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外汇监管漏洞?他们这样把资产转移到海外,结果是...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2-04 18:40

    资产转移会遇到国家外汇管控,有人想绕道而行,但近年常用的“妙招”已经被一一“封死”。

    每经编辑 吴若凡    

    每经记者 吴若凡

    每经编辑 王婷婷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邦地产”Real-estate-circle)

    都说海外楼市非常热闹,是因为中国人纷纷去到海外购置房产,但很多人似乎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政府的外汇管控。按照规定,中国公民每年海外资金转移金额不得超过50000美元。

    当然,你会说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可以“绕道而行”,但邦地产提醒,近年一些所谓的“妙招”已经被一一“封死”,大家需要寻找另一些合规的办法。

    买保险“换”外币,限额了!

    近年,中国内地居民将人民币资产转为港币或美元资产,被视为将国内资源放出国外的重要途径之一。

    比如,大陆的投资投机客用自己的银联卡或借记卡购买保险,而且是以港元和美元名义购买保险(平均价格为5万美元,但据说至高可达100万美元甚至更多),然后从自己国内银行账户中扣除等量的人民币。

    而且,之前在境外刷卡买保险一直没有限额,所以这种方式很可能,能帮助大陆置业者绕过外汇管制,把大量资金放出境。

    但现在外汇管制越来越严格,2016年2月,银联国际就向公众重申一项规定:使用银联卡在境外(含香港)购买保险,单笔刷卡金额不得超过5000美元。

    明显,以买保险方式转移资金,这条口子基本已经留了一条细缝而已。

    “蚂蚁搬家”,搬不动了!

    以往,投资客还喜欢用的一种获得外汇的办法是,个人分拆结售汇,即个人在7日内从同一外呼储蓄账户,5次以上(含)提取接近等值1万元外币现钞。

    或者,找5个以上的不同个人,同日、隔日或连续多日分别购汇,再将外汇汇给境外同一个人或机构;

    再或者,同一个人将其外汇储蓄账户内存款划转至5个以上直系亲属。

    举个例子来说,张全蛋打算在澳洲买房子,但受限于国内每年5万美元的购汇限额,张全蛋找了他的亲朋帮忙来购汇,同时分批分日电汇给他。

    但“个人分拆结售汇行为”目前已被外管局纳入了“黑名单”。

    也就是说,如果张全蛋往前推算90日内购汇总金额超过等值20万美元,就会被列入“关注名单”,可能被剥夺两年合计10万美元的换汇额度。

    相关部门针对个人分拆购汇的监管举措正在加强结售汇业务监管,尤其是对于涉及大额海外资产配置的个人客户来说,显然,“蚂蚁搬家”行不通了。

    “内保外贷”类似玩法兴起,能行?

    一招不行又生一招,据说目前有些投资客喜欢用一种“曲线救国”的办法来绕过监管。

    据一家国内知名房地产商的海外销售介绍,来他们这里购买海外房产的客户,都可以用内地的房产作抵押,将房子抵押给这家开发商指定的财务公司后,在香港用当地利率借美元。

    如此一来,利用香港这个中转站人民币就顺利转移到了海外。按美元兑港币的汇率换来美元,购买海外房产。

    这个做法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内保外贷”。

    “内保外贷”,就是境内银行为境内企业在境外注册的附属企业或参股投资企业提供担保,由境外银行给境外投资企业发放相应贷款。

    由境内的银行开出保函或备用信用证为境内企业的境外公司提供融资担保。

    当然,要想境内银行开具担保函,肯定得有实物资产进行抵押,这里的抵押,多半为土地或者房产。

    但企业允许这样做,似乎没有条例允许个人也可以这样。

    在邦地产看来,这家开发商的做法更近乎于“地下钱庄”,把房子抵押给财务公司,通过内地财务公司和香港财务公司的配合,将大量人民币转移到海外,然后投资客有了钱就能购买海外房产。

    这似乎已经有了“洗钱”的嫌疑,是否合规得打一个打问号。

    转移资产,谨慎为上!

    在人民币不断贬值的背景下,人们将资产转移到海外是为未来人民币贬值做准备。但在进行转移资产时,邦地产劝大家谨慎为上!

    国家严控外汇的环境下,为何不选择留一些空间给人民币。

    就像知名专家樊纲所说,如果明年经济增长速度不比2016年更低,则说明这一轮经济周期已经“探底”,今后几年进入“复苏”阶段,因此,人民币是没有继续贬值的动因了。

    也就是说,可能过段时间人民币开始对美元升值也未尝不可能。彼时,你可能会觉得你手上的美元资产多了,毕竟,汇率这件事,短期和长期区别还是很大的。所以,最安全的办法还是悠着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邦地产立场。


    望此文对您有帮助,可以加入邦地产粉丝群交流。(搜索/关注“邦地产”,回复粉丝群可加入)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国内优秀创业者齐聚成都菁蓉镇分享经验

    下一篇

    《你的名字。》那么火 光线传媒让你看到2017年投资方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