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蓝光发展3D生物打印血管申请临床试验 全球每年1.56亿患者迎治疗新希望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2-14 01:49

    文/李金阳

    2016年8月10日,全球首创3D生物打印血管动物在体实验宣布成功,康裕建将其称为“改写医学史册的一天”。

    12月11日,蓝光发展(600466,SH)举办“蓝光英诺干细胞应用技术的重大突破成果发布会”,作为蓝光英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家,康裕建再次提到上述重大技术突破时,依旧激动不已。

    在体实验的成功,意味着蓝光发展继去年十月全球首发3D生物血管打印机后,3D生物打印血管在解决人工血管内皮化的问题上获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对此,田纳西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校长Donald Thomason评价,“虽然3D生物打印实验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但蓝光英诺的这项成果,是我目前见过最为成熟的技术。”

    Donald Thomason称,上述技术的突破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人体所有的血管甚至器官将受益于这项技术”。

    蓝光发展表示,下一步,3D生物打印血管将向有关监管机构申请临床试验。这意味着,全球每年1.56亿位需求人工血管与支架的患者将迎来治疗新希望,同时,在3D生物打印和干细胞研究应用方面,也将迎来令人振奋的突破。

    半世纪医疗难题获新突破

    “一朝得病,一生养病”,经历过人造血管植入与支架搭建手术的心血管病患者应该对此感受颇深。

    由于传统治疗方法难以形成或融合为新的内皮细胞、易产生血液堵塞及易老化损坏等种种问题,上述患者在术后往往需要长期维护,甚至面临潜在风险。他们中的大多数,终其一生都要服用一种名为抗凝剂的药物,以维护人造血管的正常工作。

    血管内皮化的难题,从1952年提出至今逾半世纪,终于有了新的突破。

    12月11日,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美国毒理科学院院士、蓝光英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家康裕建教授,向全球发布了由其团队承担的3D生物打印促进人工血管内皮化研发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首创3D生物打印血管动物在体实验成功。

    对全球近十八亿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标志着困扰临床半个世纪的人工血管内皮化问题成功找到解决办法。“此项成果对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康裕建教授在成果发布会上介绍道。

    在为期7个月的动物实验过程中,蓝光英诺已在30只恒河猴身上进行3D生物打印血管体内植入实验。截至2016年12月1日的结果显示,3D生物打印血管结构和功能均与实验动物自身血管一致,实验动物各项生理指标均未发现异常,实验动物术后存活率为100%。

    “打印”出的血管能否实现自体血管的功能?康裕建幽默地将蓝光英诺的3D生物打印血管比喻为四川火锅中的“黄喉”,弹性、韧性都经得起“反复摆弄”。在恒河猴体内生长21天后,“打印”出的血管形态结构与组织基本与自体血管看不出差异。

    康裕建教授对此表示:“3D生物打印血管在体实验的成功不仅解决了人工血管内皮化问题,还打破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不能分化成血管组织所需的多种细胞的认识。”为心血管疾病治疗带来新希望,开拓了干细胞研究应用的新方向,更是开启3D生物打印医学新时代。

    据悉,该动物实验将持续到2017年5月,后续阶段将完成3D生物打印血管移植手术程序的标准化。

    同时,蓝光发展公告称,动物在体实验成功之后,下一步公司3D生物打印血管将向有关监管机构申请临床试验。蓝光发展表示,该项目临床研究是一项长期工作,主要包括 I期到III期临床试验,一般所需时间为4至6年,上市后的IV期临床监测所需时间为3年以上。目前,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和相关法规要求,蓝光发展正在撰写、补充和完善临床试验申报资料。

    “整个人体都是潜在市场”

    当第一台3D打印机被发明出来时,世人或许很难想到这项技术能在生物领域发展到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境地。

    一年前,蓝光发展发布全球首创“3D生物血管打印机”时就曾憧憬未来使器官再造成为可能。如今,为人体输送养分的血管可以再生,为器官再造迈出坚实一步。

    按照康裕建团队目前的目标,蓝光英诺3D生物血管打印未来首先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领域。统计显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全球第一,但从1952年至今,在心血管领域治疗的主要方式是非生物活性的血管支架和人工血管。

