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家广电上市运营商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财报数据引发了行业关注的焦点。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天威视讯(002238,SZ)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29亿元,同比增长-5.8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11.64%;广西广电(600936,SH)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7.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2%;利润总额2.7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58%;陕西广电网络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22.62%;而歌华有线(600037, SH)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18.41亿元,同比增长9.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5亿元,同比增长38.11%。在业内人士看来,歌华有线抢眼的业绩表现背后,是其加速转型的效果正在显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几乎触及到了传统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广电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新媒体的时代,传统媒体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早在2011年,歌华有线就提出了“一网两平台”的发展战略,在行业内率先明确了由传统媒介向新媒体、由单一有线电视传输商向全业务综合服务商转型的目标。如今,经过五年的布局,歌华有线的“电视+院线”、“电视+游戏”、歌华云平台、广电大数据等项目纷纷落地,其向新媒体的转型已初具规模。
掘金后电影市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创下“十二五”以来最高年度增幅;2015年全年观影人次达到12.6亿,同比增长51.08%。智研咨询集团预计今年全年的总票房有望突破600亿元大关,增长速度超过35%。
“在欧美电影市场成熟的发展产业链中,真正院线的收入实际上只占到它整体收入的20%~30%,而后面70%以上的收入都是后电影收入。不过在中国,这个市场还远远没有得到真正的开发。”歌华有线总经理助理姜宏志告诉笔者,事实上,早在2014年,公司就已经开始谋划联合产业链上的其他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共同打造中国最大的电视观影平台,填补电影从影院到电视的产业空白,开辟中国第二大电影发行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12月23日,由歌华有线牵头,重庆有线、上海东方有线、天津有线、江苏广电网络等全国三十余家省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电视院线联盟”。该联盟覆盖全国超过3000万高清双向用户,辐射近两亿有线电视用户,成为真正的全国广电文化集成平台。
引入战略合作方,加速新媒体转型
不过,要想在后电影的大市场中掘金,仅实现了行业内的“连横”还不够,产业链上的“合纵”也是关键的一环。2015年6月,歌华有线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金砖丝路投资(深圳)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及北京北广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组建“中国电视院线”运营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除16家网络公司控股62%外,中国电影股份公司和阿里创业投资公司分别出资5000万元和3000万元,持股比例10%和6%。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中影和国网的引入,不仅可以加强内容以及渠道推广的权威性,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歌华有线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有可能面临的内容以及渠道方面的障碍。而凭借中影拥有的丰富版权资源,歌华有线与中影的合作也有望在业务和资本双领域展开。
此外,引入战略投资、实现优势互补的转型方式在歌华有线其它项目中也有所体现。2015年6月17日,歌华有线宣布出资1.15亿元受让北京北广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北京北广传媒移动电视有限公司26%的股权,用于加大移动电视的发展力度。对此,投资机构认为,歌华有线成为移动电视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之后将有利于公司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实现系统内部资源协同发展,为公司进一步深化产业布局、打造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加快公司向新媒体的战略转型打下重要基础。
