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各地马拉松都玩“国际范儿”,组委会的套路背后不仅仅是为了几个非洲兄弟……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0-30 15:14

    随着爱好跑步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在中国的大小城市开始刮起了一阵马拉松的旋风,马拉松赛事数量之多令人瞠目。

    每经编辑 段倩倩    

    每经实习记者 段倩倩

    随着爱好跑步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在中国的大小城市开始刮起了一阵马拉松的旋风,马拉松赛事数量之多令人瞠目。

    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的最高管理机构中国田协10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共有294场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注册,这个数据平均到每个星期就是6场。

    不光是数量巨大,各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在给马拉松的花式命名上下了很大功夫,不仅有温泉、湿地和沙滩马拉松,“XX国际马拉松”的名字更是司空见惯,今年的294场马拉松赛事中,有130场左右为“国际马拉松”。那么国际马拉松和城市马拉松有什么不一样吗?

    国际马拉松还是城市马拉松?


    ▲仅本月30日就有6场马拉松赛事

    “名称只是各地组委会来定义这个名称,来报给我们。我们只要有官方政府的授权,对它们的名称大部分还会按照组委会申报的来填。”中国田协马拉松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时表示。

    因此,在命名中定义“国际”二字,更多的是各地赛事组委会的自主行为。

    10月21日下午,记者又以报名跑者的身份致电重庆国际马拉松赛事组委会,工作人员亦表示“国际”二字只是名称而已,和别的没有冠名“国际”二字的城市马拉松没有不同。至于为何要在赛事的命名中加上“国际”二字,工作人员则称不清楚。

    那冠名国际的马拉松赛事是否有着更为严格的审核标准?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没有通过名称来确定赛事合格或者不合格。我们看的是赛事的组织是不是一个正当的组织方,第一是赛事运营公司或者是体育局是否有正当的政府授权,其二是很多赛事是由赛事运营公司来做的,那这个公司是否为正规的公司,能否按照办赛标准来办赛,能不能保证所有跑者的利益,比如说医疗是否完善、补济点、人员配备是否符合规定等,只有各方面都合格才会给它注册。”

    对于国内马拉松赛事过多,马拉松爱好者陈远丁表示:

    国内所谓的马拉松赛事频繁其实是包含了无数半马、10KM、越野赛、山地赛以及一些场地活动,但马拉松只有一个距离,那就是42.195公里,不足或超过的比赛及活动,都不是马拉松。把众多的10KM、5KM等常规跑步活动纳入统计之中,并不合理。

    马拉松赛事其实是这样分类的


    ▲图片来源:东方IC

    忽略“花里胡哨”的命名,马拉松赛事到底是怎么分类的?按照《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管理办法》,在中国境内举行的赛事达到一定标准可以申请中国田协的赛事认证,认证制度分为A类和B类。

    对于参跑者来说,只有通过A类赛事认证的赛事成绩方可计入中国田协以及国际田联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的成绩排名,可以申报全国、亚洲及世界纪录,可以申报中国田协马拉松及相关运动大众选手等级评定。

    A类赛事认证标志着该赛事的赛道、计时、裁判、兴奋剂检测等核心竞赛管理工作达到中国田协成绩认证标准;B类赛事认证标志着该赛事的核心竞赛管理工作达到在该赛事的选手之间公平竞赛的基本标准。

    而不管是A类赛事还是B类赛事,都必须进行赛道认证。《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赛道认证指南》称,赛道认证条件的标准是:

    1、赛道全程在人工铺设平坦路面上,如必须途径草坪等自然形成的地面,其距离应尽可能短。

    2、由国际田联/国际马拉松及长跑协会B级及以上丈量员或中国田协国家级丈量员进行路线丈量。

    3、丈量严格采用国际田联/国际马拉松及长跑协会的技术标准。

    4、丈量员出具赛道丈量报告 。

    值得注意的是, 2016年这294场马拉松赛事中,获得A类认证的赛事共有96场,获得B类认证的赛事共有11场,获得赛道认证的赛事共126场。换言之,超过一半的赛事没有进行过赛道认证。

    热门赛事仍然供不应求

    不难发现的是,马拉松在中国已“蔚然成风”,近几年的马拉松赛事数量明显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梳理田协官网公布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注册赛事日历发现,2014年全国范围内共有53场马拉松赛事,2015年为121场,算上2016年的294场,已经连续两年增幅超过一倍。

    这还不够,中国一些马拉松赛事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之势,热门赛事报名者的入选甚至要经过抽签来完成。以2016年北马为例,共有66576人完成报名,其中A、B两类选手的人数分别为45268人及21308人,除了未能通过审核的4445人外,A、B两类选手的中签率分别仅为60%及20%。

    此外,马拉松还有着巨大的经济效应。中投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马拉松赛事收入来源主要分为门票、赞助商和政府补贴,其中赞助商占据最大比例。根据广州体育局估算,举办一场马拉松需要花费2000万元左右,但如果有2万人参加,便可撬动8000万的城市间接收益,且马拉松赛事运营具有较高的毛利润。

    以伦敦马拉松为例,1981年“吉列”为伦敦马拉松提供了7.5万英镑的商业赞助。Virgin从2010到2014年提供的1700万英镑,爆发性增长的趋势反映了体育运动的职业化和赛事的商业运营走向成熟。如此看来,无怪乎各个城市争相举办马拉松了。

    正如上面例子中所提到的,“有利可图”也是马拉松赛事的一部分,这正好道出了其本身的商业属性,陈远丁就表示,马拉松赛事属于商业赛事,有没有“国际”二字并不是很重要,能不能国际化才最重要。赛事的评判,广大选手说了算,商业规律说了算。中国马拉松赛事才刚刚兴起,难免鱼龙混杂,我们需要更多的宽容与支持。

    如此看来,国内众多赛事冠以“国际”的名称之后,首先是能够提升赛事和举办城市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商业赞助,从而让赛事的商业运营更趋成熟,这对于组委会和举办城市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倒推来说,如果这项赛事的投入产出符合预期,在商业运营上足够成功,并且也得到外界的认可,那么被冠以“国际”无可厚非。其次,不仅仅是有非洲朋友参与的赛事才能称之为国际,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当中,也有很多外籍的华裔选手参赛,而这也是马拉松赛事国际化的一种体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发生了什么大事?昨天香港保险公司的门快被内地人挤爆了!

    下一篇

    打着韩寒金字招牌的这间餐厅关张,供应商上门讨债了……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