    当蓝光英诺的3D生物血管打印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血管疾病治疗的新纪元可期。北京大学《介入器械分类及其发展趋势》中研究预测,2018年全球介入性心血管疾病治疗市场规模将超过251亿美元,市场前景广阔。“全球每年1.56亿、中国每年1900万名有人造血管及血管支架使用及需要的患者将因此受益”,康裕建表示,“治疗技术不分对错,只是看谁能创造出对人类更有效的手段,今天,我在这里向传统治疗技术发起挑战”。

    康裕建何来的自信?Donald Thomason评价道,“我在全球看过很多3D生物打印技术,这个团队是我目前看到进展最快的一个。相比其他技术,3D生物打印的安全性理论上更高”。

    在3D生物打印中,生物数据处理、合适的生物材料、打印设备研发以及打印后的活体组织存活等等难题,被称为“最难啃的骨头”,但这些似乎都被蓝光英诺团队一一攻克。

    在蓝光发展的构想中,未来,蓝光英诺的3D生物打印应用将不仅止步于此,不仅打印动脉、静脉产品,还能打印功能性管腔器官,并促进损伤器官再生。“开启3D生物打印医学新时代”,发布会现场,康裕建信心满满。Donald Thomaso十分看好这项技术,他表示,未来治疗方式有了更多想象空间,“人体所有的血管甚至器官都将成为这项技术的潜在市场”。

    追溯3D生物打印技术近几年的进展可谓超乎想象。2003年,实现单一细胞打印,6年后实现了多细胞打印,去年,蓝光英诺发布全球首创3D生物血管打印机,今年动物在体实验成功……业内普遍认为到2020年打印活体器官的目标也将达成,“未来5~10年,3D生物打印技术将进入商用。”

    这意味着,谁抢先在这一领域探索出成熟模式,谁就能分到万亿产值和资本市场高市值的最大一杯羹。

    “生命蓝光”成业绩驱动

    蓝光英诺是蓝光发展投资设立的生物高科技公司,自2015年蓝光发展借道重组借壳强化资本实力后,前期拟投资2.15亿元用于3D生物打印技术研发和科研团队建设。公司还建立了合伙人机制,由蓝光英诺核心人员对公司进行增资,增资总金额为1615万元。

    资本的力量是科技研发坚强的后盾。据国家发改委数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蓝光发展董事长杨铿希望在蓝光发展坚定地推行“科学家+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模式,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做,“既要孵化先进的科技成果,又要让科技成果走向市场。资金支撑科研,再由技术转化为市场,实现收益。”杨铿补充道,“核心技术+资本,科学家+企业家,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了缺陷,形成了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今后的趋势。”

    技术与市场如同左右脚,助推者蓝光发展一步步向前迈进。根据蓝光发展2016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已提交申请专利54件,取得权利12件;取得软件著作权7件;取得商标注册证68件。与此同时,蓝光发展研发成果商业化转化亦进展迅速,已落地3D影像中心、血管动物实验等商业化实践。今年4月,和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签订协议,拟建成国内大型的3D生物打印创新工程中心;6月,实现医疗影像大数据3D打印项目在昆明多家市属医院实质性落地应用。

    从传统房地产企业,到布局文旅版图,再加大生物医药领域投资,蓝光发展自上市以来提出的“人居蓝光+生命蓝光”双擎驱动战略的前景愈发明朗。“生命蓝光”包括“3D生物打印+生物医药”,“人居蓝光”则是指“现代服务业+房地产”,如今,“生命蓝光”已成蓝光发展业务板块中的耀眼新星。

    杨铿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对蓝光而言,房地产仍是看家本领”,不过,未来“生命蓝光要唱主角”。从大趋势来看,虽然传统产业目前仍是我国GDP的重要构成,但杨铿看到,未来五到十年,诸如新能源、生命科学、大健康、互联网+等等将成为主流,“蓝光发展一手传统产业,一手现代生命科技,两者并驾齐驱”。

    登陆A股资本市场以来,“人居蓝光+生命蓝光”双擎驱动的蓝光发展大施拳脚。入局3D生物科技,谋生物医药业务布局,这家四川最大的地产商启动了“二次创业”。

    在2016年半年报中,蓝光发展展望下半年时提到,力争3D生物打印血管动物实验取得技术突破,加快研发成果商业化转化,实现收入贡献;医药业务方面聚焦生物医学材料细分领域,围绕生物材料及相关领域通过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并购快速形成产业链,培育新的盈利点。目前看来,“生命蓝光”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资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真视通受益监管新规 重组“死而复生”

    下一篇

    IDG资本收购法甲里昂20%股权:不是为了炒股,而是为了“踢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