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大并购时代中的机遇与挑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1-28 11:26

    在“2016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论坛”上,业内顶级重组专家、重组跨界业绩不俗的上市公司代表、专注于并购投资的投资机构精英围绕并购重组的发展与趋势、并购重组与产业整合、跨境并购中的机遇与挑战展开了巅峰对话。

    每经编辑 陶玥阳

    在全球经济史上,有一个显著的现象:即一家企业要想发展成为巨型公司甚至是跨国公司,并购重组是最好的方法。

    并购重组,不论之于全球经济发展,还是国内产业整合,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均意义非凡。

    如今,由于一系列深层次结构性原因,世界经济呈现低迷状态,这反而给并购重组提供了重要机遇,也只有并购重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经济结构,推动全球经济走出低迷。

    而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并购重组,特别是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以此向新经济转型,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有效的市场化方式进行资源再配置的重要途径;新兴产业部门也可以借此获取更多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从而实现规模更快的扩张。

    在多重因素共同催化之下,大并购时代已然来临。

    资本是并购重组的力量之源,企业并购重组需要充分借助资本的手段。如今,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寻求快速增长的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国内企业所接受。

    “在资本进入之前,影视只能算一个行当,而当资本与影视实现有机融合,影视才真正发展成为一个行业。”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总裁赵依芳对于资本的力量有着切身感触。

    在资本的加持下,并购重组市场犹如注入了“兴奋剂”,开始亢奋起来。

    11月25日,成都。资本精英,商界翘楚,风云际会。国内万千投资者和资本精英翘首以待中,“2016 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如约而至。其中,在“2016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论坛”上,业内顶级重组专家、重组跨界业绩不俗的上市公司代表、专注于并购投资的投资机构精英围绕并购重组的发展与趋势、并购重组与产业整合、跨境并购中的机遇与挑战展开了巅峰对话。

    在这里,智者云集,百家争鸣。拨开重重迷雾,点亮一座灯塔。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兼并部总经理尹中余:行业性并购重组将成为未来证券市场的主旋律

    “真正的产业并购重组,好似组织器官移植,不但要把两者对接上,还要相互适应不排斥,产生1+1>2的效果。”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兼并部总经理尹中余如是说。

    11月25日,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 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上,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兼并部总经理尹中余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资本市场上并购重组虽然热闹,但大部分都是以财富增值和市值管理为主要目的,真正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整合起作用的占比偏少。

    并购重组应以产业并购为重

    尹中余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指出,几年前,他就开始为产业并购业务布局,却发现虽然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更需要整合升级,但资本似乎更乐意选择投向热门的手游、互联网、VR/AR等新兴轻资产行业。

    尹中余表示,“我们研究过,有些制造业企业,如果整合方案到位,完全可以将超过40%的毛利率维持5~ 10年以上,参与整合的外部资本同样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对于资本一窝蜂地涌向新兴产业,尹中余担心,资本过度介入不但会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产生低层级的过剩产能,还会抬高被并购的价格,反而阻碍了产业的整合,对产业造成伤害。

    尹中余认为,真正的产业并购重组,好似组织器官移植,不但要把两者对接上,还要相互适应,产生1+1> 2的效果,这就需要行业背景、需要积累、需要管理、需要产品协同,甚至包括两个一把手的权利怎么划分,都是很讲究技巧性的。

    今年6月以来,证监会推出一系列政策,对炒壳、业绩承诺、配套募资等方面的监管趋严,“严管之下,未来‘壳’费下降是必然趋势,蓝筹股的价值将得以体现,行业性并购重组将成为未来证券市场的主旋律。”尹中余认为。

    尹中余向记者出示了一份由其团队统计的数据资料:2016年以来,市场向证监会申报的重大资产重组一共有422例,总交易金额为1.55万亿元,其中,属于借壳上市的有7483亿元,占总交易金额的48%;属于多元化重组的,为2901亿元,占比19%;而真正属于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重组的,只有5193亿元,仅占33%。“也就是说,证券市场中,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整合起作用的并购重组,仅有三分之一强,结构并不合理,离社会期待的还有一定差距。”

    尹中余指出,现在无论被并购的公司质地有多差,它的“壳”价值正常情况下都在50亿、60亿元左右。只要新公司一上市,估值都在60亿、70亿元以上,因此还没上市的中小企业都不愿意在上市之前被并购,而是拼命追求IPO。

    海外并购还需“上阵父子兵”

    近年来在发展转型的需求下,中国企业扬帆出海,海外并购增长迅猛。作为长城证券收购兼并部的负责人,尹中余从四五年前就开始布局海外业务,目前正在进行中的海外并购业务就有3单。尹中余相信中资投行在海外并购中也可以有一席之地。

    “做海外并购时,中资投行和外资投行密不可分,起到的作用是互相补充的。”尹中余介绍,外资投行更多的是关注估值,中国企业家对并购标的更多看重的是技术先进性、市场渠道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理解中国企业家的这些关注要点方面,中资投行有天然优势。其次,在海外并购方案设计的时候,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必然面临外资投行很难理解的外汇监管、国内资本市场监管及国内投资者的诉求等。

    尹中余呼吁业内同行应把眼光放长远,“要提早做好海外并购业务的人才和技术准备。”同时,他还呼吁中国的企业家到海外去的时候,应有意识地带上自己的投行,“正所谓‘上阵父子兵’,中资投行的忠诚度更高,大家共同努力,争取让产业并购走得稳健扎实,为中国的产业升级服务。”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行事业部副总裁龙飞虎:并购重组未来脱虚向实是一个大的方向

    今年9月,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这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的重组新规,标志着监管层对资本市场全面从严监管进一步落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信证券并购重组业务反而快速发展。为此,在11月25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 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国信证券投行事业部副总裁、并购业务总部总经理龙飞虎。龙飞虎不仅为记者解读了重组新规发布后,并购市场出现的新特点和趋势,还预计未来A股并购市场的机会将更多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脱虚向实。

    并购业务业绩良好源于回归投行本源

    NBD: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监管环境整体趋严,但投行的并购重组业务快速发展,2016年以来国信证券累计过会项目数量达到17家,为公司历年最高水平,能谈一下原因吗?

