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参与双11深挖消费者需求,改革自己,适应市场,传统制造企业和零售企业有望在“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结构性改革中抢占先机,为经济增长集聚更多新动能。对于制造业和零售业来说,一年一度的双11,已成为发力供给侧改革创新的契机。
新制造:B2C向C2B转变,供应链迈向智慧化
距离全球最大的购物狂欢节天猫双11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无论在各大城市的写字楼,还是淘宝村的街头巷尾,都已经洋溢着节日的气息。
如果说,前几年消费者参与双11主要是为图新鲜、凑热闹、贪便宜,那么来到双11举办的第八个年头,他们的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价格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商品能否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才是关键。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也推动了制造业这几年来的迅速蜕变,从追求卖掉库存,向柔性化个性生产保证低库存甚至是零库存转变,从B2C的大规模制造模式走向C2B的智慧化自我改造。正如马云所说,“过去二三十年,制造讲究规模化、标准化,未来的制造必须迈向智慧化、个性化、定制化。”
今年双11,美的、九阳等传统制造企业都加入了天猫定制,推出智能新品。美的“OS集智”智能冰箱,搭载YunOS操作系统,让冰箱不再是“傻大粗”。不仅可以远程调节冰箱温度、实时监控食材保鲜程度,冰箱内置摄像头还可识别存放的食材种类,像巧主妇一样帮你设计菜单。甚至支持一键购物,用户可直接在冰箱上进入天猫超市补充食材。科沃斯针对天猫粉丝需求,在去年的扫拖一体机器人基础上,推出更聪明的新品,能够做到扫地拖地“不走回头路”。
早在三年前,天猫就已开始探索“规模化定制”的模式,基于阿里巴巴海量数据挖掘消费者的痛点和需求,让企业研发主动向用户靠拢,避免“闭门造车”,同时采用“包销定制”的商业模式降低成本、减少库存,加速产品上市,让消费者得以享受更具性价比的品质好货。
而消费者对定制商品的欢迎也给品牌企业带来极大的鼓励。比如,把榨汁机做到极致的惠人原汁机在去年双11推出了天猫定制款,单日的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在韩国品牌中排名第一;国产品牌荣泰定制的太空舱全自动按摩椅,售价高达9999元,依然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一天之内就卖出了236台。
在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看来,C2B就是通过用户的需求,来调度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快速应对。未来柔性生产将会把越来越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拉进来,C2B的能量会逐步往上游传递,以服装为例,最终甚至会上升到棉花种植。
10月23号登陆上海的天猫潮流盛典正是C2B的最佳实践,用长达8小时惊艳的“即秀即买”,帮品牌提前3周摸清消费者的喜好,快速驱动供应链为双11精准备货。
以Zara、H&M等为代表的快时尚巨头,旗下设计师全球搜寻时尚资讯、调度成熟工厂产能,将快速补货做到极致。从设计到上架,一般品牌需要半年的周期,快时尚巨头7天就能做到。茵曼、裂帛等淘品牌借助平台力量,带动上游工厂,也探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柔性供应链,得以在双11的舞台上与全球巨头一较高下。
当一批传统工厂还在为产能过剩、利润下降、库存积压而困扰时,互联网通过整合平台优势和数据能力,帮助一些传统企业实现供给侧的改革,加速“新制造”的转型。而每年的双11都是这些企业进行转型演习的加速器。经过7年双11的演练,大数据所驱动的产消互动效率持续提高,精准生产和“低库存经济”已经成为现实,为推动制造业结构改革提供了最佳切入点。
新零售:线上线下全面融合,创造全新消费体验
供给侧的改革,就是改革自己,适应市场,适应消费者。双11不仅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丰富产品供给,也在推动零售业提质增效,优化服务供给。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2016天猫双11的启动仪式上表示,整个消费品零售行业正在经历全面的商业互联网化变革,线上线下的全面融合是大势所趋。今年双11,阿里全渠道战略进一步提升,线上线上打通的店铺超过100万家,涉及苏宁、银泰、TCL、优衣库、索非亚、GAP、Bestseller、B&Q等国内外数千商家,近10万家门店将全面实现电子化。消费者无论是在网上、大街上,还是在购物中心里,都能够感受到一个立体化的双11,以及线上线下无界限、一体化的体验。
面对双11背后显现的消费需求升级,寻求变革的传统零售企业顺势而为。苏宁、银泰等线下商业巨头继续参与双11狂欢。苏宁所有门店将打通与双11的售后服务,提供以旧换新等服务;银泰将承接网上订单,提供店内取货,并开设“淘品牌”专柜,为消费者创造触摸和尝试线上品牌的机会。拥有1800多家实体销售门店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也开始借助阿里健康所提供的强大线上营销和服务平台,走向新零售的转型之路,拓展全渠道健康服务。
传统零售业走到线上的同时,一些纯电商品牌,例如服装的茵曼、化妆品的膜法世家、家居产品的百武西等也在尝试开辟线下渠道。互联网生活家居品牌百武西2009年开始在淘宝运营,2010年第一家实体门店在合肥落地,迄今已在全国开设100多家实体门店。
八年双11,见证了传统零售业和电商从割裂到融合,再到共赢的“新常态”。正如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所说,今天双11的巨大机会,不是在于如何把网上销售从现在的3万亿快速提升,而是利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去全面改革和升级现有的约30万亿的社会零售商品总量,使得消费者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可以得到有效的满足,使得整个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的过程更加高效。这恰恰契合了经济新常态下,中央提出的“继续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推进”的核心基调。
文/江南子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