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瑞士驻成都总领馆总领事范溢文认为,成都在物流与制造业方面的优势、向西开放的姿态,以及通过承接成熟产业链转移实现产业升级方面,将助力形成瑞士与成都进行商贸合作的坚实土壤。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姚祥云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成都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姚祥云
11月30日,瑞士驻成都总领事馆在成都举行开馆仪式。瑞士成为第16个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也进一步巩固了成都“中国领馆第三城”的地位。
瑞士为何选择成都?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曾指出,经济是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成都是西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城市。许多政策都在向这里倾斜,瑞士的企业需要这部分市场,瑞士的文化、旅游、科技发展也需要与这里合作。”他更将“到成都去”称为一种“潮流”。
截至目前,已有26家瑞士企业进入成都,包括ABB集团、诺华、罗氏等世界500强企业。合作领域涉及金融、高新技术等多个行业。
日前,首任瑞士驻成都总领馆总领事范溢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直言,“我们看好的是未来成都与瑞士进行商贸合作的广阔前景。”他认为,成都在物流与制造业方面的优势、向西开放的姿态,以及通过承接成熟产业链转移实现产业升级方面,将助力形成瑞士与成都进行商贸合作的坚实土壤。
“我们欢迎有价值的合作。”范溢文希望,通过领馆的作用,推动更多的成都企业去瑞士寻找发展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受多方因素影响,不少国家均减少了驻外领事机构的数量,瑞士也不例外。但范溢文认为,“成都是一个例外。”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成都设立总领馆既表现出瑞士政府对于中国的重视,同时也为瑞士企业展现出一种风向,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瑞士企业把成都纳入进行外贸合作的考虑对象。
●中瑞自贸协定生效两年 实际效益有待进一步释放
“我非常高兴瑞士能够在成都设立领馆。”作为成都最新的“全球伙伴”,12月7日,范溢文在成都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此前在香港工作多年的他,对中国的发展形势颇有了解,对于未来在成都的4年任期,他更充满期待。
事实上,范溢文在欧洲从事外事工作时,就对亚洲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4年前,他如愿成为瑞士香港商务中心的主管,香港也成为他近距离了解亚洲的一扇窗户。用他的话来说,“我希望在香港能找到可以与瑞士科技这块宝石配对的另一半,通过与当地的商人交流共事,检验亚洲商业的发展潜力。”
他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世界经济向东发展的趋势日渐明朗,越来越多的瑞士企业开始在中国寻求商机。”
在他看来,他从香港到内地的这一“旅程”与大多数瑞士企业在中国进行商贸探索的路径如出一辙,“瑞士企业大都是中小家族企业。他们不敢冒险,因此将香港作为进入中国内地的第一步。在香港,这些企业能在与瑞士本地更加相似的商贸环境中‘软着陆’,适应中国的人文背景,探索出更加符合其自身情况的中国发展模式。”如今,他到成都尚未满月,就已经有瑞士的企业向他咨询,希望能够在他的帮助下进入成都市场。
无论是香港还是成都,中国市场对瑞士企业的吸引力已有目共睹。范溢文认为,“这也得益于中国与瑞士之间商贸政策的利好。”
2014年7月1日,《中瑞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瑞士也成为了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首个欧洲大陆国家。根据协定,99.7%的中国出口商品和84.2%的瑞士商品都将获得零关税的待遇。
事实上,与美国、法国等国家相比,瑞士与中国的贸易量并不算大。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表示,“两国贸易品类比较互补,这是两国能够顺利签署自贸协定的主要原因。”
范溢文告诉记者,“瑞士的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与生态环保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很大的优势,从事这些行业的中小企业也急需拓展其海外市场,中国正是最合适的海外市场之一。”《中瑞自由贸易协定》也将为瑞士企业直接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提供更多可能。
范溢文说,“我与许多国家的企业打过交道,中国企业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们善于学习,真正希望通过合作将科技内化到自己的企业中,并实现产品的创新升级。”
不过,他坦言,《中瑞自由贸易协定》现阶段产生的实际效益还不大。“由于大部分瑞士中小企业并不了解协定的情况,对于进入中国市场还处于观望的状态。但协定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软作用’,在其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瑞士企业也开始关注中国,其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
●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生态环保 将成为瑞士与成都合作重点
伴随着瑞士驻成都总领馆的开馆,瑞士与中国的联系将进一步增强,促使这些“软作用”加速升级为硬实力。
范溢文向记者坦言,近年来,瑞士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减少了许多驻外领事机构。“成都是一个例外,这既表现出瑞士政府对于中国的重视,同时也为瑞士企业展现出一种风向,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瑞士企业把来成都发展贸易纳入考虑当中。”
这也与近年来成都经济的开放发展关系密切。据范溢文介绍,成都鼓励企业“走出去”、蓉欧快铁搭起的贸易通道等,都让瑞士看到了在成都设立领事馆的优势。同时,成都在物流与制造业方面的发展,也正符合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瑞士在经贸合作方面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成都虽没能抢占中国第一批城市发展的先机,但它拥有很好的产业结构,与其他城市又有良好的沟通机制,上海等地成熟的发展经验很容易在这里落地,这将使成都经济发展更为规范、系统。我们看好的正是成都与瑞士进行商贸合作的广阔前景。”
就在2016年9月瑞士设立驻成都总领馆获批的几天前,四川自贸试验区获批。成都作为首位城市,经济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瑞士与成都已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商贸关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瑞士驻华大使馆处了解到,已经有26家瑞士企业进入成都,合作领域涉及金融、高新技术等多个行业,更包括ABB集团、诺华、罗氏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
同时,今年4月12日,作为“中国—瑞士低碳城市”项目在成都市的落地项目,“中国—瑞士低碳城市(成都)合作中心”、“中国—瑞士(成都)低碳生物医学产业园”、“中国—瑞士(成都)先进技术转移中心”在成都正式揭牌,双方将在生态环保、生物医学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打造低碳城市典范。
就在瑞士驻成都总领馆开馆的第二天(12月1日),成都与瑞士签署《关于推进中国—瑞士低碳城市示范项目核心内容及过程联合声明》,旨在推动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转型,促进绿色增长,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范溢文看来,高端制造、生物医药和生态环保都是瑞士的优势产业,这可以成为瑞士和成都今后合作的重点,“我们欢迎有价值的合作。”范溢文还表示,希望通过领馆的作用,促进更多的成都企业去瑞士寻找发展机遇,“瑞士是一个小国,在许多方面又独立于欧盟体系,这对于想去欧洲发展的成都企业将是非常大的便利因素。”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