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吴悦
◎每经记者 吴悦
近日,全球调研巨头凯度集团发布了《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报告显示,超过一半(51%)的中国城市居民已经成为了社交媒体用户,较去年大幅上升了17个百分点。
而刚刚过去的双11,天猫平台总成交额是1207亿元,其中有82%的订单来自移动端。从玩笑式的“光棍节”演变为全民电商狂欢,仅仅用了8年时间。
如今,没有互联网的世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随时随地拿起手机,看看微博、朋友圈,就能了解外面发生的新闻;打开淘宝或是其他购物软件,就能买到全世界的商品;吃饭、看电影、唱歌,都能用手机订票订位……毫无疑问,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真正做到了无远弗届。
然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抱怨,手机都快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反而成了一种束缚。此外,互联网深入渗透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各种负面效应也开始显现。
负面效应开始显现
有美国机构研究发现,对于沉迷于社交网络的那些人,其实他们在慢慢屏蔽另一个世界,视野反而越来越窄。当微信成了一种社交和工作工具,每个人的好友数量都急剧上升。但打开手机,你微信好友里一半以上的人其实你压根都没有见过或者只有一面之缘吧?
还有你关注的那些公众号,有多少个订阅号其实你已经很久没有打开了?信息量越来越大,但人的专注力却越来越稀缺。这种信息过载伴随的焦虑,不得不说,也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副产品。
更严重的是,当互联网成为许多人表达立场与意见的场所,一些人躲在屏幕后面,因为“隐身”而肆无忌惮地宣泄着恶意,网络暴力随处可见。近期的典型例子是王宝强离婚案,一桩原本普通的家庭纠纷,演变成全民围观的事件,更成了一个巨大的舆论场,一旦有媒体或个人发出稍微理性一点的声音,无数“围观群众”便蜂拥而上口诛笔伐。
此外,互联网洪流裹挟而来的还有大量的安全漏洞,各种手段日新月异的电信诈骗等等。此前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的“徐玉玉事件”,追根溯源,其个人信息就是从互联网上泄漏出去而被犯罪分子所利用。
当人类社会打开了那扇互联网世界的大门,我们看到无数前所未有的精彩,但同时也不得不接受与之相伴的那些不好的东西。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就在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网络安全法》,这标志着我国网络安全工作有了基础性的法律框架。
但同时,仍有很多无法纳入法律范围的问题,比如网络暴力,比如盗版泛滥……这些问题可能短时期内仍然将是每个人进入互联网世界时不得不面对的“雾霾”。那么,作为一个网络世界的“公民”,如同在现实社会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一样,在互联网世界也一样需要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与他人隐私。净化互联网环境,这确实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空间,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早已经离不开这张“网”。
这或许也是本次互联网大会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背景。当科学创新与技术进步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向互联网世界的纵深去探索时,不要忘记,互联网早已经不是“虚拟世界”,它正在与现实社会越来越深刻地水乳交融。在这个“命运共同体”内,每个人都是互联网世界的一分子。
借用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你是怎样,互联网世界就是怎样。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