    龙飞虎:国信证券并购业务快速发展,其实是由于回归投行本源,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具体表现。国信证券的并购业务属于投行业务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他还有IPO、再融资和新三板等。并购业务前些年发展得不够好,但公司一直很重视并购业务,这两年该业务规模大幅度提升是因为厚积薄发。

    NBD:能说一下公司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吗?

    龙飞虎:第一,我们在组织保障方面下了工夫。公司2009年成立并购业务部,2014年2月份把并购业务部升格为并购业务总部,并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了三个业务部门。公司原来没有专门做并购业务的团队,而目前有将近50名员工专门从事并购业务。

    第二,就是投行团队的优势。原来国信IPO、再融资的业务人员比较多,公司大概有将近500名业务人员,其中像保荐代表人这样的骨干成员,大概有160名。公司想办法把他们转化为从事并购业务的专业从业人员。

    第三,客户资源的优势。公司的并购重组业务应该说主要还是服务于既有客户,比如前边说到的今年国信并购业务有17桩,有一半以上是国信证券历年服务过的IPO客户或再融资客户。

    NBD:重组新规出台后,A股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龙飞虎:我觉得有以下变化:第一,上市公司开展并购重组的出发点是更多地去关注它的商业本源,或者说更多地去关注产业协同性,而原来那种过多追求互联网金融、手游、影视、VR等概念式的重组未来会越来越少;第二,从行业看,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多地脱虚向实,更多地转向高端装备、医疗大健康、消费升级等行业,和原来更多地关注轻资产的业务模式会不一样;第三,未来的并购重组方案,中规中矩的会越来越多,而比较炫的则会越来越少。

    未来并购方向脱虚向实服务实体

    NBD:未来您看好A股哪些行业的并购机会?

    龙飞虎:我认为并购重组未来脱虚向实是一个大的方向。这个“实”是能够实实在在地通过经营活动带来现金流,或者说能够服务于实体经济,对各方面的带动效应是比较强的。

    NBD:看好哪些行业呢?

    龙飞虎:第一是信息技术行业。这个行业在国家产业布局中未来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第二是新能源。我觉得这个行业的技术和产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拐点,再加上有政策扶持,比如新能源汽车,因此未来新能源行业的并购重组机会比较多;第三是消费升级。未来,我们的消费将由传统的生产型、物质型向发展型、服务型转变。这里面就包括一些品牌消费品,其实也包括游戏、影视等文化娱乐产业;第四是医疗大健康。大家都知道,国内的医疗服务、制药企业、医疗器械等很多领域都还需要改造升级,未来这些企业可能会把它的并购投资眼光放到海外,去寻找一些优秀的品种与研发项目。此外,未来即使是在传统产业里,也可以通过研发改造升级、商业模式重构带来很多的并购价值。

    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总裁赵依芳:全网剧不能只盯版权价 更要看产业链

    11月末,南下冷空气抵蓉。临近子夜,搭载着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总裁赵依芳一行的航班,降落在透着丝丝寒意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眼前的赵依芳虽然疲惫但不失风度,利落的短发和风衣与“电视剧女王”的称号相得益彰。自2005年创立华策影视以来,这个传说中的“铁娘子”用了五年将华策影视打造成“电视剧第一股”,公司制作出品的剧集常年排在收视前十的电视剧中。

    企业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推动,这也正是华策影视此次赴蓉参与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 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的目的之一。

    做产业生态非常合适

    NBD:华策影视作为电视剧“第一股”,未来全网剧是怎样布局的?您觉得未来电视剧价格的走势如何?

    赵依芳:文化传媒是一个大娱乐产业,是未来的黄金赛道。未来产品的价格空间和产业空间在于将来服务的升级。

    具体价格可按好莱坞美剧的定价做类比。我们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做收费的模式,并且现在的内容产业是泛娱乐的产业,产业链很长。这些因素都使得定价有了一个新的宽度和高度。

    NBD:您还是很看好电视台以及视频网站的购买力?

    赵依芳:我们的全网剧不能只盯着版权价格,除了价格的合理成长外,更重要的是看内容生产的产业链。在产业链这个板块,中国文化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文化创意产业内做产业生态是非常合适的。

    NBD:除了全网剧外,您对电影市场有怎样的看法?

    赵依芳:电影和电视剧的商业模式不一样,一个是直达消费者的,一个则是通过渠道的。我们在电影业务上实行的是双轮驱动:一端以发行板块为抓手,一端以内容研发为抓手,通过两个核心的抓手嫁接中间的板块,去布局我们的电影产业。

    行业面临2.0升级

    NBD:上市五年,华策有过一些重组并购的优秀案例,您认为影视公司重组并购过程中如何去对标的进行估值?

    赵依芳:影视和文化创意企业大多是非标企业,估值和价值可能跟常规产业不一样。所以在做估值时重点要考虑文化创意行业的核心能力、可持续的能力以及对于未来上市公司可以增强什么。

    NBD:2013年华策并购克顿传媒,在该案例中公司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深度”绑定标的?

    赵依芳:虽然克顿传媒今年底便完成对赌,但通过三四年的融合我们已经建成了几大体系,其中,一个是整个产业平台的搭建,一个是我们在建立的合伙人体系。可以从好莱坞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果是志同道合的产业共赢并购,实现强强联合,会对这个行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目前也面临着2.0的升级,所以也必须去推动更加优质的强强并购融合。

    力争成为沙滩上的金子

    NBD:华策通过SIP+X的战略计划连接了网红、VR等多个产业,未来公司外延式扩张会比较关注哪些产业?

