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富安达基金公司公告称,旗下富安达信用纯债债券发起式基金终止基金合同并进行财产清算程序。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第7只基金宣布清盘了。而据基金三季报披露,目前还有大量基金的规模位于5000万元的清盘线之下;从数量上看,一些基金公司清盘的基金甚至比当年新成立的基金还多。那么,基金清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机构资金的撤退还是业绩表现不佳?
每经编辑 赵静林
每经记者 赵静林
10月26日,富安达基金公司公告称,旗下富安达信用纯债债券发起式基金终止基金合同并进行财产清算程序。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第7只基金宣布清盘了。而据基金三季报披露,目前还有大量基金的规模位于5000万元的清盘线之下;从数量上看,一些基金公司清盘的基金甚至比当年新成立的基金还多。
基金清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机构资金的撤退还是业绩表现不佳?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对此进行了一番摸底。
●149只基金位于清盘线下
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以基金三季报披露的基金净资产规模为准,剔除发起式基金、分级基金子份额与ETF联接基金后,共有来自57家基金公司的149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清盘线(A/B/C份额合并计算),在所有基金中占比3%。另有63只基金规模在5000万~6000万元,徘徊在清盘线上方,岌岌可危。
在位于清盘线下方的149只基金中,规模在4000万元以上的有39只;3000万元至4000万元、2000万元至3000万元的分别有34只和45只;同时还有31只基金低于2000万元;规模最小的甚至只有300万元左右,处境相当艰难。
从类型来看,这些面临清盘的基金大多集中在风险较高的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其中,被动指数型最多,为46只,包括ETF、LOF和分级基金母基金等,总规模仅有13.56亿元,平均下来每只还不到3000万元。其次,灵活配置型与偏股混合型分别有27只和26只,QDII基金18只,以及债券型与偏债混合型基金17只。令人意外的是,一向以规模取胜的货币基金也有6只上榜。
这些面临清盘的基金成立于2005年至2016年,且多集中于2011年至2015年成立的基金。而今年以来成立、运作不到一年即跌下清盘线的也有13只。
回想近年来新基金成立的情况,却一直都是热火朝天。2013年和2014年分别有378只与344只新基金成立,2015年更是趁着牛市劲头一举成立了822只新基金。今年虽然资本市场波折不断行情磨人,基金发行却依旧热情不减,截至目前已有超过750只新基金成立。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告诉理财不二牛,无论是新发基金持续增长,还是小微或迷你基金面临清盘的情况,都是由基金业绩表现及投资者风险偏好决定的。今年以来虽然基金总规模再创新高,但规模增长赶不上基金数量的增长,因此基金平均规模其实下降了。在这样的趋势下,一些不符合市场行情,并且成立以来或近一年来业绩持续低迷,以及风险较高的产品,往往遭到投资者较多赎回,出现连续多个季度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情况。
●小公司“入不敷出”形势更严峻
一面是发行火热,另一面却又有产品处境艰难面临清盘,这不仅是全行业面临的现状,对某些基金公司尤其是小型基金公司而言尤为突出。
目前这近150只面临清盘压力的基金,有来自中小型公司,同时也有来自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从数量来看,信诚基金、大成基金、长盛基金、中银基金皆名列前茅,分别有9只、8只、7只和6只基金目前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这些公司的规模则从几百亿至上千亿不等。规模较小如诺德基金、天治基金、金元顺安基金等,则分别有3至5只低于清盘线。规模较大的大公司,如工银瑞信、易方达、嘉实等,也有少数两三只基金出现低于清盘线的情况。
显然公司规模差异较大,面对产品清盘压力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对于规模中等以上的公司而言,虽然有少数产品面临清盘,但同时新基金的发行又源源不断带来活水,公司整体规模尚且还在不断扩张。如中银基金,虽然目前有6只基金在清盘线之下,但今年以来已发行27只新基金,新成立规模约475亿元;又如大成基金,今年成立24只新基金、新成立规模150亿元,远超过其8只基金规模低于清盘线的影响。但一些小型公司就不那么乐观了。
