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榜“一人一票”的全民评分体系“豆瓣”,对《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这三部全明星阵容的贺岁大片评分都很低。那么,恶意影评存在与否?豆瓣恶评是否伤害中国电影?随着人民日报、电影总局局长的表态……这一事件瞬间被发酵成热议话题。
每经编辑 丁舟洋
每经影视记者 丁舟洋/文
每经影视实习编辑 温梦华
贺岁档电影《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自上映以来,片方围绕“好片”还是“烂片”的“口水战”一直不断。而标榜“一人一票”的全民评分体系“豆瓣”,对这三部全明星阵容的贺岁大片评分都很低。
(豆瓣评分显示,11.7万人评价《长城》,该片只高于7%的奇幻片)
(成龙主演的《铁道飞虎》,按照豆瓣评分10分的满分,也是离及格线差得远)
(梁朝伟、陈奕迅主演的《摆渡人》豆瓣评分也仅仅3.9分)
电影受差评,主创和片方当然不乐意了。之前引发片方PK影评人、导演PK影评人也就罢了。
但12月27日,居然官媒也出来表态了。文中严厉斥责“个别大V、公众号为博眼球、圈粉丝、流量变现等目的,发布恶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尤其点名批评豆瓣“在这些低评分的引导下,不少观众对贺岁档国产影片大失所望,甚至因此拒绝观看国产影片。”而且表示豆瓣利用“‘撞库’‘肉鸡’等网络作弊技术,一个团队甚至几个人就可以轻而易举进行‘刷分’。”
该文在12月27日晚22:17分同时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瞬间被发酵成热议话题。而且经人民日报的渠道发布,更是引发全民关注。在我看来,恶意影评存在与否、恶意影评对行业的影响如何,其实都可以拿出来充分讨论。豆瓣对上述三部电影的评价是否有失公允?上述三部电影是否存在被恶意中伤的情况?没有调查过,所以不排除种种可能。
12月28日,36氪报道称,昨日豆瓣、猫眼已因评分过低被电影局约谈,猫眼69位专业影评人已经接到通知,专业影评入口将要调整。
听起来的确有点惶恐。一时间,微信朋友圈又被“豆瓣,挺住”的文章刷屏。
资深编剧史航表示:“‘恶意差评’以后,看来以后会出现一些词‘恶意探讨’‘恶意分享’‘恶意咨询’,慢慢的我们的行为都会被冠以恶意,最后会不会有“恶意呼吸”呢?这个世界不可能被统一成团体操的样子,如果以治疗网瘾少年的电击方式想让这个世界变成你心目中的样子,那需要找到一个足够大的电击和插座来。豆瓣一直不是我喜欢玩的东西,但要对豆瓣进行这样的打压,我认为,太难看了。”
与此同时,豆瓣创始人阿北一篇写于2015年12月18日的旧文《豆瓣电影评分八问》也被媒体和网友大量转发。该文解答了豆瓣评分是由谁制定的、是否有水军以及怎样解决等问题。
至12月28日晚间7点43分,电影局局长张宏森也在朋友圈发声。他转发了财经网关于“豆瓣猫眼被约谈”的报道,并附言称,“文章过度‘猜想’了事实”,“电影局没有与豆瓣有过任何接触”。间接否认了电影局约谈豆瓣、猫眼的传闻。
以下为电影局局长张宏森的朋友圈发声内容:
这篇文章过度“猜想”了事实。电影局没有与豆瓣有过任何接触,也不认识豆瓣任何人,很想有机会接触,大家共商和探讨促进电影进步的话题。
曾在与猫眼负责人一次交流中,探讨过“专业评分”的话题,大家的共识是: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样本量,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度,让专业评价更开阔,更具说服力。
读过《中国电影报》关于评分体系的质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大家也都不会为此焦虑。
创作和批评是电影的一体两面,电影进步更期待评价体系实事求是。试图拒绝批评,那不是真正的电影人;而批评脱离事实,批评的作用则难以生效。
电影不容易,批评也不容易。在求索的道路上,各自独行又相互守望,就是走向目标的同行者。
今年秋天,部分电影人共聚长春,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发展是硬道理,质量是生命线,改变是新课题,团结是凝聚力。完成这个共识,任重道远,艰辛备至。
此外,人民日报评论的微信公众号也在12月28日发表题为《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的“锐评”。
其称“电影票房很重要,但不可能也不需要搞成面子工程,每年都“大幅增长”——增不增长,增长多少,都应该是市场决定的。”
“承认观众有‘用脚投票’的权利,也就要承认观众有‘打星评级’的权利,这都是一种选择。正如很多人看到的,在一些网友、观众为电影评分的平台上,也有刷差评、或者刷好评的营销行为存在,但只要平台够大、够开放,就能容得下、乃至沉淀得下这些杂质。”
官媒PK豆瓣,一天之间,剧情各种反转。大家都蒙了,有网友在《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下留言:“人民日报之前不是这个论调啊”,对此“人民日报评论”的官方微信回复称“以此为准”。
这下大家松了一口气,一天之内的纷纷争争也暂时告一段落。电影本来就是主观的东西,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我们不希望跟风黑、预先黑,与电影为仇。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缤纷多姿的,个人对一部电影的喜爱与否,更做不到、也没必要整齐划一!让电影回归电影,让评论回归评论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