    赵依芳:明年文化传媒产业会进入2.0时代,一个更加成熟的发展期,这个阶段中一些率先上市的公司,或者是一些比较有实力的非上市企业,应该会进入一个更快、更好的发展时期。这其中一定需要借助资本市场以“内生+外延”的模式去构建和拓展产业链,以实现进击式发展。但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真正能够做出优质内容的公司才是留在沙滩上的金子,华策将力争成为其中之一。

    NBD:您说文化传媒产业将迎来2.0时代,同时您也多次提及华策影视的“二次创业”,您认为这一轮创业对华策而言意味着怎样的机遇?

    赵依芳:华策的“二次创业”和中国影视产业的2.0时代是相吻合的,华策上市是一个阶段,在上市的第一个五年中,我们有赖于资本做了一些重点的并购,使得主营业务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巩固,在2.0时代,我们希望能够抓住这轮机遇,升级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坚实力量。

    东方金钰董事长赵宁:希望把市值从“100亿元”变为“100亿美元”

    2016年,这对于主营翡翠珠宝的东方金钰并不平凡。4月,公司的创始人,颇具传奇色彩的“赌石大王”——赵兴龙宣布辞去董事长一职,后继者正是少东家赵宁。赵宁这位“80后”接过了其父亲的衣钵,这也意味着东方金钰正式进入了“后赌石大王时代”。

    在11月25日的“2016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会场上,这位年轻的董事长赵宁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专访,首度透露了对“80后”接班现象、企业运转成长、翡翠黄金行业处境等问题的看法。

    80后接班需管理层稳定

    NBD:2016即将结束,赵总可否回顾这一年的经历?

    赵宁:即将过去的2016年对东方金钰和我本人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经历了2015年下半年的股市动荡,今年以来资本市场都处在重构和恢复阶段。公司股价本身也从急跌转向企稳,再缓步上升,逐渐体现公司真实价值。

    对我而言,今年4月,在我父亲的建议和公司董事会的支持下,我诚惶诚恐地接任了公司董事长一职,正式开始独立处理公司的经营事务。

    NBD:目前,在沪深两市2912家上市公司中由“80后”担任董事长的已有63家。您如何看待“企二代”接班上市公司的现象?

    赵宁:这是万物不断发展,新老更替的自然规律。作为“80后”的一员,我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身上的责任感已经让我变得足够成熟稳重。我相信很快会有越来越多的“80后”,乃至“90后”会在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更新换代中做好交接班。

    NBD:那么赵总觉得在接班之后,最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

    赵宁:最主要的就是团结和齐心,一定要保证企业管理层的稳健,特别要善于处理和“元老派”的关系。

    作为年轻一辈,我对公司的经营运作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比如互联网元素。而这些想法和实践都经过了大家的讨论研究,得到了管理层的支持。

    适时推行珠宝行业并购

    NBD:去年,公司经历了净利润同比爆发性增长,但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都同比下滑。这是否预示着公司遭遇瓶颈或其他问题?

    赵宁:我们注意到珠宝行业的其他一些龙头上市公司也呈现净利下滑情况。所以这不是单个企业的经营所致,而是与宏观经济及消费环境相关,也不存在发展瓶颈问题。

    相反,这正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补短板、并购整合行业的大好时机。

    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品牌信誉度不高和行业标准不规范,但我们正进一步把非标准化的翡翠产品做到标准化,参与国内翡翠珠宝行业的标准制定等。

    NBD:今年7月,公司参股成立江苏机器人公司、20亿的珠宝产业并购基金等,这是否预示着今后将跨界发展?

    赵宁:珠宝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将来或用机器人取代店铺或工厂工作人员。这谈不上跨界,我们走的多元化经营,是以主业相关的延伸和衍生性业务。

    我们的主业还是珠宝翡翠,因为珠宝行业是个朝阳的传统产业。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和消费升级,珠宝产业的发展空间仍十分广阔,特别是优质翡翠的稀缺属性很明显。除此之外,受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全球通胀预期影响,黄金的保值属性仍非常突出,所以,我们还没有跨界发展的打算。

    NBD:东方金钰目前战略是什么?

    赵宁:从2015年开始启动和实施珠宝“4.0”战略。具体来说,就是深耕珠宝产业,以珠宝产业链金融为纽带打造珠宝翡翠、网络金融、小额贷款、典当融资、资本管理的珠宝全产业链生态圈,使东方金钰成为珠宝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当然,我们也会选择在合适的时候推行珠宝行业的并购方案。

    NBD:您对东方金钰的未来有什么展望?

    赵宁:现在东方金钰总市值100多亿元。我希望三至五年内,努力将东方金钰100亿市值的货币单位变为美元。而且我也坚信在珠宝翡翠行业,千亿级的国际珠宝企业一定会应运而生。

    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家富:畜牧业很“朝阳”明年猪平稳鸡鸭可能“飞”

    11月25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 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的优秀上市公司企业家们聚集一堂,坐而论道,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家富先生正是其中一员。

    作为华英农业的掌门人,曹家富在革命老区缔造了一个现代化的鸭业王国。华英农业也以中国为基础,把世界作舞台,成功完成了从中国鸭王、亚洲鸭王再到世界鸭王的三级跨越。

    覆盖全产业链的华英农业,在2017年会有怎样的举措,又有怎样的目标?曹家富在25日下午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专访。

    前三季利润是去年几倍但这不是我们理想目标

    NBD:今年,公司前三个季度收入17.82亿元,同比增长25%,扣非净利润达4468万元,同比增长293%。根据前三季度的经营情况,2016年是否完成了公司此前既定的经营目标?

    曹家富:我们当时讲过,“十二五”期间是我们完善产业链的过程,公司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和机遇。从今年情况来看,我们的销售收入应该在20亿元左右,而前三季度的利润就是去年全年的好几倍,但是这还不是我们理想的目标。

    NBD:理想的目标是什么?