以金元顺安基金为例,这家总规模90亿元的公司目前共有11只产品,规模较大的两只分别是偏债混合型基金与货币型基金,两只基金的资产就占了公司总规模的86%。但同时,另外5只基金的规模却在5000万元之下,规模之和仅有1.2亿元。今年以来,金元顺安公司仅新发行了1只债券型基金,三季度末规模为2.01亿元。
情况类似的还有诺德基金,目前公司旗下有11只基金,总规模为40亿元。虽然今年已成功发行3只新基金,新增规模共13.4亿元,但同时又有3只基金规模在5000万元之下。
也有如天治基金、益民基金等,本身产品数量较少,又有基金面临清盘,更加无暇发行新基金。目前天治基金与益民基金分别有10只和7只产品,总规模仅有30亿元和20亿元。两家基金公司今年都未发行新基金,并且分别有4只和2只产品位于清盘线以下。
从这些小型基金公司的产品结构中不难看出,往往是少数几只货币型和债券型产品撑起“门面”,占了公司规模的大半,同时风险较高的偏股型产品却在清盘线下艰难求生。
●危而不清进退两难
按照证监会公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二十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二百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而实际情况却是,虽然有近150只基金位于清盘线下方,走到清盘这一步的却很少。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又统计了近两年宣布终止合同的基金情况,2015年共有14只基金清盘,包括11只债券基金、2只偏股基金和1只货币基金。今年则有7只基金相继宣布终止合同并进行财产清算。
王群航告诉理财不二牛,虽然位于清盘线以下的基金带给投资者以及基金公司的边际效应为负,但依旧处在“病入膏肓,垂死挣扎”的阶段。毕竟如果依旧保持运营,未来还有业绩和规模出现反弹增长的可能,而如果终止合同就是板上钉钉。另一种情况是,尤其对于位于清盘线之下的部分权益类基金而言,目前累计净值还不到面值,理论上就表明成立以来还没有为投资者创造收益,同时收取了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如果简简单单一清了之,对投资者而言就太不负责了。
从持有人结构来看,面临清盘的基金目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在清盘之前需要召开份额持有人大会对是否清盘做出决定。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一般很难维持意见统一,甚至拒绝进行投票,因此常常出现无法决定执行清盘程序,陷入僵持状态。
●业绩不佳+委外“釜底抽薪”
总体来看,目前149只处在清盘线之下的基金中,甚至是6000万元规模的濒临清盘基金中,不少确实是由于较长时间业绩表现持续不佳。规模5000万元以下的基金中,就有97只今年以来收益为负,最低下跌了38.66%。
同时,还有部分基金出现了短期内规模迅速减少的情况。因此,业绩不佳再加上委外资金的釜底抽薪,造成了清盘基金的囧境。
比如成立于2009年的天治趋势精选,2015年底基金规模还有17.48亿元,到了2016年一季度末,规模急剧缩水至1.89亿元,并且二季度规模进一步下降,仅3074万元。又如国投瑞银优选收益,规模从今年6月的16.08亿元到三季度末急剧下降至2716万元。在6000万规模的基金中,大成景利、浙浙商聚盈信用债(A/C)等也出现类似情况。这些基金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之前机构投资者占比几乎都在90%以上,而机构陆续退出之后,现在就仅剩为数不多的个人投资者了。
对此王群航认为,一些本来为委外资金量身定做的基金,一旦机构退出之后,基金的规模虽然已下降至清盘线之下,但基金公司或许希望借此继续吸引委外资金进入继续运营。不过从目前迷你基金的规模变化来看,暂时还未出现类似的情况。此外委外资金退出基金之后,基金剩下的持有人可能本身就是为了满足基金200户成立条件而进入的“帮忙资金”,对基金持有人变化以及机构退出的情况心知肚明。
但他同时指出,近期一系列新规相继出台,可能进一步缩小这些“迷你基金”的生存空间。如央行最近规定,从三季度开始银行表外业务纳入“广义信贷”测算,或将对理财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形成约束。这样一来,未来委外资金要进入基金,可能就不像现在这么容易了。因此机构赎回之后的“迷你基金”是否对机构还有吸引力,又要另当别论。
又如近期FOF基金相关政策出台,其中规定了FOF基金不得认购规模低于1亿元的基金,相当于宣布,无论是由于业绩不佳还是机构退出而面临清盘的基金,FOF已经对它们关上了大门,因此未来的发展也更加有限。
因此总体而言,对基金公司,王群航建议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基金应当尽快清盘,同时对份额持有人进行相应的补偿。对投资者,则建议持续关注自己持有的基金,如果出现连续多个季度规模低于1亿元的情况,最好也进行赎回。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