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已久的广义信贷口径调整已经落地。央行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将于2017年一季度评估时开始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总体来看,这一调整措施有助于监管部门逐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MPA)框架,较好地实现控制总量的目标,体现金融去杠杆的政策意图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沙斐
每经记者 沙斐 每经编辑 杨军
流传已久的广义信贷口径调整已经落地。央行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将于2017年一季度评估时开始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表示,总体来看,这一调整措施有助于监管部门逐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MPA)框架,较好地实现控制总量的目标,体现金融去杠杆的政策意图。同时,对于表外理财业务本身来说,调整有助于促进银行提高表外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意识,规范业务发展模式,推动表外理财业务回归资产管理本质。
信贷投放受政策影响不大
NBD:MPA对于广义信贷的口径正酝酿调整,引发了市场对理财控规模的猜测,您认为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的必要性有多大?这对于促进表外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有哪些帮助?
连平:MPA的目的是有效引导银行更为稳健、审慎地开展经营活动。在表内资产增速受限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普遍将发展表外业务、做大表外资产规模作为转型的主要方向,资产管理、资产托管、代客交易等业务成为各家银行布局的重点领域。尤其是表外理财业务,2016年来虽然增速有所下降,但同比增幅仍达到40%以上,大幅高于其他业务。在此过程中,不能排除有部分金融机构为了达标,将原先表内业务通过对接表外理财的形式转移至表外处理的可能性。因此,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MPA,广义信贷将更加真实地反映信用投放和货币派生情况。
总体来看,这一调整措施有助于监管部门逐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较好地实现控制总量的目标,体现金融去杠杆的政策意图。而对于表外理财业务本身来说,调整有助于促进银行提高表外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意识,规范业务发展模式,推动表外理财业务回归资产管理本质。
NBD:您认为该调整落地,对于银行的表内信贷投放以及表外业务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连平:从MPA出台近一年以来的政策效果来看,M2、广义信贷增速以及银行业总资产同比增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显示MPA在约束银行经营行为、抑制银行资产扩张冲动方面作用较为明显。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表外理财资金运用项目纳入广义信贷的调整政策落地,商业银行表外理财较快增长的态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具体来说,调整会对表外业务产生三方面的影响:一是统计口径调整将直接推高商业银行广义信贷增速;二是可能增加商业银行资本要求;三是可能改变表外理财的业务模式。
对表内信贷投放而言,在监管成本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商业银行会更倾向于把表内资产的增长放在优先地位。因此,调整政策虽然会降低表外理财的业务增速,但对信贷投放的影响并不会很大。
信贷资产仍是银行核心资产
NBD:一旦商业银行表内外业务受到统一管控,表外理财规模或将放缓,委外投资增速将受到较大影响,是否会对债市形成消极影响?
连平:不可否认,表外理财是债券市场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而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进行统一管控,会使业务整体增速出现放缓,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资资金供给,对债券市场产生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并不一定完全是负面的。
一方面,统计口径调整会推动表外理财资产配置模式改变的进程;另一方面,委外投资的占比也可能出现提升。委外业务可以通过杠杆提高整体收益率,是表外理财资产运用中收益相对较高的方式之一。随着监管加强后表外业务增速的放缓,商业银行在收入端也将面临不小的压力,为此适度增加委外业务占比作为提高盈利能力的可选项,其受重视程度可能进一步提高。总体来看,政策调整确会对债券市场形成一定的压力,但影响到底有多大还有待观察。
NBD:从银行的资产构成来看,投资类增速已经明显快于信贷类,随着投贷联动、债转股等的推进,银行的资产结构的上述变化是否会进一步强化?
连平:从公布的数据看,商业银行投资类资产增速确实高于信贷类资产,但这两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其中主要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有较大的影响。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主要参与者和地方债的主要投资者,债务置换对商业银行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直接减少了银行的信贷余额、降低了信贷增速,另一方面,大幅拉高了投资类资产的增速。
就投贷联动和债转股等新政策来说,其政策导向并非是要推动商业银行增加投资类资产。其中,投贷联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投的收益覆盖贷款风险,促进商业银行加大对创业型企业的贷款投放。而债转股政策则有利于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提高资产流动性,也有利于贷款投放的增加。因此,这些政策虽然会增加商业银行持有的投资类资产,但对信贷投放的促进作用更大,并不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当前信贷资产仍然是国内商业银行的核心资产,也是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虽然投资类资产的增长是银行转型的长期趋势,但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加大信贷,尤其是对关系到宏观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优质信贷资产的投入,仍将是推动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增长的重要动力。
NBD:您觉得还有哪些银行监管政策上可能的变化会在2017年影响市场?
连平:2016年11月下旬,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对原2011年版《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在业务涵盖范围、管理架构和风险管理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次的修订是“去杠杆”监管思路要求的延伸,正式出台后将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是改变表外业务增长的格局;二是促进商业银行完善表外业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三是推动表外理财打破刚性兑付的进程。
当前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业务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情况仍然存在。在资金来源与资产运用滚动周转中,一旦遇到资金方面的问题,为满足刚性兑付需要而进行“表外转表内”的操作也仍是商业银行处理相关问题的选项之一。在新指引将表外理财明确纳入银行表外业务管理之后,随着风险管理标准的提升,以及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下,关于计提减值准备和增加资本要求的提出,商业银行将更好地执行表外理财合同中关于非保本的条款,进一步推进打破刚性兑付的进程。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