    曹家富:理想的目标应该比实际更好一些才对。

    NBD:今年,公司运营需要的饲料原料价格(特别是豆粕)出现了很大的起伏,请问这对公司的日常经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也注意到,公司准备在商品期货上进行套期保值,请问公司做了什么准备,进行到什么地步了?

    曹家富:原材料这块的价格波动对公司肯定还是有影响。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考虑在适当的时候,通过现货与期货的套期保值克服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过去我们由于资金问题,看到了这个方法但是不能做,现在有了上市企业的资金优势,看准以后我们会适时进行操作。

    NBD:华英农业最近在强化西南地区的布局,与成都的企业和个人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为何如此看好成都?请谈谈您在西南地区布局的构想。

    曹家富:华英农业在行业细分方面肯定是最大的,而且是在全产业链条件下最大的。我们考虑布局的问题,有几个大的原则:第一个是当地团队的优势;第二个是资源的优势,比如原料和养殖;第三个是渠道的优势。

    主营业务已深度融合互联网

    NBD:华英农业注资的华禽网,配送范围还只是在华中、华东和华北地区,但是华南、西南、西北等我国更多的地域还没有怎么覆盖,在此后的发展中,华禽网是否会覆盖全国?目前电商经济极为火爆,在这方面华英农业试图怎样把握这个机遇?

    曹家富:互联网电商是目前市场的方向,但是现在看我们的定位(华禽网)是优质禽产品(不光是鸭)的服务平台。目前在华东地区,在线上和线下都有一定的效果,特别是血制品等是效果非常不错。而其他地域覆盖的问题,就看客户需求情况而定了。

    NBD:目前,周黑鸭、绝味鸭脖等卤鸭制品企业受到市场的关注,作为这些企业的上游公司,是否有考虑与他们进行合作?

    曹家富:事实上,绝味、周黑鸭、煌上煌、双汇等公司我们都是有合作的,他们都是做的一个细分市场。

    我对他们的态度是:第一,他们做的很不错;第二,我们已经有了合作;第三,今后如果有机会,不排除与他们深层次合作。

    NBD:马上就要进入2017年,公司会在2017年有什么大的举措、大的规划?

    曹家富:具体举措还不便透露,但是肯定会围绕我们的产业链上下游持续发展。

    NBD:您不仅是华英农业的董事长,同时还是中国畜牧业协会的副会长,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畜牧业(特别是家禽养殖业)目前的情况。

    曹家富: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我们行业是朝阳产业。我们预测明年猪要平稳一点、鸡应该会不错、鸭也不会比今年差,当然它们都是周期性的。

    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仁宗:精准农业公司 可助改变土壤信息碎片化现状

    11月25日的蓉城星光闪耀,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 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正式召开。资本大咖纵论经济发展与投资机遇,企业家解道产业升级与公司规划。在这些来自五湖四海,却同样脚踏实地深耕各自产业领域的实业家中,就有着A股化肥助剂第一股——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仁宗的身影。

    11月25日,王仁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表面上化肥助剂是农业中非常细分、市场较窄的行业,但实际上却是个非常重要的基础领域。化肥助剂服务于化肥,而化肥又与农田的营养和作物的生长有着直接联系。因此王仁宗告诉记者,富邦股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立足于田地,将田与人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现代高科技与互联网优势,发展精准农业。

    进军精准农业助力行业升级转型

    王仁宗在峰会上向记者表示,化肥行业的调结构促增长是国家的大课题,化肥助剂行业也自然会跟随国家的大课题进行升级和转型。

    “化肥助剂行业的升级转型,其实要从生态农业讲起。”王仁宗说,生态农业首先是土壤健康,而打造生态农业,离不开种植作物、管理农田的人,也就是农民。如何让农民科学管理农田,是富邦股份正在攻坚的课题。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1月21日,富邦股份发布公告称,于2016年11月17日与加拿大土壤检测技术公司Practical Precision Inc. (以下简称PPI)签署了《合资框架协议》。双方拟就PPI公司拥有的关于SoilOptix业务相关及/或所需的有形及无形资产进行合作,公司拟以450万加元取得新设立的加拿大合资公司60%的股权;且公司将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加拿大合资公司将授权中国合资公司无限制地在中国使用加拿大合资公司所持有的SoilOptix专利、商标、配方及/或其他与运营相关的无形资产。

    这家拥有先进土壤检测技术,采取网格化作业方式,以县为单位制作土壤数字地图,提供农业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精准农业公司,就是富邦股份提出的转型升级解决方案。

    王仁宗解释称,“目前,我国对土壤素质的测量是每1500亩才获得一个土壤的数据,再提供每1500亩的田块该使用什么肥料,数据模糊不够细致。PPI通过土壤遥感信息,将土壤的信息转化为数据。农民可以在手机上通过APP学习种地、管理、记录等知识,而APP也可以把检测来的农田信息直接推送到手机。”

    “土壤数据的精准化对中国土壤信息碎片化的现状有着极大帮助。”王仁宗笑着表示,这个APP就叫作“田小二”,名字形象生动,目前已进入了落地推广使用阶段。

    肩负转型重任企业风险与机遇共存

    如王仁宗所说,化肥助剂行业是一个很细分的领域,市场相对局限。除了进军精准农业外,通过海外并购突围市场便成了富邦股份另一发展战略。

    王仁宗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在东南亚、中东、非洲都有着布局。而要如何打造全球化肥助剂第一股?他透露称,主要借助于对全球市场上传统的竞争对手并购的方式来完成。

    11月25日晚间,在“2016第六届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揭晓时,王仁宗是上台领奖的企业领导之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富邦股份今年三季报显示,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超1710万元,同比增长8.24%。公司上市后的第一年,也就是2015年,就实现了1371.48万元的分红,股利支付率达到21.57%。

