业。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积累了金融改革实践经验。我国中小银行从成立之初就率先构建起股份制银行的雏形,致力于建设现代金融企业,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焕发出强大的竞争能力,这一方面推动整个金融体系的竞争和繁荣,另一方面也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坚守风险底线,维护了金融安全稳定。目前,我国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过去的10%以上降至低于1%,实现了今非昔比、脱胎换骨的变化,历年化解历史遗留不良资产达2000多亿元,为全国100多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创新打造未来银行

    NBD: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直接融资市场快速发展、客户需求日益多样等等都已呈常态化发展,这给传统的主要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了新挑战。您认为,未来银行行业的发展转型主要方向是怎样的?

    闫冰竹:在全球金融治理结构深度调整,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银行业面临复杂的机遇与挑战。从时代发展进程看,开放“新起点”面临全球化布局的广阔空间;从金融运行规律看,经济“新常态”带来跨周期经营的严峻考验;从行业演化路径看,技术“新突破”蕴含颠覆式变革的历史机遇。在这场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银行业应“顺世情以致远、合潮流而出彩”,坚持创新驱动、行稳致远、轻型绿色、开放合作、普惠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拥抱大趋势、积极融入新时代,加快转型步伐,开启更加美好的未来。

    顺应市场化潮流,打造创新驱动的未来银行。一是打造差异化特色。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提升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满足新经济提出的金融需求;二是完善市场化机制。深化子公司制、事业部制、专营部门制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三是探索智能化模式。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前瞻研究和深层应用,探索全程响应、智慧交互的全景式智慧金融模式,搭建专业协同、跨界融合的金融生态圈,在颠覆式变革中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把握可持续内涵,打造行稳致远的未来银行。牢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把握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率的平衡。一方面,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覆盖全流程、全业务、全产品的风险监测、计量和控制机制。另一方面,加强信用、市场、流动性、操作、信息科技、声誉等风险综合治理,让稳健发展成为首要经营理念和文化基因,为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加快高端化升级,打造轻型绿色的未来银行。适应资本约束常态化,摈弃外延式发展方式。从资产持有向资产管理转型;从“重资产”经营向“轻资产”经营转变;加强客户、渠道、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打造一张“低杠杆、轻资本、快周转、高回报”的资产负债表。

    融入全球化格局,打造开放共赢的未来银行。一是要围绕开放战略,拓展跨境服务网络,提供“本外币、境内外、离在岸、投商行”的一体化跨境金融服务。二是要加强与金融同业、科技企业的合作,从生态体系和生命周期角度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订制化、高附加值的综合金融服务,形成客户共享、渠道共建、产品互通的联动发展新格局。

    践行普惠型理念,打造百花齐放的未来银行应把大力发展中小银行,作为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的战略举措,让普惠金融、小微金融、社区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百花齐放,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渗透率和可获得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金融的力量。

    NBD:当前资本监管的日益强化,同时经济转型期的潜在风险,增加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显著提升。您认为,当前银行行业在风险管理、稳健经营方面,应着重注意哪些方面工作的展开与改进?

    闫冰竹:伴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银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竞争环境、技术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风险的复杂性、关联性、传染性都在增强,这些都对银行稳健经营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始终将稳健发展作为银行经营的首要理念和文化基因。

    二是始终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把握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平衡点,实现发展速度与资产质量的“双优”。

    三是紧跟国家战略布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银行业“三去一降一补”金融服务,加快向“轻资本”、“轻资产”、“轻成本”转型。

    四是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全口径、全流程、全产品的风险管理的全面覆盖。

    五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强化传统银行业务的风险监测、风险计量、评估和控制。

    六是开展债转股、资产证券化、以物抵债、打包处置等多种清收方式,多元化、多渠道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化解。

    NBD: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银行的发展模式、支付方式等带来挑战,同时,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也开始强调互联网技术在具体业务中的融合与应用,您对互联网技术与银行业的关系有何展望?

    闫冰竹: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对社会经济金融活动的融合与改变逐渐加快,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展望未来,银行业需要积极融入“互联网+”的创新大潮,持续打造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构建银行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一是积极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推进互联网金融平台建设,创新互联网金融业务、产品和服务,推动银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二是优化升级涵盖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在内的多渠道电子银行业务体系。

    三是持续提高线上渠道服务能力,覆盖网络、电话、移动设备、社交软件等主流客户端口,构建集产品营销、增值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四是加快直销银行、网络银行发展,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不断提升场景化客户服务体验。

    五是深化与电商平台、互联网企业战略合作,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实现互利共赢。

    金融业迎来新发展机遇

    NBD: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更为重要,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中国金融行业对外扩张的步伐也在加快,在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您认为,中国的金融行业未来的国际化发展前景怎样?

    闫冰竹: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愈加重要,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中国金融行业对外扩张的步伐也将逐步加快。

    一是外在因素呼唤中国金融行业国际化。金融行业是服务于中国企业,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客观上要求中国金融行业本身和服务的国际化程度要不断加深。

    二是内在因素驱动中国金融行业国际化。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中国金融行业将在未来兼顾国内外市场,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本着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有更高回报的市场,进一步调整国内、海外的资产配置,实现资产在全球的平衡分布。

    三是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金融行业要不断调整、升级自身的业务、产品、服务、营销和风控的国际化水平,向高标准看齐,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NBD: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给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供给侧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政策实施,在此背景下,金融行业应如何更好地为经济服务,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闫冰竹: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给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供给侧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政策实施,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行业将全力服务支持实体经济。一是紧跟国家各项重要战略部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三是倾力服务实体经济薄弱领域,全面服务小微企业、“三农”领域、民生工程(经济新动能)等。同时还要重点做好风险防控和信息共享,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风险排查,夯实金融服务的基础。

    NBD: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跨境、跨业、跨市场的金融活动日益频繁,混业经营趋势明显加快,多元化发展也带来新的挑战。伴随经营范围和业务领域的扩大,新的风险因素、新的风险种类也接踵而至,给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这个角度来看,您认为未来的金融行业是否会呈现出更强的混业经营的特征?

    闫冰竹:金融行业的综合化经营将是大势所趋。综合化经营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和配置效率,加速资金的流动,有助于金融各个领域之间发挥协同作用,最终会提升金融机构的整体盈利能力。但同时要高度重视跨业风险的防范,加强并表管理,建立防火墙,避免风险交叉传染。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二十年树全球百强招牌 北京银行扬帆再起航

    下一篇

    2016年金融市场屡迎“黑天鹅”流动性拐点来了?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