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全球化时代才刚开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是中国上一轮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未来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大额交易,特别是在一些强势货币地区、跟美元挂钩的货币地区。
每经编辑 吴瞬
每经记者 吴瞬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中,中国企业并未停下海外并购的脚步,“买买买”已经成为众多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和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势头还将继续,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大额交易。”11月18日,在由并购菁英汇举办的“2016第二届中国并购高峰论坛”上,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并购重组服务全国领导人叶伟文在会上分享了最新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据。叶伟文透露,2016年前三个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量和交易值分别增长了35%和165%。其中,交易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最快,交易值增长居全球第二。
在参与论坛的资深并购人士看来,中国资本全球化时代才刚开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是中国上一轮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未来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大额交易,特别是在一些强势货币地区、跟美元挂钩的货币地区。
但是,美国博龙资本亚太区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总裁花醒鸿同时指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也面临着相当大的风险:据麦肯锡统计,67%的大型并购交易并未给投资者带来价值。
超10亿美元大额并购数增长翻倍
富国富民资本董事长王世渝在当天的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跟世界之间的商业生态关系是人类经济史和人类金融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一种现象:“利用中国强大的成长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发掘、寻找被价值严重低估的优质资产,在与中国资产、中国市场进行重组、整合所创造出来的价值会远远高过商业价值理论所创造的商业模型。”
面对巨大的历史机遇,中国企业在最近两年展开了众多大额交易并购。比如今年9月,国家电网公司宣布收购巴西卡玛古集团持有的巴西CPFL公司23.6%的股权,收购将花费290亿雷亚尔(折合人民币约600亿元),相关收购全部完成后,国家电网对CPFL的控股有望达到68%。
叶伟文透露,2016年前三个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仅交易量和交易值分别增长了35%和165%,而在超过10亿美元的大额并购数量上同样增长惊人,2015年前三季度超过10亿美元的大额并购有15起,而在2016年前三个季度这一数据达到30起,同比增幅100%。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出现了一个新趋势,从偏好欧洲资产转向美国资产。对此,叶伟文表示:“以前这些走出去的企业,他们比较喜欢欧洲,因为这个欧元跌得很低,而且他们经济也不好,所以他们觉得去欧洲买这个标的公司便宜,汇率又好。”
叶伟文认为,今后中国海外并购交易会越来越大,而且关注点会集中于一些货币比较强势的地方,特别是跟美元挂钩的货币地区。
67%的大型并购不成功
虽然中国企业正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资金实力“走出去”,不断地“买买买”,但其中同样隐藏巨大风险。事实上,并购历来都是一件十分考验企业各方面能力的事件。
花醒鸿表示,中国企业在看到海外并购重大历史机遇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中的风险:据麦肯锡统计,67%的大型并购交易并未给投资者带来价值。
“麦肯锡对全世界很多收购兼并做了研究分析发现,已经完成的收购有三分之二以上没有能够真正的创造价值,这不是很成功。据分析,其中30%是因为其本身就是一个糟糕的交易,本来就不应该发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发生了。这里面包括对并购的逻辑、协同效应不切实际以及代价过高,和竞争对手的阻碍,最终可能付出了很多其它不应该付出的条件。”花醒鸿说。
对于其他70%本应是正确决策的交易,但由于执行不到位,同样导致了并购后效果不如预期。花醒鸿表示:“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包括收购之后的整合、管理不佳,尤其是在跨国环境里面,文化不同、理念不同、语言不同造成沟通不畅;还有跟踪监控不足,因为你不是买一个公司放在那里就行了,尤其你到海外的环境,这里面需要非常精细化的管理和跟踪;此外,核心人才的流失同样非常重要。”
对于中国企业的出海,王世渝认为,不仅各地方政府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上,当前中国企业全球并购的准备也很不充分,对并购的理解很不到位:“我们往往是只看到一点,我只是要你的技术,但这些并不光是技术,而是资本,是整个公司、整个产业生态。”
此外,花醒鸿还强调:“目前并购标的所在国的审查越来越严苛,这一点其实无论是在之前还是现在,无论是美国也好,欧洲也好,它这种保护主义的情绪都更加强烈,所以我们在未来在这方面需要做更好的准备。”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