    王仁宗表示,企业守则第一条,就是给员工带来价值,给他们搭建好的发展平台;第二则是要给股东带去更多的回报和价值,这是做企业的根本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对公司来说,富邦股份是化肥助剂细分行业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肩负着创新的重任。富邦服务的国内外客户也在纷纷转型,那么富邦就肩负着一起转型一起创新的重任。但也要看到,市场在精准农业方面有着较大的开发空间,这也是富邦股份升级转型的窗口。

    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影视业并购优秀对象最多20%

    电视剧版权费水涨船高,已成行业趋势,但炙手可热的影视行业在今年似乎步入“冷静期”,中国电影票房增速明显放缓,电视剧播出市场也没出现另一个《花千骨》,影视行业并购屡屡受阻。

    2017年影视行业将何去何从?影视行业大佬对业态的独特观察或许可以为我们打开一扇门。11月25日,在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 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

    平均版权费300万元/集大剧什么价格合理?

    日前,慈文传媒以3.84亿元向湖南卫视卖出了当代都市题材剧的独家首轮卫星电视播映权,相关剧目的网络版权费也在谈判中。今年电视剧版权费用仍在节节升高,特别是制作精美的大剧。不久前,唐德影视将范冰冰主演的《赢天下》卖出了4.8亿元的网络独播版权费,每集800万元。

    天价大剧意味着行业欣欣向荣,还是电视剧版权费已触碰天花板?

    NBD:2015年腾讯白皮书对电视剧行业有个统计,收视率破1的大剧平均版权费在300万~350万元/集,这个价格区间合理吗?

    马中骏:我觉得挺合理,因为电视剧也是分成几档,这是一个比较理性的平均价格。慈文卖出的播映权不是一部而是多部的价格,所以并不能说是天价。《赢天下》因为题材的独特性,以及范冰冰出演,因此价格也会高一些。但是,某一部剧的价格高,不等于说整个市场都应该这么高。如果都这样的话,那就变成泡沫了,因为整个市场并没有这么大的承载量。

    NBD:现在一些超级剧的版权费是否已经触碰天花板?天价版权是不是也跟明星天价片酬有关?

    马中骏:少量S级(超级剧)的产品价格很高也是正常的,但会很少,行业并不都是这样的情况。另外,优秀的演员是稀缺的,价格会高一些,我觉得这是一种市场行为,但不等于说只要哪个演员稍微有一点名,都应该喊破天价。所以无论购买方,还是制作方、演员,都需要理性判断。

    NBD:您擅长做网络剧,是否也在准备网络大电影的爆款?

    马中骏:其实大家都在做准备,我们今年已经有两个《老九门》的番外(外传),首先是网络大电影已经在市场上投放了,点击率还可以,但还没有达到所谓“爆款”的预期。但我相信很快就会出现。

    并购重组失败多优秀对象最多只有20%

    2016年影视行业告别过去几年的高增速,开始回归理性。票房和资本的双重降温,或许促使外界更加理性地观察影视行业。那么在2017年,影视行业的大佬又如何看待影视行业的发展,有无青睐的收购标的?

    NBD:今年不少影视行业的并购重组中止或失败的案例相对往年增多,是否折射出影视行业发展相对来说会冷静一点?

    马中骏:并购重组失败的多,说明前一段工作当中大家一哄而起,觉得满地都是金子。我觉得不管任何一个行业,基本上都是二八定律,优秀的值得选择的对象最多只有20%,而且这20%不见得是属于你的。因为目前影视业体量比较小,相当多的市场都还没有被发掘,所以进步相对容易,造成了大家一个错觉,觉得这个行业已经繁荣得不行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而是因为起点太低了。

    NBD:2017年什么样的影视标的更受资本青睐?

    马中骏:整个行业本身处于一个转型的时代,所以需要一个特别新的,年轻的人才和团队进行有效探索,我觉得这是第一个标准;第二个标准,这样一个年轻的团队,具有国际化背景和视野;第三,这样一个年轻的团队,具备对高科技的,对移动信息时代的精准把握,对碎片化信息处理有独到见识。如果具备这些特点,未来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团队,是我们考虑的对象。

    东旭光电投资并购中心总经理、东旭华清总经理乔世峰:石墨烯产业发展需突破应用端

    2016年的石墨烯产业,可以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来形容,一方面是学术界、资本界的热烈追捧,一方面是产业链尚未打通、产业规模较小等问题困扰着产业发展。而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东旭光电已经在石墨烯产业形成了研究平台、投融资平台、产业化平台等全方位的产业链布局。

    11月25日,在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独家专访东旭光电投资并购中心总经理、东旭华清总经理乔世峰,就石墨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遇深入探讨。

    石墨烯应用前景广阔

    NBD:近期,东旭光电推出的“烯王”产品,是东旭第一次开始尝试切入消费级产品,此次产品的推出市场反响怎么样?

    乔世峰:消费者反响十分热烈,当天预定上万台,产能有限,需求旺盛。很多3C手机、储能、动力汽车厂商都在联系我们,看能不能合作。相信随着逐步突破和应用,石墨烯未来应用前景广阔,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体会到石墨烯的神奇,东旭光电将会带来更多惊喜。

    NBD:东旭光电的石墨烯战略是何时提出的?为什么会关注该领域?

    乔世峰:石墨烯战略从2014年开始有规划。随着研究深入,发现石墨烯在各个领域都将有大规模应用,所以我们调整方向,扩大范围,作为一个重点发展领域。现在的布局包括两个产业化平台、一个投融资平台和两只产业基金。前期在中国石墨烯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证券时报联合举办的“走进上市公司”活动中,东旭光电被评价为布局最广、最深,最有战略规划的一个公司,因此可以说我们是踏踏实实在做一个产业。公司在光电领域现在是国内第一,希望石墨烯不输于我们的光电产业。

    NBD:公司现在的战略投资方向是什么?

