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投资者火眼金睛 历届口碑榜成色十足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1-24 01:41

    不少获选的上市公司以其自身的竞争优势,赢得了机构垂青。历届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甚至成为市场筛选好公司的一个重要参考。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孙宇婷    

    ◎每经记者 孙宇婷



    什么样的公司能够在市场的巨幅波动中屹立不倒?什么样的董事长及管理团队能够带领上市公司乘风破浪,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

    回望2011年以来的口碑榜上榜公司,不难发现,每年总有一些公司的股价表现大幅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甚至逆势上扬。不少获选的上市公司以其自身的竞争优势,赢得了机构垂青。历届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甚至成为市场筛选好公司的一个重要参考。

    过往几届口碑榜甄选出了美的集团、科大讯飞、贵州茅台等一大批优秀上市公司,在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的同时,也令口碑榜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得到了资本市场各参与方的认可。

    通过万千投资者投票铸造的口碑已经显露出威力,作为口碑榜的发起者,每日经济新闻希望代投资者发出一种响彻云霄且足够坚定的声音,助投资者凝聚一股势若奔雷且足够正义的力量。

    树立口碑 传递价值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科大讯飞曾先后在2013年、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管理团队上市公司”、“最具竞争优势上市公司”奖项。

    公司近几年的净利润始终保持快速增长。2012~2015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1.82亿元、2.79亿元、3.79亿元和4.25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达37.53%、52.95%、36.00%和12.09%。

    在亮眼业绩的支撑下,公司的股价也一路水涨船高。从2012年初的7元附近到达2015年6月高峰时的59元附近,涨幅超过7倍。即使在经历了去年6月A股市场的非理性下挫之后,科大讯飞在2015年仍然保持着超过110%的涨幅。

    说到股东回报,口碑榜“常客”贵州茅台坚持年年分红。2011~2015年,贵州茅台分别为投资者每10股派出39.97元(含税,下同)、64.19元、43.74元、43.74元和61.71元。伴随着高额分红,公司股价稳步走高。

    顽石易碎,笔迹难留,但口碑长在。树立口碑,传递价值,让上市公司接受投资者的检验,让投资者在市场上拥有实实在在的话语权,这正是口碑榜的意义所在。

    破旧立新 铸就权威

    从首届口碑榜活动举办以来,每一届口碑榜每日经济新闻都力争做到最好,又都努力实现突破。

    首届口碑榜评选开监督性评选之先河,从公司治理、投资者关系、经营业绩和商业道德四个维度,全面描绘A股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

    相比第一届,第二届口碑榜新增了四大奖项,分别是“最佳管理团队”、“最佳商业模式”、“最具竞争优势”和“最佳股东回报”上市公司奖项。

    “2013第三届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评选规模更大,候选上市公司更多,市场关注度也更高。在榜单奖项的设计上,在前两届的基础上作了调整,涵盖“最具竞争优势”、“最佳内部治理”、“最具成长性”、“最佳股东回报”、“最佳环境贡献”、“最佳商业模式”、“最佳董秘”以及“最佳管理团队”上市公司八大榜单,力求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投资者所思所想,更加客观、公正地评选出优秀上市公司。

    为保证真实客观,每经研究院当年还派出了多位研究员,通过搜寻权威公开资料、直接向上市公司求证等多种方式,仔细甄别提名理由,最大限度地确保成为候选的每家上市公司都有据可依。

    在“2014第四届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评选过程中,此届口碑榜推出了“走进优秀上市公司”这一全新环节,通过实地调研及与上市公司董事长等高层管理人员面对面深入交流,揭示企业的核心价值,为投资者呈现一家家最真实、最全面的优秀上市公司。

    2016年,每日经济新闻再度重拳出击,与舆情大数据服务提供商慧科讯业及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投资者关系管理研究团队通力合作,进行口碑榜候选公司名单的筛选。

    通过梳理近一年时间中250万条舆情信息,以及十大严谨步骤和指数计算公式的反复推敲,每日经济新闻携手上交所、港交所舆情服务提供商慧科讯业,用科学、权威的方式在2830家A股上市公司里初选出400家舆情口碑优秀的候选公司。

    在400家候选公司名单的基础上,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投资者关系管理研究团队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全方位、多维度考量上市公司的质地,以客观数据代替主观判断,最终筛选出了270家“种子”公司。随后,270家“种子”公司接受了券商、公募、私募、中介机构等百家实力机构的检阅,最终135家上市公司脱颖而出,它们将坐拥鲜花与掌声,彰显口碑的力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口碑榜成长记

    下一篇

    银监会新规征言 82万亿表外业务面临缩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