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业内激辩锂动力电池企业门槛:年产能80亿瓦时是否过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1-24 19:02

    旧版的动力电池规范条件实施时间并不长,从去年5月1日至今也只有一年半时间,但其引发的行业变化非常剧烈。整体而言,动力电池企业面临政策标准上的挑战非常严峻。

    每经编辑 欧阳凯    

    每经记者 欧阳凯

     

    针对工信部近日下发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11月23日,在第4届中国(湖南·宁乡)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不少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呼门槛定得过高,企业无法承受,呼吁降低标准。甚至有企业代表在微信朋友圈呼吁一起向工信部反馈意见。

    之所以引起行业如此大的关注,是因为征求意见稿大幅抬高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产能的门槛。根据征求意见稿第八条,“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亿瓦时,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1千万瓦时。”而此前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的年产能门槛设定在2亿瓦时。

    有企业直呼“压力山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前后对比后发现,征求意见稿对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的要求扩大到40倍,对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要求也扩大到10倍,超级电容器企业的要求则稍微宽松,只翻了一倍。

    “国家出这个征求意见稿,可能还是认为之前的2亿瓦时门槛太低了。”比亚迪动力电池事业部副总经理孙华军认为,从此前工信部公布的四批动力电池推荐目录名单来看,第五批原本预计第三季度末出台,但至今迟迟未有结果,主要原因在于排队企业众多,由于此前门槛明显过低,导致基本上有生产线的企业都可以入围,起不到行业规范的目的。不过,他也坦言,80亿瓦时目标确实比较高。

    安信证券调研数据显示,从目前从国内主流动力电池企业产能来看,能达标的屈指可数,仅有比亚迪一家。2016年比亚迪现有产能100亿瓦时,到年底产能达160亿瓦时,紧随其后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2016年现有产能为60亿瓦时,到年底产能达到80亿瓦时,才刚刚达标。

    “我也是刚刚才知道这个征求意见稿,我们目前动力电池PACK年产能只有1万多套,但意见稿要求至少8万套,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深圳一家上市公司旗下负责动力电池系统业务的负责人无奈说道。

    事实上,征求意见稿不只针对锂电池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等,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也从原先的不低于1万套或2亿瓦时提高到不低于8万套或40亿瓦时。生产多种类型的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系统企业,其年产能力亦需分别满足上述要求。 

    有企业直呼“压力山大、没法生存”,也就有企业庆幸自己提早进行了规划布局。五龙电动车(00729,HK)旗下专事核心零部件配套的中聚(杭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政威就表示,自己本身作为集团内系统企业,集团在产能规划上对系统企业的配套要求便是8万套,所以此次新规对公司来说影响不大。

    妙盛动力董事长邱则有坦言,在动力电池规划上,其早就预估到国家定的2亿瓦时门槛太低,今年已经在湖南长沙布局了60亿瓦时的动力电池厂房建设,而辽宁沈阳的60亿瓦时厂房也已建设完毕,再加上原来的规划产能,届时合计年产能便能达到130亿瓦时。

    “幸亏我的规划已经是130亿瓦时,反正我厂房、公共设施都建好了,直接上就是了,只是速度要快一点”,邱则有坦言。

    意见稿细则尚待落实

    除了产能要求大幅度提高外,此次新规也对生产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比如,意见稿新增了安全的要求,要求企业近两年没有出现生产经营和产品应用的重大安全事故。

    此外,在技术能力方面,要求企业应配备至少满足以上材料分析、安全评价、性能评价等的相关研发工具、测试验证设备等;要求动力电池产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并经过具有资质的汽车动力相关检测机构测试合格。

    深圳普瑞赛思总经理许辉勇告诉记者,动力电池从研发到进入市场,必须经过全方位的检测,包括安全、性能等等,对企业而言,完整的检测投入成本至少是上千万,但不少企业认为检测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忽视在检测方面的投入,导致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11月21日凌晨,鹏辉能源(300438,SZ)旗下广州生产基地三楼车间高温老化设备起火,初步怀疑其中一个高温老化设备温控失控,具体原因在进一步调查中,预计造成的财产损失大约在几十万元。对此,鹏辉能源就表示将吸取教训,并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此类事故再发。 

    实际上,根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发生的锂电池起火事件至少就有18起。平安证券指出,多起电池生产企业火灾事故已引起监管部门重视,意见稿对生产安全要求空间增强,将凭借公告企业名单动态管理机制,督促动力电池企业提高生产环节的安全意识。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旧版的动力电池规范条件实施时间并不长,从去年5月1日至今也只有一年半时间,但其引发的行业变化非常剧烈。整体而言,动力电池企业面临政策标准上的挑战非常严峻。

    不过,孙华军指出,现在规范条件还处在征求意见中,后续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降级80亿瓦时的门槛;第二种是门槛维持不变,但给予企业一到两年过渡缓冲期。此外,这个规范条件究竟是否属于强制性也不清楚,不少细节尚待落实,比如什么时间开始执行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下一篇

    老郑说汇:美元指数创13年新高 金价跳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