    乔世峰:东旭光电本身就是新材料新科技企业,希望能引入附加值比较高,技术门槛高,能够实现弥补产业空白或者是突破国际封锁的新型产业。公司作为石墨烯产业的投资者,欢迎各界的合作方参与到这个事业中。

    需要细分领域量级的突破

    NBD:有业内人士称,目前石墨烯产业的发展环境冷热不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乔世峰:国家和学术界很重视石墨烯,同时新材料也给资本界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但目前石墨烯处于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前期阶段,因此形成了学术界、资本界热,产业界冷的“冷热交织”现象。具体而言,相关部门需要提出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到石墨烯研发应用中,降低石墨烯在新材料应用领域的成本和风险,促使产业界和应用端使用这种材料,从而促使石墨烯的产业化发展和整体水平提升。

    NBD:石墨烯产业化难在何处?

    乔世峰:整体的产业化需要规模,实现成本低、收益高,目前石墨烯是一种新材料,需要一个接受过程,而前期的投入巨大。石墨烯能不能持久稳定实现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NBD:目前石墨烯产业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乔世峰:石墨烯需要应用端的突破,不是某一个产品的突破,而是某个细分领域量级的突破。从点、线、面到全方位突破,未来的趋势和阶段必然是这样。对于石墨烯来说,近两年就会陆续有产业化成果出现,实现规模化可能还需要5~10年的时间。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企业更早实现产业化。石墨烯产业要想实现真正突破,首先需要高品质、低成本、规模化的制备,这是发展的基础。

    其次,石墨烯如果在新科技、新能源领域达到局部突破或者有一定的亮点,可以逐步实现石墨烯在多个行业铺开,最终打造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个时间应该会很快到来。

    NBD:对于石墨烯在2017年的发展您如何看待?

    乔世峰:2015年、2016年是石墨烯发展的初期阶段,制备企业层出不穷、百花齐放,但在应用领域,突破性的应用寥寥无几。2017年在高端应用领域,会出现更多突破性的产品,东旭光电正在做这样的努力。

    九鼎投资董事长蔡雷:产业整合已成为PE核心投资策略

    股权投资在中国已发展二十多年,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鼎投资)作为本土PE的标杆性企业,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投资企业近300家,累计投资规模248.93亿元

    “精选各细分行业的龙头和准龙头企业,对其进行参股、控股、夹层、定增等各种方式的持续投资,并以并购整合为核心手段帮助其做强做大。”11月25日,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举办的“2016 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上,九鼎投资董事长蔡雷介绍了公司最新的核心投资逻辑。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蔡雷提到了当下经济新常态对PE的挑战,“经济调整期天然是PE机构重要的投资机遇期,在相对低迷的经济环境中,大量优质资产标的由于资金或经营面的暂时困难而被低估,从而为产业并购提供了客观条件。”

    助力行业整合以打造龙头

    NBD:当前,中央出台很多鼓励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的利好,九鼎投资和地方开展合作有什么契合点?

    蔡雷:九鼎投资作为一家PE机构,本身兼具产业和金融的属性,又有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天然地具有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功能。我们一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通过投资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地方经济。

    最近,九鼎投资明确提出了“城市合作计划”,将在全国范围选取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城市展开全方位合作。此外,我们还根据当前地方政府的需求,积极拓展和各地在社会事业方面的合作,在盘活地方存量资产的同时,推动地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NBD:九鼎投资过去以Pre-IPO(对有上市预期且上市条件成熟的企业进行的投资)业务发家,但最近几年Pre-IPO的高潮已经过去了,现在九鼎投资在投资策略上有什么调整?

    蔡雷:最近几年Pre-IPO的高潮的确过去了。我们判断,中国PE进入到新阶段,我们称之为整合型投资。为全面实施整合型投资,九鼎投资启动了“九鼎·龙头合作计划”,一方面精选各细分行业的龙头和准龙头企业,对其进行参股、控股、夹层、定增等各种方式的持续投资,并以并购整合为核心手段帮助其做强做大;另一方面,也针对医疗、教育、公用、服务等极度分散缺乏龙头的产业领域,主动实施产业整合来打造行业龙头。

    未来一二十年是PE黄金期

    NBD:您如何看待中国PE前景?

    蔡雷:相较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PE行业整体仍然处在成长期。我们判断,金融机构扩大PE资产配置的趋势,将至少延续10到20年,未来一段时期将是中国PE资管规模快速扩张,PE行业整体保持高速增长的阶段。

    从国际横向对比看,中国单体PE机构还有很大成长空间。中国排名前十的PE机构在管资产规模大都在10亿~50亿美元,而海外成熟市场的PE机构的管资产规模在500亿~ 800亿美元。

    从纵向来看,当前中国PE步入到整合型投资时代,也意味着PE行业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PE机构对企业的投资也不再简单停留在参股,也可能采取控股投资手段,也客观要求中国PE行业在资金端继续上量。

    从政策导向看,近段时间,国务院接连出台若干针对创新创业的利好文件。新形势下,PE资本作为主动性强的资本类别,必然在社会整体资源配置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NBD:中国资管行业正在发生新变化,九鼎投资在募资来源上有何考虑?

    蔡雷:过去,在Pre-IPO投资阶段,九鼎管理的基金出资人以高净值个人或家族为主,大型机构投资人为辅。进入到整合型投资阶段后,九鼎的出资人结构也逐步转向以大型机构为主,高净值个人为辅。九鼎投资启动了“机构合作计划”,就是为了和各金融与投资机构形成更加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机构客户更好地提供满足其配置需求的产品。

    要满足机构出资人的配置需要,首先要及时更新优化投资策略。

    其次是要进一步推动产品的升级,以产品升级带动募资。一方面,产品条线会更多元化;另一方面,产品设计更精细化,并尽可能地满足各个机构的个性化需要。

    投中资本首席运营官马峻:跨境并购多重组少是资本市场怪圈

    11月25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 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在成都举行。投中资本首席运营官马峻应邀参加本次峰会并主持跨国并购机遇与挑战圆桌对话。

    马峻曾在外资券商工作多年,对中国企业境外IPO、增发和私有化经验丰富。峰会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马峻。

    对于中国企业的出海并购,他表示,中国公司并购时要求对赌,导致并购多重组少,中国资本市场因此陷入怪圈。而估值过高是导致资本寒冬的一个重要原因。

    并购很多重组很少

    NBD:您曾帮助企业完成多笔跨境并购交易,有何心得?