根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5-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移动电视公司是北京市最大的户外电视媒体,同时控股北广传媒城市电视公司和北广传媒地铁电视公司,其依托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成功搭建了公交电视、出租电视、社会车辆电视等业务平台。目前,公交电视终端总量已达2.4万个,全部业务平台终端接收设备总量已达3.5万个,日受众超过1300万人次,这无疑会促进歌华有线在户外新媒体产业的融合发展。
而电视院线项目作为歌华有线向新媒体转型大战略版图中的重要一环,歌华有线的布局还在继续进行。2015年4月,歌华有线与奇虎科技及金砖丝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结合奇虎科技享有的独家视频内容,共同探索为用户提供包括互联网电视等多渠道终端、多内容观影服务模式。
对于歌华有线这一系列的布局,业内人士指出,歌华有线的转型主要基于自身主营业务相关的外延式布局,选择和其它新媒体、互联网企业合作,其用意可能在于挖掘自有资源的潜力,也能融合互联网运营的经验。在资源互补的情况下,有利于公司完善产业链,打造多终端、跨媒体的优质内容平台。
电视院线的发展离不开优质内容的支撑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电视院线的业务布局离不开优质内容的支撑。据了解,歌华有线拟将19亿元用于加强优质内容的版权购买上,具体将用于电影、电视剧、动漫、网络剧、综艺节目、以及新媒体短片的集成等等,这种大手笔的投入意味着歌华有线的电视用户将有更多的佳片可选。“今年电视院线共更新了400余部热门影片。随着电视院线逐步在全国各省市推广,今后会加大各类型热映大片的版权购买,增加首播、独播影片,基本可以保证‘天天有新片、周周有大片’。”姜宏志介绍称,目前歌华有线也涉足了影视投资,参与联合摄制了《大唐玄奘》、《北京时间》、《中国推销员》、《我的战争》等多部影片。此外,在片源方面,歌华有线并不是被动等待、被动购买,而是选择主动出击。姜宏志对笔者表示,公司也将积极承担起文化宣传方面的社会责任,将一些国内的优质文化传播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歌华有线并不局限于布局丰富、优质的内容资源,而是致力于做一个开放的平台,广泛与各界合作。其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多媒体用户的个性化诉求,开发、融合了视听节目、社会服务、民生信息、医疗健康、互动游戏等多业态的内容资源。据歌华有线总经理卢东涛介绍:“目前,歌华有线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平台有数字电视频道191套、数字广播频道18个、电视回看节目108套。在线视频点播类节目日最高点播量超400万次;此外,歌华有线还提供教育、文化、健康、生活、电视图书馆、营业厅、生活圈、亲情一刻等多种栏目和应用。”
以优质、精品内容吸引用户,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转型方式很快就为歌华有线带来了不断增长的用户量。截至9月底,歌华有线的电视注册用户达到578万户,相当于覆盖约2000万人口;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近478万户,用户规模居行业前列。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歌华有线的破局之路
近年来在IPTV、OTT互联网视频等新媒体的冲击下,有线电视面临较大的挑战,在电视视频领域的地位也从“唯一”变成“之一”。因此,如何推陈出新,迎接挑战是广电行业中每个企业都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而融合了“互联网+”新思维的歌华有线,在这一方面可谓有先见之明,其在发力电视院线的同时,也率先在云计算、大数据等热点领域有所谋划。
目前,北京地区高清交互机顶盒用户已能体验到高清、流畅的多种应用,而这些应用的实现,都依托于“歌华云平台”的搭建。事实上,早在2013年,歌华有线就启动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云平台建设,并于2014年8月完成一期搭建。公开资料显示,“歌华云平台”是以“云、管、端、联、运”为系统设计理念,基于有线电视HFC网络,面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云平台。其凭借应用种类丰富、技术架构体系全国广电行业首创、用户规模全国最大等特点,已成为有线电视行业大规模应用的云平台。并且用户无需更换机顶盒即可升级到歌华云平台,有效盘活了已有的机顶盒终端资源。
除了在电视院线和“歌华云平台”上的加紧布局外,作为跨媒体、跨产业的媒体运营商,歌华有线在炙手可热的大数据领域也正逐渐发力,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推进转型发展。
近年来,大数据对社会生产、商业模式、社会生活、经济运行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显露出来,而敏锐感知到新媒体时代来临的歌华有线在2012年就已开始着手探索大数据的运用。2012年11月,歌华有线成立“北京大样本数据中心”,建立了集数据采集和自主分析为一体的收视数据生产分析体系。“北京大样本数据中心”实时采集、实时分析、实时展示北京地区高清交互用户的收视行为数据。
随着一系列转型项目的最终落地,歌华有线的业绩也一路高升。公开资料显示,自2012年起,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净利润三年复合年均增值率高达38.41%。这也从侧面表明了歌华有线的转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不过歌华有线并不满足于目前取得的成绩。融合了“互联网+”新思维的歌华有线,未来其在涉及教育、健康、文化等领域的“电视+”新媒体的发展将更值得期待。 文/王静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