    马峻:首先要找到合适的标的。一方面要对买家需求有较好了解,另外要清楚标的在细分行业的排名。后续就进入谈判环节,当然,价格只是谈判一部分因素。比如有买家A愿意出10亿美元,买家B出8亿美元。卖方一定会选择出10亿美元的公司吗?未必。如果B支付节奏快,而且没有对赌,给出的钱不会再抽回来。这个交易对卖方,他心里比较踏实。

    中国买方出价经常是比较高的,但要求对赌。因此,交易谈判的内容远远不止于价格,卖方会权衡多方因素。

    NBD:也就说目前中国的跨境并购更多只是并购,还没到重组程度?

    马峻:一方面,现在中国企业很多并不具备全球管理的能力,即便在国内,并购完进行重组也是不多的。这可以认为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怪圈。因为如果要重组,就不能有对赌。

    对赌对于投资者来说,短期讲并不是一个坏消息,反而多了一些保障,但对公司的产业布局其实有一定障碍。

    NBD:目前国内退出渠道逐渐增多,人民币基金也迅速崛起。从这个角度看,美元基金在中国是否还有市场?

    马峻:我们看到,这么多人民币基金投资的主流还是在后端,做并购,在早端的投资相对还是较少。企业在未来出路不明确的情况下,拿美元基金还是有很多好处。

    在国内,市场受政策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是注册制,大家觉得用人民币投的标的,未来可以IPO。而在国外一直就是注册制,只要市场能接受就可以去上,无非是一个时间上的选择。

    此外,跟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的属性很有关系。境外的美元基金,他的LP都是长期资金,像一些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在中国,很多的人民币基金是做公司上市前的,希望3到5年能退出,这对二级市场非常敏感。

    估值过高导致资本寒冬

    NBD:目前,私募股权市场也在发生变化,其中有竞争也有合作,这些资本的介入带来哪些变化?

    马峻:目前主要还是合作,未来竞争会越来越明显。目前,银行、保险主要是做一个资金方,他们对投资和投后管理相对陌生。随着投贷联动逐渐放开,部分银行可以设立投资机构进行直接投资。此前保险公司只做LP,现在已经有两三家自己开始做GP(一般合伙人),这是一个趋势。

    NBD:就银行来说,私募股权和其合作有哪些方式?

    马峻:比如说在并购中,银行可以提供并购贷款,进行股权和债权的结合。对银行来讲,首先想到的是风险,而不是想到能赚多少倍。通过优先劣后等级设计,银行得以介入。这实际上是以债券的形式进来,再由大的机构股东等帮其托底,比如保证其有4%或5%的回报。

    NBD:对于国内项目普遍估值过高的现象,您如何看?

    马峻:这种现象其实全球都存在。在投资热的时候,A轮、B轮,甚至到C轮,标的估值一路暴涨,但到了D轮就有问题了,就是说市场不认。在中国,估值过高以后,准备上市时券商要帮他算出一个二级市场的价格,要么会延缓IPO步伐,同时对企业的出售也会产生压力,因为很多VC、PE都有退出时间表。这时怎么办?只能找并购基金,或者上市公司去收购。

    标的估值过高导致的结果:一是后期融资不容易做;二是可能影响IPO;三是公司会产生出售的压力。而这也是导致资本寒冬的一个重要原因。

    乐视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刘弘:并购打破视频与传统电视行业壁垒

    过去两年乐视网在资本市场引来资金追捧,股价与市值齐升,也因此开始外延,借并购重组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并形成横跨互联网及云、内容、电视、体育、手机、汽车、互联网金融等7个行业的生态体系,创造了行业发展奇迹,但正因这种高速扩张,也带来了近期被媒体热议的流动性问题。

    “乐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中小企业向全球化大企业发展必然要遇到的问题,乐视被热议背后的本质是传统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的大碰撞,也是传统经济理论和互联网生态经济理论的一次大碰撞,让时间来证明乐视模式是否正确。”11月25日,乐视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刘弘在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 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上表示。

    乐视大屏是超级蓝海

    11月9日,乐视致新总裁梁军宣布,乐视超级电视的累积销量已近900万台。刘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乐视将电视行业的商业模式从单纯靠硬件获利转移至对内容和服务价值的发掘上,这是重大商业模式的变革。”

    在他看来,超级电视引领电视产业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性价比到体价比,即让用户只为价值买单;二是从看电视到用电视,让大屏逐渐成为娱乐和互联网入口;三是引领互联网电视消费新潮流。可以说,乐视超级电视以全新的互联网生态模式战略颠覆了电视产业格局。

    刘弘表示,相对于现在传统电视20%的开机率来说,乐视超级电视已经达到70%~80%的开机率,远远颠覆了传统电视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和体验。

    据公开数据显示,超级电视目前已超越乐视PC端、移动端、M站成为乐视第一大流量终端平台,这将加快乐视的大屏商业化步伐。2016年第一季度,乐视大屏周均下单金额突破了1000万元,广告收入比去年增长了545%。

    “除了大屏广告价值外,再加上内容续费价值、分众运营价值、大屏购物价值、大屏游戏价值等,乐视大屏运营价值将会是一个崭新的超级蓝海市场。”刘弘对此充满信心。

    得益于并购优质企业

    在谈到当初为什么选择做电视时,刘弘认为,乐视重新定义了电视的价值,打通了从底层云传输、内容、互联网应用与硬件间的壁垒,使超级电视的价值是传统功能机的5倍。让用户真正为核心价值买单。这背后,超级电视成功的很大原因是对于优质企业的并购重组,没有这些优势企业,乐视单纯靠自己的内生扩张,无法实现之前高速发展的速度,更谈不上战略节奏的调整和现有全球化布局。

    生态经济是乐视所倡导的,传统工业时代下的专业化分工虽然曾经带来了非常高效的工业化大生产,但是产业利益固化,产业边界导致的创新乏力、增长乏力等问题日益凸显。而乐视所倡导的生态经济就是为了打破这种产业间的边界,实现跨界创新。

    刘弘表示,在此基础上乐视作出判断,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驱动的跨产业链的整合将成为未来的常态趋势。生态核心的特制是用户价值的重构、共享和全球化,在兼并重组中乐视一直围绕这核心的三大特征来布局。

    2015年12月11日,乐视以6.5港元每股的价格认购TCL多媒体新股3.4885亿股,投资金额22.67亿港元(约18.75亿人民币)。交易完成后,乐视网拥有20%的持股比例,乐视致新成为TCL多媒体的第二大股东。

    “希望通过这次并购打破网络视频行业和中国传统电视行业之间的壁垒,产生跨界创新,重塑行业格局,实现民族品牌在全球市场超越日韩传统电视厂商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现在在中国已经实现了。”刘弘表示。

    此次并购后,乐视全球以20亿美元全资收购了美国本土第一大电视厂商Vizio及其关联公司Inscape,这是美国本土最大的智能电视机厂商。根据乐视全球化战略,收购Vizio是乐视大屏生态的开始,将推动乐视全球化进程。

    刘弘认为,通过并购重组优势企业和推动乐视影业注入乐视网,乐视电视大屏生态屏已经顺利完成,超级电视生态很快会进入全面盈利期,上市公司乐视网的业绩也将会进入跨越式增长期。

    道氏技术董事长荣继华:不断创新将建陶延伸到新能源汽车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中,“十二五”期间仅陶瓷砖就增长了高达40%,但在“十三五”期间产量要求呈现“负增长”,到2020年行业产量不超过2015年。

    身处这一“传统”领域的道氏技术,近年在业务发展、业绩和资本市场都有不错的成绩。在经济结构调整的环境下,道氏技术等这类创新型企业,何以实现了快速发展?11月25日,在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 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期间,道氏技术董事长荣继华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

    向创新型企业发展

    NBD:经济“新常态”对建筑材料行业和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荣继华:经济“新常态”其实也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提升社会效益的过程,对此应该分两面来看:一方面,传统制造业领域中,一些产能过剩、技术含量不高、管理不好的企业,肯定会被淘汰。另一方面,优质的企业会茁壮成长。以道氏技术为例,公司已取得了很多高技术专利,在全球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所以,道氏技术近年的利润和收入都有很显著的增长,并没有比以前难过。

    NBD:道氏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等的增幅也很显著,能否为我们分享一些经验?

    荣继华:道氏技术在陶瓷用料行业连续几年取得领先地位,发明了很多专利产品,可以说这些都是创新引领的。上市后,道氏技术完成和资本市场的对接,能够将纳米材料技术应用到更多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

    近年来,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很迅速,道氏技术布局了石墨烯、三元正极、钴锂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为下一步企业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认为,企业应该努力创新,抓住时代的脉搏和发展趋势,向创新型的企业发展。不要停步,跟随时代不断创新,站在潮头,企业基本就可以处在不败之地,企业发展也能进入良性发展状态。

    高匹配合作让1+1>2

    NBD:近年来,道氏技术连续增资佳纳能源、连续购买青岛昊鑫新能源股权、增资湖南金富力新能源,完成了新能源汽车上游关键的三次卡位。您怎样看待这一产业的发展趋势?

    荣继华:在材料行业中,新能源电池材料的发展很迅速。比如石墨烯,比亚迪等国内大型的企业都在启用这样的新能源电池材料,而这项材料已经在道氏技术形成了产业化。

    在新能源电子产业链中,材料能推动很多核心技术发展。比如新能源电池充电时间、电池容量等问题,都是要有产业链相关领域的创新来解决、驱动和突破。相对来说,中国在一些材料领域的研发投入,还远远不够。

    由于这一领域的空间十分巨大,这两年很多公司一拥而上,骗补等情况也有很多,但2017年会有一部分被洗牌。因为国家打击骗补等情况,政策可能收紧,有些机构对此表示悲观,但我认为整顿行业的前景是很好的。

    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已经很明显,但不要想着“短平快”搞一把就走。一些企业囫囵吞枣、急功近利,为了炒股票或满足资本市场的短期需求,头脑发热一下扑进去,后面会非常痛苦。

    NBD:您曾经说过,乔布斯留给世界的不仅是苹果产品,还有“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理念,道氏技术也应该有这样的信念,因而在研发和人力方面不惜重金。未来,您在企业创新方面有怎样计划或安排?

    荣继华:对道氏技术而言,目前资金不是问题,尤其在跟资本市场对接后。但怎么用好这部分钱,把股价和业务都做好,更加重要。所以,道氏技术选择的是,对自己能掌握的领域,在有把握的时候,就全力以赴做好。在没有把握的时候,就多尝试,不要鲁莽冒进,要有侧重点,不要广撒面粉。

    每一个企业发展的逻辑,拥有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都不同,我们则更擅长以自己的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寻找高度匹配的企业进行合作,当形成“1+1大于2”的时候,我们才会加大力度并购,不会为了并购而并购。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随用随开还可设置单笔交易限额 网络信用卡真好用吗?

    下一篇

    第三大股东或成功减持,机构和游资居然这么玩全信股份!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